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何晚年要造反_吴三桂造反的原因
清兵入关,汉人被迫剃发留辫子
我们都知道,当年大明崇祯皇帝上吊之后,吴三桂为了对付李自成,投降了清兵,并且,引清兵入关,并因此被满清封作藩王“平西王”,封地在云南。
不过,29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673年,大清的汉族藩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并在湖南衡阳称帝,建立他自己的王朝。
然后,康熙皇帝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最后才平定了这件事。
请问,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吴三桂“平西王”这个藩王,不是当得好好的吗?
荣华富贵。
吴三桂为什么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偏偏要造反呢?
我们有一些历史爱好者评说吴三桂,说他当初引清兵入关,后来又起兵反清,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请问,这件事,真的是吴三桂的人品问题吗?
不是的。
作为读史人,我们应当知道,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人造反,都是由于走投无路。
不把人逼到绝路,人是不会造反的。
造反是风险很大的事情。要杀千刀(凌迟)的。
你不把人逼到“横也是死,竖也是死”的份上,一般来说,人是不愿意造反的。
存在就是合理。
不合理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这个道理,我们读的史书越多,考察的历史内幕越多,就越发现是这样。
吴三桂造反一事的历史真相,既令人意外,也不令人意外,吴三桂起兵反清,果然也是出于迫不得已,他的苦衷就是:
因为康熙要干掉吴三桂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不妨,从吴三桂当年引清兵入关谈起。
我们知道,当年吴三桂从山海关启程回北京勤王,部队走到半路,北京的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了,中原江山被李自成夺走,并且,李自成的部下拷打吴三桂的爸爸,还侮辱了他的小妾陈圆圆。
吴三桂和陈圆圆想象图
于是,吴三桂狂怒之下,向清兵投降称臣,打开山海关的大门,引清兵入关,大败李自成,随后,吴三桂就成为了大清的战将。
大清在北京立国之后呢,大清帝国论功行赏,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管辖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一时权倾西南大地。
那么这时的吴三桂,当上平西王,统辖西南三省,也算是做了土皇帝了,走上人生的巅峰了,然而,毕竟好景不长。
1661年,顺治皇帝死了,同年,康熙皇帝上台。
于是,吴三桂的麻烦就来了。
康熙皇帝:这些汉人藩王实力太强,不把他们铲除,我寝食难安
为什么呢?
因为在从前,摄政王多尔衮、顺治皇帝,都是和吴三桂打交道、有交情的人,尤其这个多尔衮,当年吴三桂就是向多尔衮投降的,投降后的荣华富贵,也是多尔衮许诺给吴三桂的。
然而,多尔衮、顺治皇帝……等等这些老交情都死了之后,康熙小屁孩上台,以前的交情,从前的许诺,也就岌岌可危了,因为:
康熙和吴三桂不熟
不熟,也就没有交情,更没有恩情,自然也就不信任。
于是,康熙皇帝19岁的时候,也就是1673年,康熙皇帝决定要削藩,也就是说,把以前明朝投诚过来的汉族的藩王,统统都给撤了,剥夺他们的军权、财权、行政权,把他们降为平民,如果他们做平民还不听话,那么就把他们杀了。
康熙皇帝第一个拿谁开刀呢?
答案是:平南王尚可喜。
这个尚可喜,也是当年明朝的军队投诚过来的,也是汉人。
康熙皇帝不信任尚可喜。
康熙皇帝认为:
这么多的汉人藩王,手上有那么多的兵,统辖那么大的地盘,有那么大的财权,将来万一他们谋反,那我大清,岂不危险?
不得不说,康熙皇帝的担心,确实是有道理的。
但是,汉人藩王,也有汉人藩王的道理,他们认为:我们这些前明的老将,都是你康熙的叔公多尔衮亲口许诺我们荣华富贵,我们才投的清,你大清要讲信用,人无信而不立,你不守信用,怎么在江湖上混?你大清帝国,不能出尔反尔啊!
