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如何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_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方法

时间:2023-03-22 17:33:31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年轻干部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年轻干部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经验?如何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一起来看《人民论坛》最新文章。

如何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_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方法

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取得事业成功的宝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重视团结青年、教育青年、引领青年,把年轻干部作为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后备力量。比如,党在成立初期就注重培养青年革命骨干。正是在这种思维观念的指引下,党的早期组织中青年占比达70%。1933年,中共中央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注重对党的中高级干部进行教育培养的同时,还加强年轻干部教育。随后,中央在延安举办陕北公学等各类学校,培养了包括年轻干部在内的大批干部和各类人才。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这里所讲的“新干部”就包括年轻干部。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首次提出“接班人”问题,培养选拔了一批新生力量充实到各级干部队伍之中。比如,1964年至1965年,各级党组织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一大批优秀分子并进行重点培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事业发展和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我们党更加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这一时期,中央不仅制定了有关年轻干部建设的制度规章,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1980年,中央组织部出台《关于抓紧做好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的意见》,并成立青年干部局,专门谋划青年干部的发现培养工作。同时,还在全国开展了优秀中青年干部考察,形成了较为详细的年轻干部名单。为进一步推进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这一时期中央探索建立了选调生制度,要求各地各部门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并有意识地安排到基层锻炼。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这一时期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普遍下降,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年轻化特征逐渐明显。党的十六大后,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强调要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并制定了《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文件,并开展了不同层级年轻干部的集中考察。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在2013年6月28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一时期,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鲜明地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注重制度建设。2014年6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2018年6月,中央审议通过《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此外,诸如《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等制度也强调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与以往的制度文本相比,这些新制定的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章制度注重系统谋划,将“发现、培养、选拔”作为“三位一体”工程整体推进。党的二十大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表明,中央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置于更高层次来谋划。其二,注重顶层设计。进入新时代,中央注重从整体、顶层视角谋划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比如,组织部门成立了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办公室,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统揽本级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一些省(直辖市、自治区)还开展了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掌握了一批后备干部人选名单。这一时期中央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还体现在国家层面举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班式并作重要讲话。这些都表明,中央在注重制度建设的同时还重视顶层设计,并以务实举措推动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如何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_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方法

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硬核”路径

我们党重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必然会在实践中形成相应的经验做法。梳理百年来我们党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及一些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及时识别和发现人才、重要岗位历练、多岗位交流、入围专项活动、参加重要教育培训,是年轻干部成长发展的“硬核”路径。

✔ 及时识别和发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管干部用干部的干部,要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眼。”这里所强调的就是各级党组织要有慧眼识人的胆识和眼光。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在个体成才意识强烈、品行端正和能力突出的情况下,能不能被及时识别和发现至关重要。这个被发现的过程相当于“伯乐相马”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通过座谈交谈、布置工作任务、日常了解等方式捕捉一些重要信息,选拔和识别优秀人才。如果领导经过初步了解发现有“可塑之才”,便通过进一步布置工作任务特别是急难险重、棘手应急事项来深度考察其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个过程被称为“压担子”。这个“压担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伯乐”甄选、识别和培养“良匹”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伯乐”在这个过程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人选进行考察。其一,政治素质。干部考察,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因此,政治素质是识人选人用人的最根本原则。其二,能力水平。事业都是干出来的,敢闯敢拼敢干是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胜秘诀。在政治素质过关的前提下,“伯乐”往往是通过工作业绩来甄选干部的。因此,要想被“伯乐”相中,必须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 重要岗位历练。“组织培养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实践,也是中国选贤任能的标识性概念。”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每位干部的成长发展都与组织培养密切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影响年轻干部成长发展速度和质态的重要因素。但是,组织培养是一个复合型过程。其中,重要岗位历练是最直接、最显性的环节。从根本上讲,所有岗位都是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运转,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是,由于部门性质、阶段性工作要求、组织的主要关注点等因素不同,实际上还是形成了一定数量的重要岗位。总体上看,这些重要岗位主要是指同所在单位主要职能紧密相关、同当前阶段性重要工作关联度大的岗位,以及承担全局性职能、直接影响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岗位。当然,重视这些岗位并不是说其他岗位不重要,而是指其他岗位的工作具有常规性,受组织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将那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既是对其能力素养的认可,也是对其实施深度观察和跟踪培养。在这些重要岗位上,年轻干部会提高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进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整体跃升。

✔ 多岗位交流。新时代既是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面临诸多挑战的时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攻坚任务,从深层次、多层面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年轻干部既专又博,既能独当一面又能样样精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经历多岗位历练,接受不同层面的磨炼。对2021年入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评选活动的148名候选人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候选人在成为县委书记之前平均经历了14.6个岗位,最多者经历了29个岗位。再往前追溯,候选人从参加工作到晋升正处之前平均经历了10.9个岗位,平均1.9年轮岗一次。在晋升为正科之前,样本经历了4.3个岗位,平均2年轮岗一次。从正科晋升到正处,样本经历了6.5个岗位,平均1.9年轮岗一次。这说明,在地方官员的职业生涯中,多岗位历练是其实现较快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

客观而言,组织将优秀的年轻干部安排到不同岗位进行历练的一个考虑就是让其在不同岗位上接受解决不同性质问题的全方位历练,特别是接受解决急难险重任务的历练,进而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比如,某地公示的一名75后区长人选,共经历了乡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市级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等7个不同岗位。其多岗位历练的特征非常明显。

