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胡雪岩为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_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和结局

时间:2023-02-19 11:05:53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 胡雪岩是 清代 著名的商人,他的发家史十分令人吃惊。那就是靠官员的帮助。最有名的便是左宗堂。那胡雪岩是怎么说服对方来资助自己的呢?下面由本文带领

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

胡雪岩为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_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和结局

胡雪岩是清代著名的商人,他的发家史十分令人吃惊。那就是靠官员的帮助。最有名的便是左宗堂。那胡雪岩是怎么说服对方来资助自己的呢?下面由本文带领大家解密下吧!

  虽然左宗棠幼年的生活很苦,但是这依旧没有阻止他努力学习,参加科举,建功立业的决心。从三岁开始,左宗棠就开始了读书认字、书海泛舟的日子;而他四岁的时候,他就可以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在他九岁的时候,左宗棠更是可以独立成章,亲手撰写八股文章了。

  对比同一时期,那位连书都背不下来,连“梁上君子”都忍不住下来痛骂其“废物、无能”的曾国藩,笔者只能说,左宗棠同学,你还真是一个读书的天才。可惜的是,左宗棠是一位“天才”,却没有“凡人”特有的运气。

  在考取举人的第二年,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春,二十一岁的左宗棠踌躇满志地告别了父亲、继母与娇妻(刚刚完婚),只身离开家乡,来到了湖南省城长沙,进入了这里最着名的书院——岳麓书院。他要在这里开始新的战斗。

  左宗棠与曾国藩,这对未来改变整个中国,甚至改变整个世界的“大清帝国双子星座”,就这样戏剧性地拜读于岳麓书院里,成为这里大儒学家欧阳厚均的学生。但是很可惜,他们虽然是同校师兄弟,但是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见过一次面,也没有交流过一次,这绝对是一种遗憾。

  相比于家里还有点儿资本的曾国藩,左宗棠虽然有“从学十年”的决心,无奈他家境贫寒,实在无法交付这种贵族学校的学费,所以他只从读了一年。在曾国藩刚刚入学的时候,左宗棠就被迫离开岳麓书院到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公资学校,开始了自己一段新的学习旅程。

  科举上的频繁失意,一度让左宗棠在家乡父老面前抬不起头,这不仅造成了他内心的痛苦,还给他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更有甚者,因为左宗棠家境贫寒,在他二十岁与湘潭大家闺秀周氏结婚的时候,左家居然无钱办婚礼,只能让左宗棠入赘到周家,这才得以完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殊不知,虽然科举考试的接连失利,让左宗棠的身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却成就了左宗棠人生的另一个辉煌。以至于到后来,左宗棠每每回忆这段艰苦岁月的时候,他总有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感觉。

  在这场绝对不能输的战役中,左宗棠响应郭嵩焘的号召,出山参加了“长沙保卫战”,并在此役中一战成名,从此开始了自己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道路。后来,在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引荐下,左宗棠正式认识了自己的“学弟”,那位正在家为母守孝的曾国藩,从此开启了这对黄金搭档为期数十年的紧密合作。

  从这一刻起,已经四十多岁,却仍然功不成、名不就的左宗棠,终于凭借着自己的满腹经纶、一腔热血,终于完成了自己出人头地的第一步,并且走上了一条阳关大道,一条前途无量的仕途之路。

  殊不知,由于多年的“赘婿身份、连年落地”的经历,让这位“自命不凡、孔明在世”的左宗棠,产生了一种集极度自卑和极度自尊于一体的性格,也让左宗棠养成了一种锋芒毕露、口无遮拦、刚直激烈的个性,且让左宗棠说话做事,从来不考虑后果,更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种性格当然很容易得罪人,胡林翼就曾经批评他:“刚烈而近于矫激,面折人过,不少宽假。”就是说,你经常当面批评别人,一点儿也不客气,这是不对的,大家都会怨恨你的。但是,对于胡林翼的这番批评,左宗棠依旧我行我素,他决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而且别人对他的一切损毁,他皆置之度外。

  对于培养栽培过自己的曾国藩,左宗棠看不惯其老谋深算、处处谨慎的本性,以至于后来,左宗棠与曾的关系越闹越僵,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对于那位世故圆滑、复杂多变的李鸿章,左宗棠更是对其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以至于后来与李鸿章在各种问题上,不惜争得鱼死网破,甚至两败俱伤。

  这就是左宗棠,他待人苛责,且肆意无度。在冷嘲热讽方面,左宗棠更是一个天才,凡是在他手底下做事的人,都受不了他那种“稍有不慎,就把你骂的体无完肤、狼狈不堪”的个性,以至于全都离他而去。当然了,这还是建立在您有才的情况下,没有才能的人,左宗棠连理都不理,更懒得去痛骂。

