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时间:2023-03-22 09:33:37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众所周知,北齐那个时期社会政局较为动荡,朝代更迭频繁。东晋迁到南方地区以后,在南方先后呈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政权,实际归于汉族的统治之下, 历史上称之为南朝

众所周知,北齐那个时期社会政局较为动荡,朝代更迭频繁。东晋迁到南方地区以后,在南方先后呈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政权,实际归于汉族的统治之下, 历史上称之为南朝(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其领土范围大致包括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在北方地区,形成了政权。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王朝,与南方地区背景不同的是,北方地区实际上处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实行的是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封建政权。鲜卑族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建立北魏,439年结束北方各族的混战局面,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北魏建立以后,南北对峙的局面由此而真正形成。534年,北魏分裂成西魏和东魏。550年,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建都邺城,为与南朝齐相区别,史称北齐,历经六帝,577年为北周所灭,享国28年。北齐文学的发展有着其特定的背景因素,包括自然背景、文化教育背景方面。多种因素的纵横交织,共同影响着北齐文学的发展与风貌。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自然环境下北齐文学的发展

文学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因素,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学存在的基础与保证。及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文学发展的显性因素,与之相比,自然环境对文学的影响与作用往往通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易被人们所发觉与重视。人们不仅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而且是自然环境的改造者。

文人处在典型、独特的环境下,其性格与气质得到了渲染与熏陶,从而渗透到其诗文的 创作之中,使得其文学的风貌带有一定地域下的特殊性。自然环境与社会风俗、 民族心理等因素相互呼应,其对文学的潜在影响便更不言而喻了。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北齐文人的诗文作品从侧面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状况,这是人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影响文人诗文创作的印证。北方广袤的平原、壮阔的山河及人们长期的民族心理积淀,使得北齐的诗文呈现出“重质轻文”、“质实”的特征。文人将自然中的意象与社会生活协调统一,使我们对当时的情境有了更深层次的体 会与感悟。

北齐的疆域来看,其领土包括了现今黄河下游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及苏北、皖北的广袤地区。辽阔的平原地带,影响着文人的胸襟,自然景物的颜色、形状、特征等在文人心理上不断积累,使文人倾向于摄取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并将其转化为诗文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符号。北方的自然场景使文人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气象磅礴的景物上,宽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海、清丽的山 水等诸多自然景物都成为了文人笔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自然环境对北齐文风的突出影响作用

自然环境对文学的影响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环境描写可以交代事件发生 的背景,衬托出人物的心情,营造渲染气氛,并深化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从环境与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从侧面窥探出当时当地人们的社会心理、生产生活方式及自身的理想追求等,从而能够对当时的文学有更加全面的把握与领悟。

自然环境对文学作品风貌的作用典型地体现在时代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文风的差异之上。北齐处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势平坦开阔,这样的环境培养了北齐文人深沉、厚重、质朴、阔大与坚韧的思想品格。

这种环境特征 及文人思想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就体现出了一种苍茫、浑厚、质实的风格。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北齐的诗歌作品中有不少是反映环境背景的,文章的数量远超诗歌并且具有朴质的特征,这与自然环境在文人心理上的积淀与影响是分不开的。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与北方的环境不同,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植被葱茂,色彩艳丽,在这样的环境下,南方文人创作的视角便转向精巧、细腻、恬淡与幽曲。尤其在永嘉之乱与晋室南迁之后,中原士人迫于战乱而大量南迁,使得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移。

文人在秀丽的江南山水环境的感染下,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玄言诗与宴游诗,这体现出了南方文人追求清淡生活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其文风与北方文人的文风有较大差异。当南方战乱之时,南方士人流亡到北方,在南北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不同文学风格便开始相互碰撞、冲击与融合,从而使文学带有了多元化的色彩。

虽然不同地区的文学风貌的形成与当地文人自身的思想与追求等主观因素密不可分,文人自身的创作主导着 作品的风格,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对文人的主观思想有着深刻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人与环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自然环境可以感染、熏陶文人的思想与性格,文人在表达自身观念与思想时往往与环境相结合,使环境也带有了文人主观上的思绪,从而使作品能够更加感染人。在北齐的社会现实之下,有些文人便倾向于回归自然,表达了他们对淡泊、幽静的自然生活的期待。

当然关于自然环境对文学的作用,我们要予以客观的评价,既不能过分夸大其影响,又不能忽视其潜在的感染力。只有在一定适度的范围内,调整好环境背景与诗文创作的关系,才能使作品显示出其自身独特的魅力。

北魏建立之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这给主要由鲜卑族人民组成的六镇集团势力造成了深深打击。公元523年,塞北的柔然对六镇进行烧杀掠夺,孝明帝尚幼而胡太后听政,对六镇军民没有进行妥善救助与安抚。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第二年,六镇军民纷纷发动起义,纷乱激烈的斗争使得北魏政权摇摇欲坠。紧接河阴之变以后,尔朱荣在朝廷中得势,迫于无奈扶持孝庄帝为皇帝。530年,孝庄帝趁机将尔朱荣杀死,却在不久后被尔朱荣之侄尔朱兆所杀害。

六镇起义之后,高欢先后投靠杜洛周与葛荣,后又转投尔朱荣政权。549年,高欢之长子高澄在密谋受禅之时遇刺身亡,东魏政权陷入了紧张的局面。550年,高欢第二子高洋取代东魏而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北齐政权。高欢多年的苦心经营,高澄为高氏政权的巩固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为东魏政权向北齐政权的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齐由此开始了长达28年的发展历程。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文宣帝高洋时期