✔ 专项活动。如果说重点岗位历练和多岗位交流是组织培养的常规方式,那么专项活动则是培养锤炼年轻干部的另一个“硬核”路径。这些专项活动大多以“计划”“工程”“举措”“援助”等形式呈现,它具有及时性、协同性等特征。所谓及时性就是指,这些专项活动往往是上级组织或主要领导提出大力推进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以后,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实施的具体措施。比如,2017年,东部某省在省委主要领导调研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以后,便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关于实施“789”青年干部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789工程”),随后在全省遴选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到县(市、区)或上级机关锻炼。所谓协同性就是指,这些专项活动表面上看是组织部门牵头,但实际上是各条线、各层级、各领域等全力协同。比如,同样是先前组织实施“789工程”的东部某省,2022年又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双百计划”。根据这个计划,100多名省直单位、县(市、区)、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领域的优秀年轻干部实现双向互动挂职锻炼。也就是说,参与这一专项活动的部门是多领域、多条线,而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地区。

同其他培养形式相比,专项活动对年轻干部成长发展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显性。对于组织部门而言,专项活动是更加精准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能进一步掌握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大名单”“大数据”。从具体载体看,挂职锻炼和对口支援、共建交流是这类专项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最常用的方式,挂职锻炼是组织部门选派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企业等担任相应职务,干部本人的人事关系、工资待遇不发生变化。对口支援是干部培养中的一种横向交流机制,大多数情况是发达地区选派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到欠发达地区任职。通常所讲的“援疆”“援藏”“援青”等就属于此。

✔ 教育培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秀年轻干部教育培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谋划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多次出席开班式并作重要讲话。每期中青年培训班的学员都是中组部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组织部门从各领域、各条线、各行业千挑万选遴选出来的优秀年轻干部。与其他普通的教育培训相比,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际上承担着“后备干部”遴选机制的重要作用。因此,进入新时代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教育培训。

如何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_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方法

如何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_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方法

优秀年轻干部能否被及时发现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于年轻干部而言,上述路径可谓“硬核”,对其成长发展极为重要。但是,要想被及时发现并实施跟踪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关联因素既有年轻干部本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也有外部环境的推动与造就。个人主观努力情况最终会转化为年轻干部的个体综合素养,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特定时空环境及其政策引导,以及组织关注。

个体综合素养。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发挥着根本性作用。年轻干部成长发展也是如此。只有在其本人成长成才意识强烈的情况下,外力作用才会得以转化。这就意味着,年轻干部能否被成功纳入组织培养的视野,首要条件就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总体上看,这种综合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还将理想信念比喻成共产党人必须拥有的精神之“钙”,只有补足精神之“钙”,才能防止得“软骨病”。正如此,各级党组织在发现培养年轻干部过程中,都把理想信念、讲政治作为基础性条件。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讲政治堪称“一票否决”。只有在理想信念坚定的前提下,组织才会将其纳入培养视野。其二,工作能力突出。在年轻干部成长发展过程中,能力始终是“硬通货”。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一些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经历也表明,能力突出是一个重要杠杆。突出的能力不仅能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受到关注,而且也是其树立形象、赢得信服的重要条件。

特定时空环境及政策支持。“每个事物(现象等等)的关系不仅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一般的、普遍的。每个事物(现象、过程等等)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年轻干部的成长发展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特定的时空环境及因此而来的政策支持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比如,改革开放之初,特殊的时空境遇使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成为当时极为紧迫的任务。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纷纷制定了一系列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政策文本。得益于这些政策支持,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快速成长,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在发现培养年轻干部的过程中,特定的政策支持较为常见且形式多样。近年来一些地方制定了依托高层次人才引进年轻干部的政策。比如,福建、浙江、广东、江苏等地为优化当地干部队伍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博士生或优秀硕士生并担任一定领导职务,以此重点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型和专业管理型干部。然而,政策文本受时空环境影响较为明显,能否在成长发展阶段受益于相应的政策支持并非年轻干部本人所能决定。比如,2019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出了新规定,要求在“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如确有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这两种方式。因此,近年来诸如此类的方式较少。同样,近年来“破格提拔”也日渐规范。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破格提拔”要从严掌握,“越级提拔”不得越两级,有些级别的干部必须具备必要的履职时间,同时还对“破格提拔”设置了严格条件和规范程序。其实,关于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进行过强调:“我们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这就通过制度规章规范“破格提拔”“越级提拔”的速度与程序。

组织关注程度。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组织是一个重要力量,尽管它以隐性形式存在。对于年轻干部成长发展而言,组织培养以及因此而来的组织关注程度具有重要作用。而能否受到组织关注,一般同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其一,政绩考核情况。政绩,简而言之就是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作为检验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政绩既是组织部门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参照,也是干部本人证明自身能力水平的“显示器”。从政绩考核的方式看,有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日常考核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年度考核强调的是结果导向,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年轻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绩的内在属性看,当前的导向既不能忽视经济增长,也要注重高质量发展,不唯GDP。其二,“一把手”的意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把手”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领头雁”,对部门或地区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和整体发展极为重要。在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中,“一把手”既发挥着观察者、研判者的作用,也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具有班子其他成员所不具备的话语权。上级党组织在干部考察中,往往要高度重视、充分尊重、认真听取“一把手”的意见建议。因此,能否受到组织关注,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能力和素质得到“一把手”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