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刚是谁_四大金刚个人简介
元末时期,称霸一方的徐寿辉曾占据着长江上游与浙江、福建等广大地区,拥兵百万,手下更有号称为“四大金刚”的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和傅友德四员大将。但是,不久之后,随着陈友谅与义军内部的争权夺势,“四大金刚”或死或散,徐寿辉也变成了孤家寡人,被陈友谅夺位逼死。下面,我们看看这徐寿辉手下“四大金刚”的结局都是如何。
一、邹普胜
邹普胜,黄州府麻城县邹家岗人,本为铁匠出身。公元1351年元末时期,与袁州和尚彭莹玉一起拥立蕲州人徐寿辉为帝,发动了红巾起义。
徐寿辉称帝后,邹普胜被封为太师,实则没啥事干,就是帮忙出出主意,陪徐寿辉唠唠嗑子啥的。陈友谅夺了徐寿辉的位置后,邹普胜仍为太师,直至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后,邹普胜隐姓埋名,专心修道。
邹普胜虽然先后辅助徐寿辉和陈友谅,但他并不热衷于政事,而是喜欢阴阳五行一类的玄学,论起能力来,连刘伯温都极力向朱元璋推荐他。但邹普胜自觉与朱元璋对抗过,没有脸面再次投诚他,于是扮成乞丐,化名何野云,一路向南跑到了潮汕一带,继续着他的风水行业,后人称他为“跳蚤仙”、邋遢道士、龙爷等。
二、丁普郎
丁普郎,湖北黄陂(今武汉黄陂区)人,明朝开国将领。本来是徐寿辉手下的大将与拥戴者,但是野心勃勃的陈友谅为了夺取徐寿辉的位置,势必要先除去他身边的几个忠诚人士,才好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时,徐寿辉最大的拥戴者彭莹玉已经战死,邹普胜无心政事,丞相倪文俊也被陈友谅杀死并取而代之,还有个双刀无敌将赵普胜也被陈友谅借故杀掉了,眼看有性命之忧,丁普郎与好战友傅友德一合计,就投奔了朱元璋。
丁普郎最大的战绩,也是最后一次爆发,是在与朱元璋反过来于康郎山和陈友谅交战时,丁普郎身上受了十几处伤,头被敌军砍掉了,仍持刀站着屹立不倒,敌军惊恐不敢向前。(《明史》: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
丁普郎死后被朱元璋赠柱国上将军,封济阳郡公,子世袭千户,祀乡贤。
三、赵普胜
赵普胜,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善使双刀,勇猛无敌,外号“双刀赵”。公元1351年与徐寿辉起事后,主要占据在巢湖一带,驻军有两万多水师。
赵普胜是最早拥护徐寿辉起事的将领之一,故而他也成了陈友谅争权夺势的政治牺牲品。公元1359年,陈友谅诈以会军为期,邀赵普胜至安庆,以图谋不轨名义将其杀害。
又传赵普胜根本没死,在陈友谅兵败被杀后,改姓为袁,逃到阳新县富池镇躲了起来,后来那里的袁氏后人都是他的子孙后代。
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三个人的名字中都带了一个“普”字,是凑巧的吗?不是!他们都是彭莹玉的“普”字辈的徒弟,其他的还有况普天、杨普雄、项普略、欧普祥、陈普文等等,统称为“彭党”。由此观之,彭莹玉被称为“彭祖师”绝不是白给的。
四、傅友德
傅友德,安徽相城县(今安徽淮北)人。关于他的故事,恐怕一箩筐都说不完,因为他从红巾起事开始一直活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正所谓活得越久,故事越多,我们还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吧。
公元1350年,傅友德参加刘福通的义军,听命于李喜喜帐下,后来兵败转投于明玉珍,因不被重用又投于陈友谅,陈友谅夺取了徐寿辉的政权后,傅友德为其行为所不齿,就与丁普郎一起又投奔了朱元璋。傅友德见到朱元璋后说:“这才是我要找的真正的主人!”
如果说朱元璋帐下第一猛将是常遇春,那么第二猛将就当属傅友德无疑了。无论攻城略地,傅友德都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即使受伤也绝不退缩。在攻打陈友谅和张士诚时,傅友德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建立大明后,傅友德又随徐达北伐残元势力,一直充当着先锋的角色,洪武三年封颍川侯。后又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洪武十七年晋封为颍国公,赐免死铁券。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年老的傅友德被朱元璋以“蓝玉案”连坐被诛。傅友德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到了洪武后期,虽然他已经很低调做人了,怎奈还是被朱元璋所放心不下,为给皇太孙朱允炆扫清日后道路上的障碍,朱元璋只好狠心将傅友德赐死。这也无奈,谁叫生在君权为主的时代里,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