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军事实力有多强_看完就就知道了
提到军事能力,古代兵家分为四派,分别是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而纵观三国的君主和将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有一些方面的缺陷。诸如曹操、刘备、关羽、周瑜、陆逊莫不是如此。兵家四势兼备者,三国只有诸葛亮一人。为什么武庙十哲一直换,却没人敢换诸葛亮?你光靠个忠,他站不稳啊。
在军事战略方面,在《隆中对》提出前,刘备集团虽有徐州斩车胄,博望破夏侯等胜利,但整体缺乏正确的战略规划,漂泊多年竟然几无立锥之地。取得诸葛亮后,在跨有荆益的明确战略规划下,刘备集团迅速按照这一目标进行扩张。刘备亲自取荆南,交换得来了南郡,入川取益州,占据汉中。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三国格局。这一阶段诸葛亮并没有大的军事方面的展露,盖因为此时蜀汉有刘备、关羽等一批优秀的军事将领,但根基不稳,急需诸葛亮专职于自己更擅长的内政方面来打下根基。
具体战术指挥方面,到夷陵之战之后,诸葛亮无奈成为最高军事将领后,才有机会展露自己的军事才能。南征因为对手不算太强的缘故,暂时不在讨论范围之内,而几次北伐,尤其是第四次北伐非常能体现诸葛亮具体的战略战术和临阵指挥能力。
二战名将,苏联元帅科涅夫就曾经说过:”撤退战是最为复杂、最难组织的战役形式……“
在撤退中最能体现将领的指挥调度和军士的素质。但因为这点写出来不好看,所以就简单总结。诸葛亮撤退的时候,凡是试图追击的,一般后果史书上就两个字:被斩…
最能体现诸葛亮军事指挥能力,也是最精彩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仗,就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也是第一次面对司马懿的卤城之战。
在面对诸葛亮之前,司马懿是什么样的?那是克日擒孟达,横扫吴军如卷席的战神级人物。在出征辽东的时候,曾牛气哄哄得表示:“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
诸葛亮在四伐期间,吸取第二次北伐陈仓的经验教训,没有急于攻克祁山堡,而是把祁山当做了围点打援的对象。而在卤城之战前,诸葛亮已经夺取上邽之麦,并继续围困祁山。
当然,作为顶尖军事家的对决,诸葛亮修筑卤城来“围点打援”的伎俩,被司马懿马上识破。司马懿在抵达卤城以北后,没有急于同蜀军决战,而是登山驻营自守。几千里跑来陇右,在缺粮的状态下(麦子被蜀军割了,从关中运粮又太远,最后靠郭淮找少数民族“募”的粮食支撑)却摆出一副防守姿态。老狐狸到底是老狐狸,这一战术直接导致诸葛亮“围点打援”的计划濒临破产。
此刻的事态是祁山位于诸葛亮西南方,司马懿位于诸葛亮东北方。接下来诸葛亮玩了一手不亚于空城计的冒险举动,主动放弃围困祁山,将兵力撤到卤城,诸葛亮这一撤,司马懿马上派军队到祁山和城里魏军胜利会师。
诸葛亮这招类似于《亮剑》里山崎大队中心开花的战术,却是在没有外援的前提下,暴露于司马懿的南北包抄之中,甚至和后方汉中的粮道也失去联系。将自己陷于一个极其危险的被包围和断粮的地步。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大惨败。
而此刻司马懿不但识破了诸葛亮的围点打援战术,还取得了整个战场的军事主动权后,非常淡定的拒不出战。毕竟以现代人上帝视角看,也是优势太大了,飞龙骑脸也赢定的局面。
此刻司马懿手下的将领也意识到了自身的巨大优势,纷纷主动请战。逼得谨慎的司马懿不得不装病来搪塞拖延。但在仔细观察后,司马懿实在看不出蜀军还有什么花样,再说“畏蜀如虎”的名头实在不好听。终于,魏军出动了……
诸葛亮北伐以来,孜孜以求的就是同魏军野战。司马懿一动,诸葛亮百般露出的破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祁山方面,张郃率军向北攻击,司马懿则从北向南一同出击,夹击处于中心卤城的诸葛亮。诸葛亮命王平率部在南营阻挡张郃,自己亲率主力和魏延等将和司马懿进行正面对决。堂堂之阵,在正面对决大败司马懿。据《汉晋春秋》记载,蜀军甲首3000级,得玄铠5000领,角弩3100张取得大获全胜。随后主力挥师南下,张郃见势不妙主动退走。
整场战役,诸葛亮一切战略战术都是围绕“围点打援”进行,为了这一目标不惜主动露出破绽,将自己放入被包围断粮的危险境地,诱使同为优秀军事家的司马懿出战。到最后又以正兵击破魏军的敌方南北夹击战术。
这一连串的战术运用,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这都不算懂军事的话,那从此之后真正“畏蜀如虎”坚决避战的司马懿可能第一个表示不服了。
四次北伐也是第一次北伐后诸葛亮最有利的条件,无奈最后李严因运粮不济呼诸葛亮还师。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蜀汉又一次丧失占据陇右蚕食关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