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土葬哪个好_火葬和土葬的区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礼被古人十分看重,它还被打上了“孝”的标签,子女对父母的爱,也体现在丧礼的态度上,因此从古至今,大家对丧礼都很重视,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厚葬”风气。
这些年里,殡葬改革也在推行中,2017年时官方在80个地区推行了火葬试点,并给出了火葬补贴金,本以为2019年后会在全国内全面实施,但从各地的试点表现来看,阻力很大。
土葬作为一种传统葬礼的形式,被赋予了很多奇幻色彩,例如人过世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扫墓烧纸钱是给先人送钱花等等。因此,农民对土葬一直深信不疑,且认为“落叶归根”,人就该回归大自然。
不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就推进了火葬,但直到今日土葬依旧在各地顽强挣扎着。很多地方也出台了殡葬改革细则,如禁止在农田里建造坟墓,违者罚款并责令迁坟,给出火葬补贴,并在农村建造公墓。还有一些地方则是推行生态安葬、绿色安葬,不留灰不留坟,响应者的家属可领取一笔补贴。
其实,国家之所以大力推行火葬,还因土葬的弊端较多,主要有3点:
1、思想革新
古人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正是这一思想,民间的“厚葬”风气一直盛行,近年来生活条件提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能让民众的思想革新,摒弃过去的落后思想,加快对移风易俗的治理,国家才大力推行火葬。
2、节约土地
在实施土葬时,必然会对土地进行占用和破坏,且农村人多是在农田里选择安葬点,但我国的耕地资源紧张,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践踏,《土地管理法》中明确禁止土葬。
而从农业机械化的角度来看,相信农民们都能察觉,有坟墓后机械化效率必然会下滑,且农田坟墓多,农田收割的价格也会提高。
为了节约土地,保证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体系,火葬也是十分重要的。
3、减少污染
人在死亡后,如果直接未经处理埋葬在农田里,其风险是比较大的,一旦逝者生前病死,那体内的病菌一时半会不会消亡,它们可能会在附近地块中活跃,对人的健康带来危害。为了减少生物性污染,避免瘟疫出现,火葬更合适。
既然火葬的优势那么多,为何在农村中推行“阻力”非常大?
1、思想没能转变
土葬已推行了数千年,在民间的影响比较深远,大家都有“入土为安”的理念,很多人对“火葬”这一新的安葬方式不是太能理解,认为人死后要留“全尸”,不然就是对逝者的不敬。因此在火葬推行中,部分地区的农民不理解,反击比较强烈,说到底是他们的思想没能转变。
2、“一刀切”
在部分地区如江西、河南某地,政府为了完成任务,采取了“一刀切”的政策,不从农民角度思考,不尊重农民的意愿,甚至将过世之人重新挖出来火葬,这一做法激发了官民之间的矛盾。
3、费用高
过去,农民土葬的成本并不高,只要买上一个棺材就行。但如今却需要先缴火化费,再购买公墓,20年到期后还得继续续费,可见火葬费用大大增加,很多家庭不是太乐意。
同时,部分地区尽管实施了“火化”,但紧接着又进行二次土葬,重新购买棺材等,这也会增加花费,但土地资源仍然遭破坏。
对于殡葬改革,北大教授吴飞认为,如今的火化是将人的尸体当成垃圾看待,随意进行处理。而火葬场就是垃圾处理站,没有半点人情味,反而是想着如何将死人处理,没有任何文化内涵,强行推行火葬行不通。
既然土葬、火葬之争议论不止,那么今后殡葬改革该如何进行?
1、尊重农民意愿
一味强推火葬制度,只会让很多农民内心反感,不利于殡葬改革的进行。应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和教育,将火葬的优点宣传出来,加大补贴力度,以引导农民推行火葬。
2、为农民考虑
既然农民不愿意火葬,其实也可以采用折中的办法,例如对尸体进行深埋处理,深埋两米以上,不留过高坟头,不允许设立混凝土,这样就可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和浪费。
任何改革都要“以人为本”,如果不重视百姓的需求和呼声,反而“一刀切”,那结果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