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和爸有啥区别_看完你就明白了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竹》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等到第二年时,新竹子也全部都变成老竹子了,到那时它们还会继续孕育新竹子,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传承下去,很快就变成了一片繁荣的竹林。
就像我们中华文明一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发展了许多科技文明的同时也继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风俗,甚至至今我们仍旧在学习一些古代的知识与习惯。
就像古人总是喜欢称呼父亲为“爹”,现代人则是喜欢称呼父亲为“爸”,那么这两个字有啥区别呢?直到我们将这两个字拆开才明白了,为什么古人称父亲为爹爹。
父亲的称呼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历朝历代对父亲的称呼,在唐朝时期,孩子们通常称呼自己的父亲为阿耶,到了明朝时期通常会直接称呼为父亲。
而到了清朝时期,对父亲的称呼则是按照当时满人的方式来称呼阿玛,当然这个阿玛也是只有一些有身份的贵族才能如此称呼,像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是只称呼为父亲爹爹。
至于皇子阿哥们,通常会称自己的父亲为父皇或者是皇阿玛。可见古代的封建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光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来。
到了现代时,大家并没有延续清朝的传统,这可以理解,毕竟清朝的腐朽和不作为已经深入人心。但奇怪的是,大家也并没有延续之前唐朝或者是汉朝的叫法,甚至最普及的称呼父亲为爹爹,这个字也没有用。
现在我们称呼父亲多半是用“爸”这个字,那么这个字有什么什么含义呢?与爹字又有何不同之处?
“爹”和“爸”的区别
我们首先来说“爸”这个字的结构,它上面是由父亲的父组成,下面则是由巴组成,这个巴又可以翻译成巴望,巴不得的意思。
就是说明每个家长都有同样的心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巴不得希望孩子学习好有出息,对孩子身上总是有着许多的寄托。
尤其是现在家家户户都只有一个孩子,大家更讲究的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教育,更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甚至于还有许多课外的才艺补习。
这些教育都是很耗费精力和学习的,但是对于爸爸来说,他们心甘情愿为了孩子的未来奉献自己,再苦再累也要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多做打算。
虽然他们总是不善言辞,也不会和我们沟通太多,但是他们坚毅的目光和宏伟的身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让我们每每对自己放松时就不由得想到父亲期待殷切的目光和期望,从而鞭策自己每天更加努力,积极向上,这样才对得起周围人对我们的付出。
这也就是我们现代称呼父亲为爸爸的缘故,说实话,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好处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独享,可以独享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父母独一份的爱。
但是不好的地方就是长大后一个人承担了父母所有的期望,肩膀上的担子会更加的重。所以孩子多孩子少都是有利有弊,只看大家自己怎么取舍,这里就不多说了。
看完了现代的称呼,再来看看古代最常见的称呼,就是“爹”字,这个字上面也是由父亲的父组成,下面却是由多少的多组成,这个多通常指的是两个以上的物品或者事物。
而古代我们可以发现,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孩子,就是最少也有三个孩子。这是因为古人讲究多子多福,认为儿孙越多自己越有福气,到年老时也可以过上儿孙绕膝的好生活。
其二是古代医疗水平不够发达,根本没有什么避孕的措施,如果怀孕了硬要打胎的话只怕会对身体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有严重者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再生育,在那个年代不能生育可是一件大事,所以通常只要怀孕都会生下来。
其三是因为古代重男轻女,认为有了儿子自己才算有了香火,女儿终归是要嫁给别人的,算不得自家的,所以他们是想方设法的想要个男孩。
有些人一连生了好几胎都是女儿,那就还要继续生,直到生出男孩为止,稍微条件好些的家庭,甚至还会娶小妾来为自己生男孩,以此来延续自己家的香火。
所以综上所述,古代家庭孩子多也就不奇怪, 这样一来再看古代人对父亲的称呼通常都是爹字,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其实如果有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不难发现,古人对于称呼的要求是很高的,在什么场合就要用什么样的称呼。
例如皇帝都是自称朕,这也是皇帝的专属称呼,别人若是用了那就是大不敬之罪,甚至是要被抄家的。
而臣子们再面对皇上时要自称为臣,后宫嫔妃们再面对皇帝时也要自称为臣妾或者是妾身,都是一些尊敬的不能再尊敬的称呼了。在面对比自己等级低的人,方可以自称为本官或者是本宫。
至于下人们,只要见到主子们就要自称奴才或者是奴婢,以表明自己低微的身份。
结语
说实话,若是平时不怎么看电视剧再加上对历史不太了解的小伙伴们,看到这些称呼估计脑袋都要大了,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循规蹈矩的生活着,不能够坏了规矩和礼仪。
相比之下我们能生活在今天简直不要太幸运,可以随心所欲的交朋友,而且称呼上完全没有什么尊贵之分,只需要叫名字就可以了。
包括虽然有一些贫富差距,但大家的社会地位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谁更富有就可以随意折辱别人,更不能够因为富有就可以为所欲为,这就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进步,更加庆幸能够生活在今天这个和谐美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