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时间:2023-03-17 08:49:5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这样一句话曾被很多人用来自嘲,其中包涵了很多饱受挫折后的辛酸和求而不得后的无奈。 其实,我更愿意把这理解为一种 多么痛的领悟 ,这在某种程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样一句话曾被很多人用来自嘲,其中包涵了很多饱受挫折后的辛酸和求而不得后的无奈。

其实,我更愿意把这理解为一种“多么痛的领悟”,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好事,一个人不经历一些痛苦的领悟,是很难真正成熟的。

关键是,我们不能老是在这种“痛苦的领悟”中轮回,而是要做到真正的吃一堑长一智,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不掉进自己明明已经看到了的坑里。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外戚专权”。外戚,也就是皇帝老婆的娘家人。外戚专权,也就是类似“小舅子给姐夫哥当家做主”的事情。这种反客为主的事情到底怎么演变形成的呢?为什么防不胜防、屡见不鲜呢?

咱不能说是皇帝不防自家亲戚哈!事实上,大多数越有钱的人都是越吝啬的,越身处高位的人对身边人越谨慎。咱也不能说外戚因为优势所以没有对手,事实上,“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人性在哪个时代、哪个圈子都是普遍存在,外戚也经常被其他势力联合围剿堵截过……

也就是说,无论皇帝也好,还是其他文武大臣也罢,其实外戚周围的人都是不希望他们上位的,那他们为什么经常会不受控制地实现专权呢?看看东汉“外戚专权”的前因后果,大家或许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和预防的了。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刘秀跟西汉外戚王莽是有国仇家恨的,他们老刘家的基业被王莽篡夺了,他大哥刘演和家族很多亲人都在反抗王莽的过程中牺牲了。所以,从情感上来说,刘秀对于外戚这个群体是很难有什么好感的,别说什么刘秀因噎废食,换作其他人,也是一样对那些已经被标签化的群体有先入为主的成见。

抛开情感不说,就纯粹从一个帝国的最高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刘秀也对外戚集团颇为忌惮和痛恨。毕竟,西汉的前车之鉴犹历历在目。

所以,刘秀在当上皇帝之后,其实对于外戚是保持十分排斥和抵触的态度的。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但是在他的外戚体系之中,他快刀斩乱麻地整垮了郭圣通家族,但却仁慈地放过了阴家。他为什么会放过阴家而没有一杆子插到底地树立起“打倒外戚”的标杆呢?因为刘秀终究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他心中有愧!

阴家跟他之间的恩怨情仇就不赘述了,后来还有堪称战神的邓奉为给阴家和南阳豪族争口气不惜造反,以死明志,他刘秀不能做一个太无情无义的人呀!良心过不去,也怕又有一个新邓奉跳出来。

当然,牵涉到生死核心利益的东西,往往都不受道德良心的束缚,如果阴家人真要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威胁到刘秀的统治了,相信刘秀也会六亲不认的。所以,阴家没有被清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阴家超级知道明哲保身。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阴丽华本人就是中国著名的贤后,她的哥哥更是有事没事就给她上教育课的主,一大家子全是明白人。

比如,刘秀在打算给阴兴增封时,阴兴坚决不受。当时还是贵人的阴丽华问她哥:“你为啥如此高风亮节?”阴兴回答他妹子说:“妹子这些年书都白读了吗?不知道“亢龙有悔”吗?越在高位越容易遭灾难,外戚之家往往不知进退,嫁女要配诸侯,娶亲盼娶公主,富贵总有个头!人得知足懂进退!经不起考验和诱惑的干部能是国家的好干部吗?”

看看人家这大哥活得多通透、多明白。

所以,在家人们耳濡目染的教育之下,阴丽华自始至终都没有替娘家人求过官和爵。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但阴丽华和阴家人越是这样无欲无求,刘秀心里就越过意不去。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矛盾和微妙,你老是问我要这要那,我会觉得很烦,但你从来不向我开口,我又总想反过来给你点什么。所以,阴家最后的待遇是“一门四侯”,堪比当年王政君家族的“一门五侯”。

那么刘秀就这样被愧疚冲昏了头脑而放弃原则了吗?没有!刘秀给阴家至尊无上的名誉和荣耀,但是在职位和权力上一直把控着,名和权,他分得很清。比如阴兴一辈子也就干过侍中和卫尉,阴识到死也只是一个执金吾。都是贴身护卫性质的岗位,一方面表达了把他们当自己人看的信任,另一方面掐断了他们参与大政方针与人事权力的通道。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在把自己和老婆家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捋清之后,刘秀开始给自己对外戚的态度定调了。他把吕后的牌位从太庙搬了出来,理由是“吕后贼害三赵,专王吕氏”。

