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祖先为何选择农耕_原来是这样
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最早是依靠狩猎和采集繁衍下来的,后来驯服了庄稼之后,转为农耕了。
但其实,即使驯服了农作物之后,早期我们的祖先是农耕、狩猎、采集混合在一起的生产模式,只是到了最后,我们的祖先逐步放弃了狩猎和采集,绝大多数人口,都转化为农民。
然而,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的祖先逐步放弃了狩猎和采集,最终选择了农耕呢?
很多网友的答案是:狩猎的生产模式,吃上顿愁下顿,朝不保夕,不稳定,农耕更稳定。
这固然有道理,但其实放眼全球,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有很多种族依靠狩猎和采集,也可以繁衍下来,举几个最典型的例子:女真人、印第安人、通古斯人、毛利人、澳洲土著、台湾番人……数不胜数,他们主要是依靠狩猎和采集,繁衍下来的。
所以,所谓“狩猎不稳定”、“农耕更稳定”,显然不是唯一的原因,而且再说了,农耕其实也并不“稳定”,隔三差五,遇上个水旱蝗灾,农民分分钟饿死全家,所谓农耕稳定,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
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选择了农耕?可能需要更有说服力的补充答案。
我给出的补充答案是这样的:
同等面积的土地
农耕产出的食物最多
是的,在同等的面积上,农耕产出的食物最多,可以让我们的先人,养活更多的娃,子孙满堂,含饴弄孙,简直不要太爽,死了也甘心。
说穿了,我们的祖先选择农耕,其实就是经济计算的结果。
一亩大小的土地,如果用来狩猎的话,可能一年只能捕获一只兔子,重量5斤,但是,同样一亩土地,用来种庄稼的话,即使在农业技术最落后的远古时期,一年也可以收成100到200斤粮食,能干一点、勤快一点、技术好一点的农民,一亩地一年可以收300斤粮食。
要知道,这可是几十倍的差别!
换句话说,如果狩猎能养活一个娃的话,那么,农耕可以养活几十个娃!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明白了,为什么明朝时期,东北地方虽大,但是女真的人口却总是增长不起来,为什么台湾的番人,直到1896年日本人接管的时候,番人的人口数量,仍然非常有限,因为他们都是以狩猎为主的人群,他们是猎人,不是农民,无论猎人如何努力,他们的单位土地产出,都是极其有限的,比起农民,远远不及,不是一个量级。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个人口大国,因为中国一直是个农耕大国。农耕大国,一定是人口大国。
我们的祖先经过无数回的利弊计算,早就得出了结论:农耕最划算,农耕的食物产量最高,可以养活最多的娃,子孙满堂,让人的基因得到最广泛的传播,所以,中国人后来演化成一个典型的农耕民族。我想这个补充解释,应该是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