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农业_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是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发达农业。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迫在眉睫。
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灵活广泛的应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将顺应自然变成利用和改造自然,将凭借传统的生产经验变成依靠科学依据,让其建立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成为科学化的农业;同时现代农业将工业部门制造出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放到农业生产中,来换取大量的农产品。
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处于转型跨越初期阶段,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标志着农业现代化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中国现代农业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如传统型农企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业务、扩张版图、提升生产效率,创新型企业扎根"智慧农业"、发展信息化技术,以及农业电商渗透度不断提升等。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的投资呈现"二元对立"的格局。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指引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村富民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建设、农业创业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对外合作等重点产业和领域。
鼓励地方根据各地农业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资源整合、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效能提升。鼓励社会资本探索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区域整体开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建立紧密合作的利益共赢机制等模式,稳妥有序投入乡村振兴。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充分研判“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和特征,立足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将总领“十四五”时期“三农”事业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着眼于2035年,描绘了一幅“旱涝保收、生活无忧、山清水秀、尊老爱幼”的美好图景;着手于2025年,提出了17个量化指标,对8个方面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一是夯基础保供给。围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农业抗风险能力等工作,实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工程。二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围绕科技创新、种业振兴、农机装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工作,实施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工程。三是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现代农业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现代农业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现代农业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