有意思不?当年汉文帝这个当事人都没说啥,你这个隔了两百年九世孙去找你的老祖宗的茬?其实刘秀就是在释放一个政治信号,用吕后这个反面教材告诉世人:外戚要老实点。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到了汉明帝时期,他坚决拥护了他老爹的既定方针并进一步拓展,明确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我爹当年因为受了我妈家的赞助,所以多少有点抹不下那个脸面,但我可啥也不欠你们这帮外姓人的!

有一次,馆陶公主想走后门给家人谋个官,但汉明帝最终赐了外甥一千万钱意思意思,根本不搭理安排工作这事。

在著名的云台将编制里,别看老丈人马援这辈子为国戍边防,但最终明帝可一点面子都没给。名义上是皇亲避嫌,实际上潜台词是外戚得不到任何的政治优待。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刘秀那个年代对王莽这样的外戚算是刻骨铭心了,到了汉明帝时算是仍对当年汉家江山是咋丢的有着深刻认识,但到了汉章帝时,已经不再对当年的那些血的教训有多么深刻了。这就是所谓的痛感递减,老一辈觉得外戚容易专权,但小年轻觉得还是自家亲戚更可爱。

所以,在汉章帝时期,外戚窦家就可以起势了。比如窦宪就敢在汉章帝的眼皮子底下公然抢公主的地。

但这个时候的外戚毕竟还是刚刚触底反弹,再牛也没办法跟皇帝公开叫板,所以,窦宪这么横行霸道,吓得窦皇后“毁服”(降低衣服等级)去给兄弟求情,汉章帝也很仁慈地不予计较。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外戚虽已冒头,但是他们的爆发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真正让他们变得势不可挡的正是东汉皇帝的寿命,国运不可逆转的衰败往往从皇帝的寿命和子嗣的多少上开始体现。

刘秀享年六十二岁,这已经是东汉的巅峰了;汉明帝活了四十八岁,这就已经是东汉第二了;到了章帝这,他只活了三十三岁。

30来岁的年龄,放在哪个时代都是比较尴尬的,对于一个皇帝来说,那是更加尴尬。为什么,皇子一般年龄不大,而且皇帝对皇子的教育也不够,传位的各种交接工作也不充分。你当一个超级大老板,总不会三十岁的时候就准备传位给你的儿子吧。这种突发情况让人措手不及,被迫产生了很多权力漏洞。

比如,汉和帝继位时只有10岁。你能指望一个10岁的孩子把一个那么大的国家管住?所以,皇权必须要找代理人,要么找霍光那样的外人,要么找王政君那样的自己人。无论从情感,还是风险的角度来看,太后总比外人要靠谱一些。但是,东汉从刘秀时期就把皇权集中化了,大事小事全得亲自干预,又有几个妇道人家有这种能力呢?吕雉当年还要依靠军功集团呢。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所以代为掌管皇权的太后也只能找些靠得住的人来帮她行使这些权力,那太后掌权后她信得过谁呢?只能是自己的这帮兄弟,于是一个个外戚就都占据了重要岗位,比如窦宪,便是所谓的“太后临朝,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诰命。”

另外,这里插一句,太后当权,由于男女有别的关系,皇太后是不可能有事没事就和那些文武大臣混成一堆去商谈什么国家大事的,所以必须设立一个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宦官因此有了参政的机会。

汉和帝前期,窦家因为窦太后当政的原因,迅速膨胀。公元89年,窦宪打秃了北匈奴,因功当上了大将军,领大军镇凉州,一跃变成了级别和待遇都在三公之上的政治大咖。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不过,天佑大汉,汉和帝这个小皇帝是大汉不可多得的威猛先生,他10岁继位,但于公元92年,利用三公中袁安、任嚣和丁鸿对窦家专权的不满,通过身边的宦官作为谋事和传话的臂膀搞了一场堪称精妙的政变,成功夺回了权力。此时的他,年仅13岁。

