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究竟多肮脏_上官婉儿的行事作风
上官婉儿作为唐朝著名的才女和杰出的政治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留下的很多诗词让人拍案叫绝。一首《彩书怨》更是让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上官婉儿不但才华横溢,而且颜值还很高,才华与美貌并存,更是勾起人们对她的无限遐想。所以后世文人墨客笔下,满满的赞美之情,清朝著名诗人袁枚曾写道:
论定诗人两首诗,簪花人作大宗师。 至今头白衡文者,若个聪明似女儿?
所以上官婉儿给我们留下一个楚楚动人、委婉含蓄的正面完美形象。在多数影视剧中也是这么呈现的。
刘晓庆主演的95版《武则天》一剧中,茹萍扮演得上官婉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茹萍长相甜美,可爱动人,气质脱俗,举足之间,尽显才气和温柔,把上官婉儿演绎得生动形象,入木三分,让人认为这就是上官婉儿。以致于其他人扮演的上官婉儿总感觉哪里不对。
然而翻开史册,细细研读,你会发现,上官婉儿并不是那般的完美,都是后世想象出来的,相反历史上真正的上官婉儿她认贼作父甘愿为奴,视男人为玩物,随心所欲。
从这个角度看,说她是个渣女,一点也不为过。为了解释这一观点,我就从唐高宗时期的一起谋反案说起。
公元665年,大唐发生一起震惊朝野的谋反案。
大殿上,威严端庄的皇后武则天,和一脸失落的唐高宗李治并列坐着,俯视着殿下的众多臣工。武则天将目光,提留在丞相上官仪身上,并且恶狠狠地看着他,上官仪顿时不寒而栗。
突然,武则天命侍卫将上官仪拿下,并且宣读上官仪谋反的事实和证据,最终判上官仪一家满门抄斩。
大臣们看到这种情况,面面相觑,惊讶不已,然而看到武则天凶狠恶煞的表情,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替上官仪求情。
上官仪一边被侍卫往外拖,一边大骂武则天牧鸡思晨,祸国殃民。武则天冷笑一声,然后宣布退朝。
《旧唐书·卷八十》 记载:麟德元年,子庭芝,历位周王府属,与仪俱被杀。
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庭芝一家几十口人满门抄斩,除了尚在哺乳期的一个婴儿和她的母亲。
这个婴儿就是上官婉儿,也就是说出生不久的她,原本是官宦之家的大小姐,很快就沦为罪臣之子,爷爷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以及成年的兄弟姐妹都被杀,只剩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
而这起所谓的谋反案,其实是武则天一手炮制的,起因就是唐高宗李治一时冲动要废后,上官仪只是起草了诏书。之后唐高宗李治后悔,把责任推给了上官仪。武则天为了震慑群臣,以谋反罪处死上官仪。
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死罪豁免,但是活罪难容,跟着母亲在宫中为奴,干最脏最累的活,受尽了屈辱和嘲讽。难得的是母亲并没有因此而绝望,而是利用自己的学识培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非常聪明,再加上非常努力,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我们可以想象母女二人付出多大的努力和艰辛。
上官婉儿的苦难是武则天导致的,武则天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这种血海深仇应该是刻骨铭心,无法化解的。
成年后的上官婉儿,才华横溢,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现状,让自己和母亲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她却选择忘记仇恨,甘愿被武则天驱使。
公元677年,上官婉儿已经在宫中小有名气,周围的人对她的才华赞不绝口,此事引起武则天的注意。
《景龙文馆记》里提到“(上官婉儿)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
意思是,一天武则天,命人将上官婉儿召到身边,亲自测试她的才华,以考试的形式让她作诗。
没想到上官婉儿看到题目后,不慌不忙,稍加思索后,立马来了灵感,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一篇佳作很快完成。武则天看到文章后,大加赞赏,并且有意让上官婉儿留在身边。