公元549年八月初八,高澄在与其心腹崔季舒、陈元康等密论受禅之事时被奴仆兰京所刺杀,死于非难。第二年高洋称帝,开始了北齐时期的统治。高洋“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经常被其兄高澄所嗤笑,唯独高祖认为他与众不同,且其意识超过了自己。高澄被刺之后,他从容不迫,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

他在执政的初期,能够做到存心政事,务从宽厚,改定律令,整顿吏治,同时训练军队,积极扩张领土,使其国家领土面积大为增加,国力逐步强盛。

此外,他还能够重用汉人文官,借助汉族文人的智慧与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例如他在统治前期重用汉人文官杨愔、高德政、徐之才等。但是高洋却不能善始令终,他在执政六、七年之后,以取得的功业自矜,转行淫暴,纵酒肆虐,昏邪无度。自皇太后、诸王以至内外勋贵,皆胆战心惊,无计可施。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永安王浚(高祖第三子)、上党王涣(高祖第七子)皆致冤死,信而见杀;勋贵高隆之、 汉族文官杜弼与高德政等皆以非罪而被屠害;文宣帝又曾经在开府暴显家,忽 然于众人之中唤出无罪的都督韩悊,并将其处以斩刑……其暴虐多如此。

王公贵族性命尚不见得保全,更何况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官与文人了,文人的命运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高洋转向残暴以后,仰赖汉族文官杨愔等人竭尽忠心,为国务尽心尽力,才得以使朝政保持稳定与清明。

高洋执政后期实行的残暴恶劣的统治,及对汉族文官的诛杀等,对当时及以后北齐政权的巩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为以后动荡的政局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也不利于创造适宜文学发展的稳定环境。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的发展速度缓慢。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废帝高殷,为文宣帝高洋之长子。高殷性较儒弱,具有汉人的性质,不似其祖父高欢、其父高洋的胆识、谋略与气魄。为此,文宣帝深以为嫌。文宣帝曾经登金凤台,使高殷手刃囚徒,高殷恻然有难色,踟蹰再三不能断其首。

文宣发怒,执马鞭击打高殷,至此之后,高殷精神时时昏乱不振。其性格方面的软弱与仁念,为以后孝昭帝高演诛杀他埋下了伏笔。文宣帝曾谓孝昭帝曰:“夺但夺,慎勿杀也。”可是事与愿违,即使有文宣帝的亲自劝诫,孝昭帝仍于皇建二年(公元561年)九月在晋阳将高殷杀害,令人叹惋。

从文襄帝高澄意外遇刺身亡开始,便打破了高氏一族正常的帝位继承顺序与权力关系。北齐政权的帝位继承演变为以权力、地势与个人能力为主要凭借因素。此时同被诛杀的还有受文宣帝遗诏辅佐朝政的汉族文官杨愔、燕子献,武将可朱浑天和等人。在斗争的漩涡中,文人的命运变得漂浮不定,朝不保夕。

公元561年,孝昭帝在病重之际,为保住儿子高百年的性命,劝诫其九弟高湛不要学他诛杀自己的侄儿,同时将帝位传于高湛,即武成帝。但是高湛在执政期间,宠信奸佞和士开,不听孝昭帝的劝告诛杀了侄儿高百年,此外还诛杀了太原王绍德及助其登上帝位的功臣高归彦……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此时,北齐的国势开始由盛转衰。虽然这一时期政局动荡,但是文官武将仍尽力相扶持,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文官对朝廷政权的贡献,凸显了文人的重要性。此外,这一期间北齐与南方陈朝通使往来频繁,聘使往来的过程中,双方必定会涉及文学方面的创作与交流,这在客观上为促进北齐文学与南方文学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北齐自身文学的发展。

后主高纬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影响下,北齐的政局已开始变得岌岌可危,风雨飘摇。在后主在位的期间,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愈演愈烈,且发生了一系列的诛杀宗室勋贵及文官的事件。

北齐处于特定的时代,其文学的发展必定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与特殊性。在此过程中,文学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既有消极方面的,也有积极方面的。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北齐的政权自创建以来,就不可避免 地面临着内忧外患。外部国家的侵扰与干涉,需要北齐诉诸于武力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国家内部的矛盾重重,纷繁交错,其中包含着由于政权争夺、 胡汉冲突等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在大的环境背景下是文学发展的一 个不利方面。

但是文学的发展与前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受到因素的制约,却并不和发展的走向呈现出完全的一致性。北齐时代文学发展的繁盛期是后主高纬统治时期,而此时国家的政权形势已经开始趋向衰弱,事实证明,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形势不一定是正相关的。

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北齐时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积淀,尤其是其继承了北魏文学的良好基础,使其能够接续前代文学的余韵,没有随着统治者上的倒行逆施而倒退。另外, 北齐时代的统治者虽然推行反汉化的政策,但是其政权的维护与巩固也离不开汉人的支持,于是汉族文人便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

加之部分统治者自身对文学的爱好与重视,及其自身参与文学创作的实践,推行的促进文学发展的 措施,对文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与促进作用。这易于在社会中带动人们形成学文、爱文的风气,从而推动文学的发展。

北齐背景如何_北齐时期的文学背景

文化与教育背景下北齐文学的发展

人类在适应、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凝聚与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它涵盖了广泛 的内容,是人类精神文明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明程度的标准。文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文化环境的分析有助于对文学的发展状况作出全面与深入的把握与探究。

一般情况下,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北齐的文化与文学水平要明显地优越于与其鼎立的北周,是具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历史上文化与文学传统的积累是文学发展的根基,对先进文化、制度与文学的借鉴是文学发展的助推力。

北齐地区文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文化积淀。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黄河流域,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与内涵,然而在东晋南迁与十六国之乱以后,这个地区的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后来经过不断的恢复与发展,文化与文学传统才得以复苏与兴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