这场政变的过程就不详细介绍了,大致和后世康熙擒鳌拜的逻辑差不多。

夺回权力的汉和帝,对内减税慰民、整顿吏治,对外宾服四夷、设立西域都护,开创了历史上的“永元之隆”。

但汉和帝的威猛终究也只是大汉王朝的回光返照,而无法把大汉王朝带上一条重新崛起的新赛道。问题还是出在前面提到的皇帝的寿命上。

公元105冬十二月,汉和帝驾崩,享年二十七岁。这个年龄驾崩是不是比他爹33岁撒手人间更尴尬?更尴尬的是,汉和帝去世的时候,连个像样的接班人都没有了。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汉和帝虽然前前后后生了十几个儿子,但是大多都夭折了,搞得汉和帝最后把孩子都秘密送到民间去养,这才保留两根火苗,长子刘胜和刚刚“百天”的幼子刘隆。刘胜这孩子一直身体不好,能不能顺利长大都是个疑问。汉和帝遗孀邓绥别无选择,只好把只有百天的刘隆抱上了皇位。

这里顺便说一下,为什么东汉的皇帝一遇到孩子接二连三地夭折而束手无策时,就喜欢把孩子寄养在民间呢?这其实跟我们传统文化之中的命格理论有关。

在我们传统的命格理论之中,认为一个人的福报、运气都是固定的,你这个人一生的福禄寿就是这么多,你什么时候消耗完了就什么时候去阎王那里报到,开启下一辈子的轮回。所以,如果一个人前期过于大富大贵,他后期的福报就会越来越少。所以,很多人都尽量先把孩子贱样,把孩子的福报留到后面来滋润他。这和我们当今依然有很多人给孩子起小名都喜欢用那些比较粗俗的名字是一样的道理,贱名不消耗福气嘛,好养活。

刘隆这孩子也是无福消受这天底下最大的富贵,半年后就也驾崩了。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随后,邓太后和她哥哥车骑将军邓骘、虎贲中郎将邓悝最终又确定了13岁的清河王的儿子刘祜为下一任皇帝,是为汉安帝。

为啥不选宗室里的那些成年子弟,而非要选一个13岁左右的孩子呢?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年龄小,太后和外戚容易控制;二是这孩子已经长到了10多岁了,基本上过了夭折的危险期,不出意外的话,他是可以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的。

经过这么一折腾,东汉的政治格局就彻底变了。邓太后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刘隆好歹还是先帝的骨肉,但这个刘祜跟邓太后根本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大家觉得邓太后会轻易把权力归还给他吗?

汉安帝自106年继位,直到121年邓太后去世,已经27岁的他才开始亲政。这中间一直都是邓太后和邓家外戚在主政。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当了多年有名无实的皇帝的汉安帝在邓太后去世之后,也迅速地利用身边中黄门李闰、江京为首的宦官集团开始向邓家反倒清算。你不把我当自家的孩子,我也没有必要把你当自家的亲戚,没毛病。

汉安帝政变成功后,废掉了西平侯邓广宗、叶侯邓广德、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的爵位,邓氏宗亲一律免职遣返原郡;邓骘、邓凤、邓豹、邓广宗、邓忠、邓遵、邓畅这一大堆高官要职的邓家外戚全部自杀。邓氏外戚被清算得干干净净。

似乎这又是一个轮回,局势仿佛又回到了汉和帝亲政那个样子了。但是,汉安帝却并没有走独掌乾坤的路线,而是在打倒了邓家那帮老外戚之后,迅速地把嫡母耿家、祖母宋家、皇后阎家这帮新外戚给提拔了起来。

估计此情此景要是被地下的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知道,恨不得从棺材里爬出来教训教训这个“不肖子孙”:祖宗把权力废了老大劲从官僚集团那抢了过来,是让你们这帮后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而不是让你们作为福利分配给娘家人和身边那帮宦官的。

汉安帝抢来皇权后四年,毫无意外地在32岁的“高龄”又驾崩了。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都说73和84是个坎儿,但到了东汉这帮皇帝这,33和34却变成了坎儿。所有东汉皇帝中,活过34岁的只有四个人:光武帝、汉明帝、汉桓帝(勉强挺到36)、汉献帝,其余全没有过34岁,在皇位上过把瘾就死。

汉安帝不光在寿命上延续了东汉皇帝的宿命,连生孩子也是一样——他的皇后也没给他生出个接班人来。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所有东汉皇帝中,真正是皇后的儿子继位的只有一位——汉明帝刘庄。别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事实!汉章帝不是马皇后生的,汉和帝也不是窦皇后生的,汉安帝不是邓皇后生的,后来就更不用说了。