看到武则天如此赏识自己,上官婉儿非常高兴,她认为这是自己平步青云的机会,于是立马跪倒在武则天面前感谢,从此之后上官婉儿甘愿被武则天驱使,早就把仇恨抛到九霄云外。
武则天看到上官婉儿如此有才华,并且不计个人恩怨,于是慢慢地开始信任上官婉儿,并且培养她,很快上官婉儿成了武则天的得力助手。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年事已高的武则天,在政务上已经力不从心,于是经常把奏折交给上官婉儿处理,上官婉儿过目后,化繁为简,再由武则天确认,上官婉儿实际上成了武则天的巾帼丞相。也就是说上官婉儿为了个人前途和手中的权利,完全忘记和武则天的仇恨,这一点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很难理解。
上官婉儿不仅忘记仇恨,而且还以武则天为榜样,视男人为玩物,随心所欲。
众所周知,晚年的武则天身边从来不缺男宠,其中张宗昌就是非常出名的一位。
上官婉儿由于政务工作,经常出入武则天的寝宫,所以和张宗昌的接触的机会很多。时间一久,不安分的上官婉儿开始和张宗昌眉来眼去。这种事终究纸包不住火,上官婉儿的行为被武则天发现,武则天勃然大怒,对上官婉儿处于墨刑。
墨刑是诸多刑罚中非常轻的刑法,上官婉儿并未因此遭到武则天的抛弃,而是依然为武则天效劳。
上官婉儿面对武则天的处罚,并没有真心悔改,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梁王武三思进入上官婉儿的视线。
武三思是武则天非常倚重的侄子,并且有传言,武则天曾一度想将武三思立为武周朝的太子,可见武三思的地位。
另外武三思还是一位帅哥,长得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于是上官婉儿投怀送抱,很快和武三思建立了关系。
然而世事难料,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在一起没几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大臣,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
政变当晚,当上官婉儿,看到政变的队伍控制皇宫,李显被簇拥着来到武则天的寝宫时,上官婉儿敏锐地感觉到,武则天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于是主动逢迎,来到李显的面前,交上武则天的玉玺。
上官婉儿主动献媚,而且立有功劳,李显岂有不接受之理,之后李显册封上官婉儿为昭容,上官婉儿又投入李显的怀抱。
据《新唐书》载:帝即位,大被信任,进拜昭容,封郑沛国夫人。婉儿通武三思,故诏书推右武氏,抑唐家,节愍太子不平。
由上述史料可见,上官婉儿成为李显的女人后,依然和武三思保持关系,不禁让人同情唐中李显,也让人感觉上官婉儿毫无底线,然而上官婉儿接下来的操作更绝。
上官婉儿发现李显就是个糊涂蛋,实际权利掌握在韦后的手里,于是上官婉儿投靠韦后,为其效劳。
为了取悦韦后,又不知廉耻地把武三思介绍给韦后。
在司马迁的《资治通鉴》上有着详细记载:
“上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之势复振。
然而上官婉儿为韦后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徒劳,因为韦后祸乱朝政的做法已经让李氏宗亲忍无可忍,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蓄势待发,准备除掉韦后。
上官婉儿听到风声后,又主动投靠太平公主,希望在这一次政变中再次获利。
公元710年的一天夜里,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派兵控制皇宫,韦后全然不知,最终被诛杀,当李隆基带兵来到上官婉儿的住处时,她早早的在门前跪地迎接。
太平公主替上官婉儿说好话,说她政变有功,应该奖赏,然而李隆基对此嗤之以鼻,在太平公主再三阻挠下,李隆基毅然决然的将上官婉儿处死,上官婉儿终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生命的代价。
上官婉儿虽然是一代才女,然而她毫无伦理道德和做人底线,是不折不扣的渣女。在她眼里杀父之仇都可以忘记,更没有真正的朋友,她追求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如果李隆基不杀她,指不定又生出多少事端,所以她该杀,死有余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