所以,康熙有康熙的道理,汉人藩王,有汉人藩王的道理。
问题是:
他们讲的
不是同一套道理
康熙撤了尚可喜的藩王地位,吴三桂很快就得知了此事。
吴三桂心里非常忐忑不安。
吴三桂想:唇亡齿寒,尚可喜被撤了,下一个,就是我了。
影视剧中的吴三桂形象
于是,吴三桂开始和康熙皇帝接触,打探康熙的口风。
康熙皇帝这时,其实已经嗅到了战争的气息。
于是,康熙皇帝和他的智囊们商量。
讨论之后,康熙和他的班子得出结论,他们认为吴三桂:
“撤藩亦反,不撤藩亦反”
意思是说,依照我们的分析,我们撤吴三桂的藩王地位,他肯定会造反,可是呢,如果我们不撤他的藩王,他养兵自重,和朝廷互不信任,时间久了,出于自卫,他迟早也是会造反。
于是,康熙皇帝宣布:
撤吴三桂藩王
说到这里,插个题外话,康熙皇帝撤掉吴三桂的藩王,他除了有大清兵力的底气之外,此时康熙的手上还有一枚棋子,那就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原来,早在1653年的时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和大清的建宁公主(康熙皇帝的姑姑)结婚了,一直留在北京生活。
这其实是大清王朝的惯用手法:和亲。
当年大清,就是通过和亲搞定的蒙古。
大清也想用这一招,搞定吴三桂。
以“和亲”、“一家亲”为名,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啦,说得好听,实质是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留在北京,做人质。
因为女真人在内心深处,始终不相信汉人,他们始终要留一手,你吴三桂的儿子在我手上,我看你造反能造到哪个地步。
然而,康熙小看了吴三桂。
吴三桂是个狠人。
吴三桂虽然也痛惜儿子,但是,吴三桂不是一般的老百姓。
吴三桂是个狠人。
你想用一个儿子去拴住吴三桂,这招对老百姓有用,对于吴三桂这种狠人,是没用的。
自古做大事的,都是狠人。
好了,为了避免跑题,回到正题。
康熙,就这样撤掉了吴三桂的藩王地位,收回兵权,收回财权,收回行政权。
吴三桂即将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沦为平民。
沦为平民之后,日后吴三桂更是康熙砧板上的肉,康熙说什么时候剁你,就什么时候剁你。
你说,这个时候的吴三桂,他甘心坐以待毙吗?
不。
吴三桂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他不会坐以待毙。
于是,同年年底,吴三桂以“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起兵反清,发表檄文,说要反清复明。
吴三桂起兵造反
吴三桂起兵之后,另外一个汉人藩王耿精忠,还有尚可喜的儿子,也先后起兵响应,合计三个汉族的藩王,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藩之乱”。
吴三桂起兵之初,战斗力强盛,一时攻城掠地,几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江南六省的地盘。
打了几年之后,1678年,吴三桂更是在湖南衡阳称帝,起国号为“周”,自称皇帝。这个王国,史称“吴周”。
然而,吴三桂做皇帝短短几个月之后,他就病死在湖南了。
吴三桂死后,他的孙子吴世璠继位。
为什么是孙子继位呢?
因为在吴三桂起兵造反的过程中,他的儿子,就是前面提到的儿子吴应熊,作为人质,果然后来就被康熙皇帝叫人杀了。
所以,吴三桂只能让孙子继位。
吴三桂早已料到会有这个后果。
然而,不狠心的人,何以图大事。
好了,为免事情越说越复杂,过多的枝节,省略不谈。
回到正题。
吴三桂死后,吴家造反大军的士气,大受所挫,短短三年的时间,吴家军就在战场上,不敌清军,结果被清军反败为胜。
公元1681年,清兵攻破吴世璠的王府,吴世璠自杀。
吴三桂造反的故事,也就这样结束了。
影视剧中的吴三桂形象
那么,读史明智,我们要从这件事里面,学到什么历史教训呢?
首先第一个,兔死狗烹,你帮他打江山,一旦成功了,你反而就成为他的威胁,他就要想办法搞死你,所以,大家千万记住,不要做别人的打手,不要替任何人做坏事,因为你一旦帮他做了,那么以后,他反而会开始防范你,戒备你,时机一到,他就会搞死你。
其次第二个,战略互信,非常重要,有利益冲突的两派,无论是公司也好,国家也罢,要建立一套沟通的机制,不断促进互信,要有一个解决信任危机的体制,这个可以将纠纷和战争,消灭于无形之中。其实夫妻相处之道,也是一个道理。
最后一点,天道无常,大家要有应变的心理准备,当年多尔衮许诺给吴三桂的荣华富贵,吴三桂做梦都想不到,到了康熙这一代,他们满清就翻脸不认账了,所以,凡事要做好“万一”的准备,无论你是创业,还是打工,要记住,没有任何一个饭碗是永恒不变的,在江湖上混,要留一个心眼,想好后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