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有何典故_名落孙山的由来
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书生,这位书生呢,为人很幽默,说话也很委婉,旁人都管他叫滑稽才子,他很有才华,但是又很滑稽很搞笑。
古代的时候的书生,都以参加科举考试 考取功名为志向,因为有机会可以当官,当然孙山也不例外。这年孙山动身离开了家乡,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跟他一块的还有同乡的另外一个书生。
科举考试结束后,官府贴出了榜文公布了排名。孙山就跟同乡一块去看榜,两个人挤过人群,开始在这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结果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终于在榜单的最后一个角落,看到了孙山的名字。虽说是上榜的最后一名吧,但是总算是上榜了。
上榜就意味着考中了,日后就可以得到朝廷的任用,就有当官的机会,虽然说是榜上倒数第一。但是那时候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参加科举考试,最后才选取了一小批人,就类似于一个岗位上万人去应聘考试。
孙山一看榜上有名字就行了,长出一口气道,还好还好,总算没有落榜。他转过身看到自己的同乡正在唉声叹气,同乡对孙山说:“ 孙兄,恭喜你呀,你考中了,可惜我却没有考中。”孙山有点不好意思,他安慰同乡说:“ 哎呀,无妨无妨,今年不成可以下一次再考嘛,走吧我们回乡去吧。”同乡却摇了摇头说:“孙兄啊,你还是自己回乡吧。我打算暂时留在京城,在这里寻访名师,寒窗苦读。我什么时候考中了再回去吧,要不没脸见家人呢!”孙山叹了口气,拍了拍同乡的肩膀说:“好,我佩服你的毅力,如此一来, 我便先回乡去了,你且好自为之吧。”
那么,为什么孙山不跟他的同乡一样,也在那继续苦读,考个更好的名次呢?他不想再往上升吗?其实,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就是个阶梯,榜上有名了,就有了当官的资格,并不是说下一次再考个更高的名次,他就能当更大的官。科举考试就是把这批人选取进来,除了状元、榜眼、探花这前三名,或者说是一甲进士,他们分的官职不太一样。但是总归今后你怎么样,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
两个人各自告别,孙山回了住处整理行囊,
不久就返回了家乡。家乡不少人都听说他考中了进士,纷纷前来向他贺喜。贺喜的人当中就有他那位同乡的父亲,这位老父亲一见到孙山就拉起他的手问道:“哎呀,孙才子啊, 我儿子和你一起进京赶考,怎么只有你回来不见他回来呀?”
孙山一看是同乡的父亲,有些不好意思,他不想在众人面前直说同乡没考中,想给同乡留些面子。于是含糊其辞的说:“那个啊,老伯,我归乡心切呀,我想回来的早点,所以呢,就回来的就是快一些。令郎在京城还有些事情要办,故此要再待一段时间。”同乡的老父亲继续问:“那不知我儿子考中了没有啊?”孙山更不好意思了,他左右看了看,趁着身边没人。他说道:“那个老人家,令郎考的比我稍差一些。”
这位老伯见孙山一直绕弯子,便有些生气了,他说道:“你就直接告诉我他考中了没有
”?孙山说:“他比我考的稍差些。”老伯继续问:“这是什么意思,他的名次如何呀?”
孙山见瞒不过去,于是把这位同乡的老父亲拉到了一边的角落,委婉的说道:“老人家,我呢 考的是科举的最后一名,倒数第一,令郎呢,还在我的名次后面。”
同乡的父亲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儿子没考中。孙山又告诉他说,他的儿子待在京城就是要继续苦读,来年再考。
听了孙山所诉,这位老父亲算是松了口气,他感谢孙山给自己的儿子留了脸面。随后便回家去了,第二年,孙山的同乡经过苦读也考中了进士。他返回家乡之后,他的父亲才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其他人。
从此也就有了“名落孙山”这个成语,意思就是说孙山已经考了榜上最后一名,可是还有人没上榜。形容考试没考中,比如说考大学名落孙山了,比如去公司应聘没被录取,比如没考上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