  这么一位脾气火暴、天生耿直的主儿,胡雪岩能够和他好好交流吗?看着眼前王有龄惨死的杭州城,想想在上海纸醉金迷的胡雪岩,左宗棠气得脑袋直冒烟,他当即表示:“别让我看见那个叫胡雪岩的人,否则我直接扒了他的皮!”这一下子,该轮到胡雪岩犯难了。

  为了完成王有龄的嘱托,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在如今只有湘军统帅左宗棠才有能力收复杭州城的现实情况下,即使前有“龙潭虎穴”,胡雪岩也要去面见左宗棠。但是根据他们现在的“关系”,当时就有朋友告诉胡雪岩:“左大人脾气暴躁,疾恶如仇,而且拜那个黄胖子所赐,你的名声那叫一个烂,如今左大人还信以为真,对你的印象十分不好,现在你去面见他,肯定是凶多吉少,你还是不要去了。”

  话虽如此,但是胡雪岩依旧要去,为了澄清自己,完成王有龄的临终遗命,他也一定要去。当然了,既然要去面见左宗棠,自然也要知道他的脾气和秉性,否则单凭自己一腔勇气,也绝不能贸然前往。因为拥有勇气,虽然会让别人羡慕不已,但是未必就能成功,甚至会白白送死,这就叫作“无谓的牺牲”。

  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些“洗脑”公司会对员工说“鼓起你百分之百的勇气,冒着必死的决心,你就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实际上,这种不怕死的决心,有时只能使自己死得更快,单靠勇气行动的人,只能靠气势获胜,这只能叫作“鲁莽”;脑袋一团糊糊,盲人骑瞎马地玩儿命冲,最后只能掉下悬崖,这叫作“失足”;这种鲁莽加失足的人,虽然勇气可嘉,但最多称为“匹夫”,绝不能称之为“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要爱惜自己生命的。因为他们要留着自己的性命,去成就更大的辉煌,这才叫真正的英雄。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知死而死,是为无惧;知死而不死,才是无敌。只有这种“无敌”的人,才能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且看胡雪岩是如何“知死而不死”,成为一名“英雄”的吧!

  为了面见左宗棠,消除其对自己的误会,胡雪岩要好好地考虑一番。要知道,我们看胡雪岩办事情,总是料事如神、未卜先知,其实不是胡雪岩聪明,而是他善于用脑筋,胡雪岩清楚地知道,人要做事情,一定要未雨绸缪,把一切的事情都想好了,这样才能一击必中,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才是一个聪明人的高明策略。

  在一番周密的考虑之后,胡雪岩开始行动了。

  首先,他将王有龄交给自己的十万两银票取了出来,并用信封保存了起来,准备一见到左宗棠就呈上去。既然世人都骂我贪污腐败、拿着银子不办事,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其次,为了求见左宗棠,胡雪岩先准备了一份大礼。这份丰厚的见面礼,后来让左宗棠的军营忙了好一阵子。

  因为这份大礼,它不是那些金银珠宝,也不是引起误会的洋枪大炮,而是整整一万石大米!要知道,在战乱、饥饿、疾病肆虐的岁月里,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大米比金银财宝更加珍贵。就在前一年,太平军围攻杭州城的时候,因为被断水断粮,守军又饥又饿,整个城池里弥漫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在这种背景下,当地的米价其高,一石米居然卖到了一百两银子,而且更可怕的是,你就是想买,人家也不卖。

  为了保护杭州城,王有龄立刻让那些富豪们捐款买粮,这才有了那十万两银子。但是,虽然钱有了,却没有卖粮的人,不管王有龄如何的苦苦哀求,大家就是不卖,可不是吗,粮食就这么多,我要是卖了,自己家里吃什么呀?因为大米无处可买,所以到了最后,杭州城里才出现了无数的死人,大家吃光了各种树皮、草根、浮萍和蕉叶,最后只能吃人了。

  可见,这一万石的大米,对于左宗棠的楚军而言,那是比“济困解危、雪中送炭”还要珍贵呀!银子和粮食都有了,胡雪岩的底气显然足了很多,在一切准备完毕后,他就带着这些运粮的船只,第二次浩浩荡荡地向杭州而去。

  当然了,虽然胡雪岩在拜见左宗棠之前,已经准备了所有的礼物,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谨小慎微、心思缜密的胡雪岩,还是决定先找一个中间人,让他来替自己引荐一下,先探探左宗棠所有的底牌。俗话说,熟人见面好办事。有熟人在,万一谈崩了也要顾及三分情面,也不至于立刻砍了自己,特别是胡雪岩即将拜见的人,还是一个以火暴脾气而闻名的“倔驴”!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够万无一失。

自古以来,商场与官场这两大“利益场”,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如果商人与官场里的人交往太深,也许会使你风光一时,也许会使你万劫不复,我们要学会明哲保身。

在清朝有位商人,巅峰时刻是清朝首富,被清廷赐予“黄马褂”,亦官亦商。说到这里,大家都猜到是谁?

