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牛卫是个多大的官_看完就明白了
十八年前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除了填补了中国侦探剧的空白以外,里面的剧情也包含着许多不易被观众察觉的细节,例如狄仁杰的断案过程总是会触碰到地方官员的利益,以至于地方官员不愿意配合断案。
每到这时,李元芳便要亮出自己“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身份,而听到此身份的官员往往会表现得惶恐不安,一改强硬态度,变的顺从无比。那么,“千牛卫”到底是什么官职,为何地方官都惧怕李元芳呢?
千牛卫名字的来历
说起千牛卫,就不得不提起千牛刀。千牛刀是中国古代,帝王专用的防身工具,由于年代久远,其模样已经无从考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千牛刀类似现代匕首,长度不长,便于帝王携带。
关于千牛刀,《庄子.养生主》当中也有相关记载,庄子将其描述为“可斩一千只牛的刀”,可见千牛刀的锋利程度。
而千牛卫,顾名思义,就是守护千牛刀的卫士。千牛卫的出现,要从南朝时期的一场政变说起,熟悉历史的读者们应该知道,南朝宋元徽五年时期,杨玉夫和杨万年发动政变,在七月七日夜晚,溜进皇帝刘昱的寝宫将其杀害,用的武器正是刘昱的防身工具——千牛刀。
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刘昱被暗杀之后,后世帝王们考虑到自己的安危,便派专人看管千牛刀,他们也就是千牛卫的雏形,也叫“千牛备身”。
早期的千牛卫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组织机构,通常由皇帝直接任命,由于职务的特殊性,能担任千牛卫的人一定得是皇帝的亲信,因此,千牛卫哪怕没有官方的官职,也在官场上拥有极大的话语权,毕竟谁人敢惹皇帝身边的亲信呢。
千牛卫的职位发展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千牛卫从早期只负责保卫千牛刀,到逐渐转变成皇帝的贴身保镖,平时也担任保卫祭祀,组织皇帝出游等职务。
随着千牛卫的职权范围不断扩大,千牛卫的权力与其他官员的权力碰撞也越来越多。为了规范千牛卫的职权范围,东魏北齐时期,千牛卫首次迎来了官方制度化,由“领军府”下的“领左右府”统辖。
这次制度化,使得千牛卫的权力得到了限制,但由于“领左右府”拥有独立性强的特性,“领军府”无法完全掌控千牛卫,因此千牛卫依然有很大的实权,权力碰撞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因此,在后续的朝代变迁中,千牛卫的官制,又陆续经历了多次改革,到了隋朝时期,千牛卫被安排在“十二府”之下,由“左右领左右府”统辖,千牛卫也因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左右千牛卫”,此时的千牛卫,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
据史料记载,“左右领左右府”配备千牛卫大将军一人,千牛卫将军两人,执掌千牛刀的千牛卫十二人,执掌御刀箭的千牛卫十二人以及普通千牛卫六十人,千牛卫将军通过御兵仗调用千牛卫。可以说,到了隋朝时期,千牛卫的官制已经颇为完善。
到了唐代,由于权力中心发生变革,“北司”的地位越来越高,“左右千牛卫”的地位逐渐瓦解,其权力一再被削弱,变的徒有虚名。到了五代时期,千牛卫已经彻底演变为虚衔,最终,千牛卫于宋朝彻底崩溃。
李元芳的身份
《神探狄仁杰》之所以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与编剧的优秀设定不无关系。为了让李元芳的身份显得合理,编剧把故事背景安排到了千牛卫逐渐成为闲职的唐朝,并给了他一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身份,让他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帮助狄仁杰断案。
有人或许会感到疑惑,因为按照前文所说,千牛卫属于皇帝的贴身侍卫,理应时时刻刻待在皇帝身边,为何作为千牛卫大将军的李元芳可以跟着狄仁杰天南海北到处跑?其实,答案很简单,除了唐朝时期千牛卫已经不那么“位高权重”以外,主要原因在于“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中的“检校”二字。
在唐朝时期,“检校”一词相当于如今的“荣誉称号”,一般由皇帝亲自授予。也就是说,带有“检校”二字的官职都是虚职,因此,李元芳的职位有点类似于如今的“陆军上将”,有名无实,没有实权,既然没有实权,也就没有实际的工作要做了,所以李元芳才能离开皇宫,跟着狄仁杰。
至于为何地方官员们一听到“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头衔,便会表现出惶恐不安的神色,其实也很好解释。“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虽然是虚衔,可也是正儿八经的三品官员,而且还是皇帝特批,表明了李元芳身后有皇帝当后台,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有点脑子的官员都不会去触霉头。
编剧之所以给出这样的设定,一方面考虑到李元芳身份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衬托出了狄仁杰的重要性,设想一下,连皇帝都要特批一个千牛卫大将军保护狄仁杰,狄仁杰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了。
结语
综上所述,千牛卫在早期的时候权力很大,但到了唐朝就不再是一个权力很大的官职了,千牛卫大将军就好像皇宫中的保安队长,工作地点很高端,但职业并不复杂。正职尚且如此,更何况李元芳拥有的只是一个不在皇宫工作的虚职罢了。
不过,哪怕故事设定中的李元芳,并非我们童年印象中的完美男神,也丝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目中那“无所不能”的形象,真正的经典是不惧瑕疵的。虽然距离第一部《神探狄仁杰》已经过了整整十八年,但人们提起这部电视剧,总能想起那句经典的名言——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