具体原因,众说纷纭,有很多阴谋论掺和在里面,但整体上还就是生不出来养不活。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看到这,大家站在刘秀的角度想一想,他当初为了让子孙后代少遭罪、少承受风险,做了那么多设计、预防,有用吗?他能知道自己后代生不出孩子和养不大孩子吗?所以,我们身为父母长辈,在对待孩子的培养上其实很多时候是要适当想开点,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一点的成长环境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终究安排不了后辈的人生,他们有他们不一样的生活轨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就是这个道理。

反过来说,刘秀这帮后人就真的要背上“不争气”的骂名吗?他们是不想生、不愿生,还是生了之后不好好抚养?人家也是真的尽心尽力了,连寄养民间这种办法都用上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走不出的困境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随意去指责一个人不努力、不争气,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外人想象的那个样子。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给汉安帝发丧的当天,阎太后临朝主政。这位年轻的太后为了致敬前面的榜样把持朝政近20年的邓太后,于是忽略了此时安帝尚存的儿子刘保(阎太后逼死过刘保亲妈李氏),迎立了济北惠王的儿子北乡侯刘懿继位。结果这位刘懿继位206天又驾崩了。

同时,阎太后这种只考虑自身恩怨而不按规矩来选皇帝的行为犯了众怒,跟阎家外戚很不对付的宦官集团又与安帝亲子刘保的亲卫官员们又宫变了,他们闯入了太后所在北宫抢到了传国玉玺,随后迎立了汉顺帝刘保。

有拥立之功的宦官集团正式大规模地崛起,像汉顺帝上位的首功大宦官孙程居然被封为万户,这应该是宦官封侯的历史之最了吧,要知道,汉初那么多功臣,能封万户侯的也寥寥无几。当时的宦官集团中,封侯的就有19人。不过,这帮宦官由于和汉顺帝的感情并不深,而且政治投机心理较重,所以不久就被汉顺帝以“争功”罪名,全部罢免了。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然后,汉顺帝继续延续了东汉的宿命,一如既往地在30岁的“高龄”走人了,一如既往的皇后生不出孩子,一如既往的外面找来个1岁的孩子当皇帝,然后一如既往的主政掌权的变成了太后梁氏。

梁氏外戚在东汉历史上是臭名昭著的,以前的外戚专政,也就是架空一下皇帝,然后为自己的家族谋利,但基本上还是能稳住国家局面。这梁氏外戚一上台之后,彻底把东汉这一池子水搅得个浑浊不堪,东汉历史最著名的“党锢之祸”和最厉害的“戚宦之争”都跟他们有关系,整个国家的官僚系统和统治秩序也是被他们胡搞而搅得稀乱的。

具体过程以后有机会再说,这里只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公元144年刚刚执政的梁太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便下令太学扩招,每年的太学生高达3万。是不是看着挺好?但是,大家想想,你培养这么多太学生,有这么多岗位去安排他们吗?他们寒窗苦读之后,却连个工作都捞不到,你觉得他们心里没有怨气吗?这种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是一个什么后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王莽篡汉的过程。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就这样,东汉一直在“外戚专权”的怪圈之中兜兜转转,后面还有什么董太后、何太后,她们因为最后被一个更高级的阶级埋到坑里了,所以在此就暂时按下不表了。

总而言之,上述便是东汉外戚专权的来龙去脉,不知道诸君看完之后是什么感想,但就我而言,我觉得以下这些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越是长远的东西越是规划和设计不了的。光武帝、汉明帝这些人考虑问题不长远吗?不周到吗?但结果呢?因为越是长远的东西,不可控的因素也就越多,总会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薄弱环节会被敌人乘虚而入,慢慢侵蚀你整个预设的体系。

当然,这不是劝导我们要事事听之由之,而是提醒我们一定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事情。

刘秀能预想和左右到他的后代像甩完子就死的大马哈鱼一样吗?能改变那些皇子接二连三地夭折的命运吗?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_东汉外戚开始专权的原因

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或者体系,只要裂缝产生了,崩溃只是迟早的事!

恰如国外某段很著名的墓志铭:年少时,我的理想无处不在,我认为我足以改变世界;长大后,我才慢慢发现自己如果能改变自己的国家就很伟大了;待到垂垂老矣时,我会想自己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改变自己的家庭;等到行将就木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我其实只能改变我自己……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从改变我自己活起。

世界很大,但是对于我们某一个人来说,目光所及之处就是我们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