胡雪岩为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_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和结局

他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所谓红顶商人就是身在官场的商人,按现在来说是犯了大忌:公务员不能从商。胡雪岩的一生,用八字来概括:成也官场、败也官场,最后以惨败收场。

最后还是由左宗棠亲自带人抄家,而胡雪岩与左宗棠又是合作伙伴,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钱袋子”,最后为何左宗棠会“见死不救”?在当时的情况下,左宗棠都自身难保,不是不想救是没法救。

让我们来讲述一下,胡雪岩与左宗棠的故事。我先来说说胡雪岩是怎样发迹的?

胡雪岩于1823出生于安徽绩溪湖里村,从小家里很穷,给人家放牛为生。天有不测风云,在他12岁时,他的父亲不幸病逝。家中顶梁柱突然坍塌,作为家中长子的他,应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在1836年,胡雪岩孤身一人来到杭州打拼,人生地不熟,他只能从最底层做起。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来到“信和钱庄”当学徒,他做事很勤快,什么活都肯干,三年学徒期满后,转为正式工。

胡雪岩为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_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和结局

在这三年里,胡雪岩也学会很多。如察言观色、洞察人情世故,学会了钱庄里整套流程,为他以后创业打下基础。

后来他跳槽到“阜康钱庄”当掌柜,这钱庄的老板因没有子嗣,看胡雪岩做事勤快,有一定的经商能力。老板弥留之际,将钱庄生意委托胡雪岩打理,这价值5000两白银的钱庄是胡雪岩发家的资本。

从此以后,胡雪岩开启他的财富扩张之路。在当时的环境之下,要想自己的生意有所保障,必须和官府发生一定的联系,他也深知这一点。

在胡雪岩的一生中,结识这两位贵人,第一位是王有龄,第二位左宗棠。

在1848年,胡雪岩结识了落魄的王有龄,王有龄他父亲生前给他买了一个官,可是他没钱去补官。胡雪岩听后,问王有龄需要多少银两?他说:500银两,胡雪岩对王有龄说:“容我考虑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胡雪岩挪用了钱庄里的公款500两,给了王有龄。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也就是“长线投资”。没想到后来,王有龄真当了大官。在1851年,王有龄调任浙江湖州知府,胡雪岩的“投资”有了回报。

胡雪岩为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_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和结局

湖州里的官银,都存在胡雪岩的私人钱庄里,这让胡雪岩有了流动资金,拿这些钱投资其它方面,涉及生丝贸易、医药、军工等方面,让胡雪岩的财富越来越多。

随着王有龄的职位升迁,胡雪岩经营的生意范围越来越广,他的财富越积越多。可是在1861年,已是浙江巡抚的王有龄,迎来了他官场中的最后一年。

太平天国军攻打杭州,围困杭州,使杭州城内百姓无水粮,想不攻而破。时任浙江巡抚的王有龄,迫于无奈,引咎自杀身亡。

王有龄的去世,使胡雪岩失去了“靠山”,他需要寻找其他“靠山”。浙江巡抚空缺,谁来主政?这时,由曾国藩推荐左宗棠担任浙江巡抚。

摆在左宗棠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解决城内百姓吃喝问题。左宗棠也知道当地首富是胡雪岩,此时的胡雪岩正寻找其他“靠山”,那左宗棠是首选。

胡雪岩为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_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和结局

为解决左宗棠的燃眉之急,胡雪岩送来粮食及一些军需品。凭借他的“官场之道”,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胡雪岩与左宗棠开启了政商合作的生涯。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钱袋子”与“粮仓”,为左宗棠提供军需物资和粮食,开办了船厂,组建了装备精良的部队,收复了新疆(这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十几年的合作关系,他们成为“政商合作”的典范,并且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表彰,授予“黄马褂”,成为红顶商人。

胡雪岩亦官亦商,凭借在官场的人脉关系,曾经一度成为清朝的首富。他为左宗棠提供资金,而左宗棠为他提供资源与政策上的便利,按现在来说叫“官商勾结”。但左公一生为国为民,不图私利,不算勾结,只能说互相利用。

可是到后来胡雪岩为何一夜之间濒临破产?作为合作伙伴,左宗棠为何会“见死不救”?

