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洪秀全是如何走上神坛的_洪秀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3-01 10:28:40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 这首一家国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

这首一家国内知名电视机构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歌,使人看到了这次农民起义前赴后继、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英雄形象,也正是由于无数的农民起义英雄的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使得洪秀全走上了“天王”的神坛。但是,纵观太平天国的历史,这不过是洪秀全走上历史神坛的一个方面,而主要的则是利用似是而非所谓“箴言谶谣”,来愚昧当时处于闭关自守的广大农民,使这些农民心甘情愿地跟着洪秀全“闹革命”,即便是后来洪秀全坐拥天京,怀抱三千妻妾,醉死梦生,他们也无怨无悔。

洪秀全是如何走上神坛的_洪秀的逆袭之路

太平天国是清王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而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1年的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十三年。而太平天国的发起人和领导人就是洪秀全,号称“天王”,因此人称“洪天王”。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称为天京。

洪秀全原是一个私塾先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考不第,于是便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传教布众,这正好迎合了当时广大农民希望改天换地的思想。尽管洪秀全宣称它的《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和《原道警世训》等几本小册子中的所阐述的思想是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以及农民平均主义而总结出来先进思想,但是,洪秀全其实对基督徒一无所知。他的思想,全部源于当时的中国籍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后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不过,洪秀全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以及刻意散布的所谓“箴言谶谣”,具有太平天国时期神秘政治文化现象的最明显特征,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是洪秀全走上神坛最重要的思想基础。

其实,所谓的“箴言谶谣”,是一种利用隐晦而通俗的语言形式表述预言的神秘性又具有民间色彩的歌谣。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这种“箴言谶谣”一直左右左右着历史的发展方向,成为改朝换代的最有效的利器。只不过洪秀全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罢了。

洪秀全是如何走上神坛的_洪秀的逆袭之路

比如,清朝咸丰初年,北京出现了“今年不算苦,明年二三五,城内莲花瓣,城外一片土”的民谣。这其实就是告诉老百姓,北京已人心惶惶,清朝的大劫即将到来了。又比如当时江宁就传出民谣,“蝴蝶飞过墙,江南作战场。”“太平天子朝元日,南北分疆作战场”等等,这些民谣无不在说明太平军和清王朝南北对峙,隔江而战,明改朝换代的时候就要来到了。

其时,箴言谶谣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书面和口传的形式之外,还有碑载箴言谶谣。例如当年在桂林城外,有村民曾掘出一碑,其碑文云:“三星日出共照天,有福作主救人善,万人识得禾救饥,手扶日头好上天。”这些预示即将改朝换代的箴言谶谣无不成为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举行起义的重要思想准备。

纵观中国的历史,传统上尽管没有过像基督教之于西方国家、伊斯兰教之于阿拉伯国家那样的维系全民族精神的典型宗教,但所谓“神道设教”的特殊人为宗教基础是深厚的,成为当时封建王朝所认可的诸多神奇的祭祀更是其礼法中的重要内容。而五花八门的迷信和数术也是源远流长,像天人感应、阴阳五行之说,谶纬预兆、扶乩占卜等术,都曾非常流行。因而太平天国起义的组织发动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具有神秘色彩的拜上帝教。

洪秀全是如何走上神坛的_洪秀的逆袭之路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特别是奠都天京有了施政条件之后,更是把拜上帝教作为国教推行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拜上帝教并不真正是基督教,它只是吸收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素材,结合中国民间宗教和巫术,并杂糅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一些成分,形成的一个特别教种。它不但脱不出宗教所必然具有的神秘性,而且比一般宗教的迷信色彩更为浓重。像天父天兄下凡之事,形式上即类同于民间盛行的降僮术。这不但施行于起义之前,而且起义乃至奠都之后在重要军政活动中仍屡屡用之。太平天国的许多重要文献中,甚至包括诏书谕旨,都不乏荒诞不经的神话素材和箴言谶语之类的东西,其神秘性非常突出。这与当时清朝社会也具有的神秘政治文化氛围相激互荡,发生“谐振”效应。从而,奠定了洪秀全走上神坛思想基础。

箴言谶谣作为传闻的形态之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和舆论,它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总是有其一定的造作源,总是体现着创造者的某种愿望,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而有关太平天国的箴言谶谣更具有十分典型性和欺骗性,因而它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舆论斗争的有力武器。

据有关史料记载,太平天国起义酝酿期间,洪秀全等人就大力渲染一种“神谶”氛围,那则碑载的箴言谶谣,文字上与太平天国文献《十全大吉诗》,即《天父上帝言题皇诏》中的第一首大同小异,其诗曰:“三星共照日出天,禾王作主救人善,尔们认得禾救饥,乃念日头好上天。”两相比照,可判定为同一诗的“异本”,其隐意皆为洪秀全做主救世。造作类似的谶谣,是太平天国方面的惯术,《十全大吉诗》基本上就是由这类歌谣组成,不妨再举其第二首为例:“人字脚下一二三,一直不出在中间,玉清不好起歪心,全敬上帝不愁难。”其前两句为“全”字的谜面,即可隐指洪秀全,又可隐指全体皇上帝子女,最后两句寄意都要正心敬上帝。

不仅《十全大吉诗》,太平天国的诸多文献中“谶味”浓重。如《太平天日》记述的洪秀全“丁酉升天”的场境中,有皇上帝为洪秀全命名唱诗的一个情节:皇上帝对洪秀全说:“尔今名为全,朕唱诗与尔听,尔牢记在心,待后有对验焉。”其诗云:“有个千字少一笔,在尔身尚说话装。有个介字头尚顶,财宝来装就成王。一长一短尔名字,有刀无柄又无光。爷爷生尔是乜名,一横一点不是谎。有个胡须五寸长,弯弯一点在中央。”这分明是故意造作的谶诗之属,并且不是句句都很容易破译其隐意所在。正如著名的史学家苏双碧的《洪秀全传》中所说:“这种叫人似懂非懂的诗句,大约是为了更显得皇上帝的高深莫测,太平天国后来的文书和洪秀全的著作有不少这种遗风。”的确,甚至太平天国日常的用字用语,也不乏谶味,如以“山山”隐示“出”字,“禾乃”为“秀”字拆字隐语,还有“三星兄”、“禾王”也隐指洪秀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一波又一波的“神谶”氛围,终于将洪秀全推上了历史的神坛。也正是因为是“神谶”打造的神坛,是太平天国一开始起步就存在着本质上的缺陷,农民起义的历史进步的特征背后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诸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不过是野史传说而已。于是,仅仅过了十一年,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便在无法自拔的内忧外患之中,黯然走下了历史的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