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军事力量有多强大_一文告诉你答案
楚国立国之处,军备非常落后,按照周王朝的规定,“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楚国属于小国,按周礼只能有一个军,也就是说他的军队人数只能限制在一万二千五百人,不能逾越,超过就要受到周王朝的打击。周昭王十九年(公元前977年),周昭王因为楚国拒绝向周室纳贡,亲自带兵攻打楚国。虽然被楚国用计打败了周兵,周昭王也在汉江葬身鱼腹,但楚国也的确险遭灭国之灾。
楚国从楚武王开始,就注意发展战车。但楚国在发展战车的同时,在军备力量的布局和军事防御体系方面开始还不注意科学调配,以至于在积极进攻的战略思想下,战略防御却比较疏忽,特别对楚国西边如巴蜀一带的防御。注重外线作战,形成内线空虚,这也是楚国在秦军下汉中,取巴蜀,进黔中,进而破鄢拔郢的一个重要方面。
楚国的军队,按隶属关系,有正军、王卒、私卒、县师。所谓正军,就是王室直接控制的军队,叫做正规部队。楚国到武王初期,国家军队还不到三个军,到战国中期,已经是“带甲百万”,这一般是指正军。王卒是楚王的亲军,在楚王亲征时保护楚王的安全,这是楚国军队中的精锐部队。私卒是太子所养,称为“宫甲”,也叫“东宫”。县师就是地方部队,主要职责是维护地方安全,必要时也上战场。
楚国军队也有兵种之分,有车兵、步兵、工兵、水兵、骑兵。
车兵在先秦时期来说,相当于现在的摩托化部队,机动性强,速度快。一组车兵的编制是战车两辆,其中攻车一辆,又叫轻车,守车一辆,又叫重车。除驭手外,配备甲士三名,步卒和役徒若干。甲士都是军官,步卒是跟随战车作战的士兵,役徒是工兵,负责本组战车行驶、维修等工作。楚国到宣威时期,“车千乘”,这里的“乘”即是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城濮之役后,晋“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驷介”就是四匹马的战车,“徒兵”就是随战车作战的步兵。
步兵分隶属步兵和建制步兵,隶属步兵就是上面说的配合战车作战的步兵,建制步兵没有配合的职责,独立进行战斗,这是楚国军队的主要力量。“带甲百万”指的就是建制步兵。
工兵没有在战场成建制拼杀的职责,主要是配合各兵种作战,完成一些配属工作,如修桥补路、筑城建壕的事情。
楚国的水域丰富,水兵是楚国的特殊兵种。楚国水兵发展比吴国和越国晚,但发展速度快,较之于吴、越两国,楚国具有许多独创之处。
楚国由于地理的限制,骑兵发展比较晚,一是南方马少性能不高,二是南方多水,限制了骑兵的机动性。但到战国时期,楚国从中原国家缴获了不少马匹,建立了自己的骑兵,所谓的“骑万匹”,就是说楚国到了战国中晚期,已经拥有了一支有一定规模的骑兵部队了。
楚国的兵员来源是多种渠道,起初都是以国人为征兵的主要对象,随着疆域的扩大,被消灭的国家增多,正宗的国人已经远远不够,于是在被消灭的国家设县以后,又在新设县的老百姓中征集兵员,编为县师,国家的兵员就从县师中征召。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已扩大到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再也不能严格区分正宗国人和被灭国臣民了,兵员的征集就由国家统一行使。
楚国服兵役的年龄跨度比较大,起初是十五岁到六十岁都属于征召对象,到了后来兵员紧张的时候,十五岁以下只要有五尺高,都属于征召对象了。
楚国军队的指挥权绝对置于楚王手中。楚王以下,另行设置军事长官掌管军队。春秋早期,莫敖(官名)是楚王以下的最高官员,既管政,又管军。楚武王时期,设置令尹,令尹是最高长官,莫敖只管军队,位置排在令尹之后。到楚成王之时,设置司马,取代莫敖主管军队。
楚国的军事力量除了兵多将广,还在于武器装备的先进。现在已经发掘出土的实物,足以证明楚国的兵器种类多,实用性强。1987年春发掘的包山二号墓,出土的兵器集中起来就像一座兵器库,的确是种类繁多,目不暇接。整个楚国区域内发掘的楚墓出土的兵器就更多了。从质料、形状上看,铁、铜、木、竹、皮,应有尽有,长、短、圆、椭、方,样样齐全。铁兵器有剑、戈、矛、簇、匕首等;青铜兵器有剑、戈、戟、矛、簇、弩机、匕首等;木、竹兵器有盾、甲、殳、弓、箭杆等;皮兵器有甲、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