蔺相如是怎么死的_蔺相如的死亡真相
秦昭襄王想要赵国的和氏璧,结果未能如愿,历史上便产生了一个"完璧归赵"的典故。
在后来的"渑池之会"中,秦昭襄王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不过成就了一位历史名人蔺相如,同时也引出了一个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二人写了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他们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
蔺相如确实有功于赵国,当时的赵惠文王也对他进行了实质性的奖励:"完璧归赵"之后,蔺相如由一位舍人被直接提拔为上大夫,"渑池之会"后又拜其为上卿。可谓是平步青云。
蔺相如两次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同也维护了赵惠文王的面子,功劳自不必说,赵惠文王论功行赏,也是理所当然。但是有一个人却不高兴了,这就是赵国大将廉颇。
若论功劳,廉颇也可以说是功绩卓然,在赵国应该是首屈一指。要知道,他可是被后世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赵国高级将领,因两次大破齐军而威震诸侯,官拜上卿,那可是当时赵国最高级的爵位。
蔺相如被拜为上卿,廉颇为什么对此不满呢?因为廉颇认为,自己经过了多年的战场拼杀,浴血奋战才现在的地位,而蔺相如仅凭一次聚会上的耍嘴皮子,功劳不及他的十分之一就官至上卿,而且司马迁还特别强调了一句"位在廉颇之右",上朝时是可以站在国君右边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虽同为上卿,蔺相如的官位实际上却比他大了半级。
廉颇心里当然不平、不爽、不服气,所以他发下狠话:"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得知此事后,就一直躲着廉颇不肯和他碰面,甚至上朝的时候也常常称病不去,有时偶尔出去望见廉颇也远远地避开。蔺相如怕廉颇吗?其实不是,他是不想与廉颇发生矛盾。
然而蔺相如这样做,却让他身边的人感到不解、不满和不平,便劝谏蔺相如说,您的官职不比廉颇低,甚至比他还高,为什么这样怕他呢?弄得我们这些跟随着您的人也没有面子,感到非常窝囊。
蔺相如知道大家的想法,就问身边人:"你们说说看,廉颇和秦王谁厉害?"身边人回答:"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我连秦王都不害怕,怎么会害怕廉颇将军呢?他这样做是为了赵国的利益。"
蔺相如看身边的人还不太能理解,接着说:"秦国之所以害怕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在,如果我们两人发生矛盾,势必无法共存,这会损害赵国的利益,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个人恩怨和私利之前。"
这些话传到廉颇耳朵后,廉颇羞愧不已,他背着荆条来向蔺相如请罪,蔺相如热情接待了廉颇将军,从此两人冰释前嫌,有了"负荆请罪"和"刎颈之交"的美谈。
廉颇和蔺相如是赵国的支柱,有他们两人在,秦国奈何不了赵国,赵国也一直是战国时期的强国。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自觉坚守不住,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意思是想让秦赵两国二虎相战争。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
这时,赵国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
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对于赵王的这个不智决定,蔺相如坚决反对,赵括母亲也力谏赵孝成王,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执意任用赵括为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杀赵军四十余万。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共阵亡士兵四十五万,长平之战后,赵国到了亡国的边缘,幸好其他诸国出兵相救,才没有使赵国被秦国灭掉,却也从此一蹶不振。
不久,蔺相如在病痛中死去。然而《史记》中并没有交代蔺相如之死,只说长平之战前"蔺相如病笃",想必是在赵国长平之战失败之后,因忧虑而病死。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国以为"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于是落井下石,出动两支军队攻打赵国。赵王复启用廉颇为将,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燕相栗腹,俘虏了燕将卿秦、乐闲,之后又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偷鸡不着蚀把米,被迫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
经此一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为信平君,并任假相,也就是代理相国。
此战赵军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犯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还有一段插曲,说是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有位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这段记载似曾相识,记得在孟尝君身上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这应该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
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北)。之后不久,赵孝成王去世,他的儿子赵悼襄王继位。
《史记》记载,赵悼襄王一继位,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廉颇魏国大梁住了很久,却并没有得到魏王信任和重用。这段时间内,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而廉颇呢?自然也是心系故国,总想着自己能再一次被赵国委以重任。
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去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度得势对自己不利,就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的灭亡看来和郭开之类的小人有着极大的关系。
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为了证明自己年纪虽老,但身体仍然强壮,便当着使者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威猛不减当年,还可以继续为赵国效力。
使者因为受了郭开的贿赂,回来却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谈了一会就上了三次厕所。"前一句倒是说了实话,但是后一句却是无中生有了。赵悼襄王听了,认为廉颇已老,就不再召回他和任用他,廉颇也从此失去了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让他担任楚将,但他一心只"思用赵人",所以在楚国也没有建立什么功劳。
一代名将,客居异国,只思报效赵国,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廉颇因而终日抑郁苦闷,最终客死于楚国。不久,赵国便被秦国灭亡。
后人对于蔺相如,或许只有赞誉,但对于廉颇,除了选举之外,却又多了一些叹惋。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叹息说:"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fèn)。"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亦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