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书生什么释义_白面书生的典故
南北朝时,南朝有一个常年镇守北方边疆的大将军,名叫沈庆之。他多次击败了敌国的入侵,守护着南朝国土,可谓劳苦功高,深受南朝皇帝重用,被封为建武将军。
不过,南朝皇帝并没有对北方边关战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强烈地认为北方的敌国不堪一击,只要自己投入足够多的兵力,就可以一举荡平北方,统一全国。
有一天,皇帝对沈庆之说:“沈爱卿啊,朕欲发兵北方,扩展领土,统一全国,爱卿以为如何?”沈庆之听后急忙说:“陛下不可,您可记得,前朝大将多次向北面进攻,结果都是草草收场,无功而返,有的还会大败而归,故而切不可轻易用兵啊。”皇帝听后很不以为然地说:“爱卿何出此言啊?你不是常年击败北方敌国么,怎么现在又不敢打了呢?”沈庆之说:“臣之所以能够打胜仗,靠的是熟悉国内边关的地形,倚靠关隘,击退敌人。但如果深入敌境,这样的优势就会变成是敌军的了。”任凭沈庆之如何劝说,皇帝始终听不进去。沈庆之说:“陛下,臣认为北伐之事,实在是谨慎为好啊,若是打了败仗,到时国内极有可能会大乱啊!”皇帝气得连连摇头说:“一派胡言,你听听别的臣子是怎么跟朕说话的。”
说着,皇帝叫来了徐湛之和江湛两个文官,对他们说:“两位爱卿,朕决定发兵北伐,但沈将军不同意朕的看法,还说国内可能发生内乱,你们怎么看?”徐湛之说:“陛下英明,眼下咱们南朝兵粮足备,士兵也比北朝更加精悍,正是向北用兵的好时机。”江湛也趁机上前说:“陛下,臣也认为此时正是发兵北方的好时机。臣虽是一介文官,但也愿为国效力,若是沈将军畏惧敌国,不敢进兵,臣愿亲自领兵前去,必定大破敌军。”
皇帝听了两人的话后,很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转过头对沈庆之说:“沈爱卿,你听到了吗?两个文官尚且愿意为国效力,你怎么能如此懦弱呢?”
沈庆之心里非常恼火,厉声说道:“陛下,治理国家跟治家差不多,耕田的事就要去找每天耕田的人谈论。织布的事,就应当去找每天织布的织工谈论,否则会闹笑话的。现在陛下您,要攻打别的国家,不听常年打仗的武将的意见,反而要听这两个从来未上过战场的书生的意见,你看他们这白净的面皮就知道,他们见过战场厮杀时凶残的样子吗?找他们讨论是绝不会有好结果的,陛下要明察呀。”沈庆之这些话让徐湛之和江湛非常的难堪,两个人纷纷开始指责沈庆之在朝堂上胡言乱语,一时间乱作一团。最后皇帝不耐烦的一拍桌子大声喊道:“都给朕住口,朕决定之事没有改变的余地。沈庆之,你既然不愿意带兵,那就回家去吧,朕还要商讨北伐大计。”沈庆之长叹一声,只得不再提及此事。
不久之后,南朝皇帝出兵北伐,北伐的结果与沈庆之预料的完全一样,因为准备仓促,加上不熟悉北方的地形北伐,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而这一战,让南朝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后人感慨此事,便从沈庆之劝阻皇帝北伐的话里,总结出了“白面书生”这个成语。字面的意思就是相貌白净的读书人。也可指代缺乏实际经验,缺乏能力,阅历浅薄的人。这就和纸上谈兵差不多,就是没有实际的经历和能力,平时夸夸其谈,一旦遇到现实中发生的问题,就会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