左宗棠我们知道他克己奉公,比较耿直,为官清廉,容易得罪人。左宗棠与李鸿章由于政见不合,左宗棠主张塞防,而李鸿章则主张海防,两人成为“死政敌”。

胡雪岩为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_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和结局

自从左宗棠调任浙江巡抚,结识胡雪岩,两人关系发展很快,成为政商合作典范。胡雪岩给左宗棠提供军火,武装装备良良的部队,例如洋枪、洋炮,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李鸿章主张与法国求和,与法国签定不平等条约。气得左宗棠大骂李鸿章“卖国贼”,他们成为“死对头”。

但一向精明的胡雪岩似乎还没看清当前形势,与左宗棠打得“火热”。特别是胡雪岩帮助左公收复新疆,左公上奏朝廷,大力表扬胡雪岩,也得到慈禧太后的表彰,直接授予“黄马褂”,封侯官至三品,这是胡雪岩的巅峰时刻。

这边的李鸿章,看到左公与胡雪岩得到慈禧的重用,恨得牙痒痒的,很不爽。此时的李鸿章暗下决心,要扳倒左宗棠。他与他的部下盛宣怀合计,决定“除左先除胡”的策略。意思就是要扳倒左宗棠,首先要除掉胡雪岩。

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袋子”,只要胡雪岩一倒,左宗棠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胡雪岩为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_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和结局

胡雪岩的危机正悄悄来临。李鸿章与盛宣怀暗中捣鬼,搜集他的“贪赃枉法”的证据。但胡雪岩似乎没有意识到危险存在,还大肆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大量收购蚕丝,与国外银行借款,还想垄断全国的“通信”。

胡雪岩利用“红顶商人”的身份,上奏朝廷,要办电报局,可是却遭到王公贵族保守派的反对,没有得到慈禧太后的批准。同样精明的盛宣怀,也嗅觉到电报局这一商机,李鸿章来个“先斩后奏”,他私自在自己的防区拉起了电线,装了一台电报机。装好之后,请那些王公贵族过来参观,他们觉得这“玩意”很新鲜,慈禧对这“洋玩意”也很感兴趣,就这样,同意办电报局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的“电报局局长之争”,这次使盛宣怀抢先一步,捷足先登。

这次“电报局局长之争”,也是胡雪岩惨败的原因之一。

胡雪岩没有在急流面前选择隐退,没有认清当前形势。

公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作为主战派首领,左宗棠义不容辞,亲上前线,率军抗敌,而正好此时胡雪岩与洋商集团在生丝生意上暗战着,这也让李鸿章和幕僚们看到了“倒胡”的绝佳时机。因为此时左宗棠被战事缠身,分身乏术,而胡雪岩一旦失去了左宗棠的庇护,那就成了李鸿章钉板上的肉,任其宰割了。

胡雪岩为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_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和结局

并且盛宣怀暗中捣鬼,到处散播胡雪岩快要破产,导致钱庄的储户纷纷上门挤兑,造成“挤兑”风波,造成资金周转不灵。此时胡雪岩正和洋商集团为生丝暗战,并且搭上自己的几乎全部身家。

当时国外汇丰银行也在背后捅刀子,将他为朝廷借款80万两即将到期告诉李鸿章。李鸿章利用权利之便,直接扣下朝廷拔下来的欠款,让胡雪岩资金链断裂,他的商业帝国即将崩盘。

他曾想过求助于左宗棠,但电报发不出去,被李鸿章截掉。左宗棠不是不想救,而是没法救。

最让他致命一击的是,竟然吃回扣。为朝廷借款存在利息差,他向国外银行借款,利息是3厘,而向朝廷虚报为4厘,这利息差就落入胡雪岩的口袋中。

李鸿章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慈禧,慈禧太后知道后,大怒,竟敢在太岁头上动手。在1885年,胡雪岩被左宗棠抄了家,同年抑郁而终,终年62岁。

胡雪岩为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_胡雪岩震惊的经商智慧和结局

胡雪岩的迅速惨败,归结于他过于贪婪,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没有认清当前形势,在急流面前不懂得隐退。虽然那时他有左宗棠这位“靠山”,但那时的左宗棠自身难保。

我们要学学曾国藩,他所带领的湘军势力如日中天,为了避免慈禧对他的猜忌,他自裁湘军,选择隐退,最终落个“好名声”,结局很完美。而胡雪岩的结局却不一样了。

成也左宗棠,败也左宗棠,胡雪岩的成功是依托左宗棠的政治资源,随着左公的失势,胡雪岩也跟着倒塌。说白了,胡雪岩是“左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诱惑,面对这些,我们应需保持冷静,切忌与官场人员走得太近,应适当保持一定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