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提作业就头大怎么办_孩子一提作业就头大的解决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起初他被牧师的精彩讲演所吸引,觉得牧师讲得很好,非常的感动,还准备给他捐款。可是过了十多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开始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准备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有捐一分钱,还从盘子里偷偷拿走了两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强度过高、刺激过多或者作用时间过久,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儿。
这样的情况,不光在社会上,在家庭中也时有发生。
看到孩子做错事,我们忍不住会批评孩子,为了让孩子少受伤,我们会善意提醒,可是面对家长一次,两次,三次,重复多次的批评或者教导。孩子却从一开始的俯首改正、到不安、到厌烦讨厌、到充耳不闻,甚至最后跟父母越走越远,有什么心里话也不跟父母讲的地步。
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超限效应”。
悦悦就读于一所重点小学,今年读二年级。以前悦悦很听父母的话,父母说什么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
刚上一年级那会,妈妈告诉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呀。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得到大家的表扬,老师才会喜欢你。”刚开始悦悦一直很努力。
每天放学后,悦悦想看会儿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乖孩子,别看了,你的作业是不是还没有写完?快去写作业吧。”等他写完了作业,妈妈又给她准备了很多练习题,还说今天学习的东西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悦悦每天都在妈妈的唠叨声中度过,有时候动作慢一点,或者想去看一小会儿电视,妈妈就会唠叨好多遍。时间久了,悦悦就不怎么听话了,也越来越讨厌写作业,她感觉作业怎么也写不完。
到最后,妈妈只要一提作业,悦悦就会大声反抗:“你不要再跟我提写作业的事了,我头都大了。”
妈妈想不明白了:明明是为孩子好,只是多提醒了几次,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明明是为孩子好,可最后却损害了亲子关系,让孩子越来越逆反,到底是哪里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童年一点也不轻松。如果父母再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就会带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压力,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这个年纪本不该有的沉重。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名人的故事。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担任哥伦比亚校长期间,曾经发表多次重要演讲。有一次宴会他被邀请作为嘉宾,并安排了压轴。
由于之前的演讲者都准备充分,每个人的演讲都非常冗长,轮到大森豪威尔时,听众已经疲惫了,所以他机灵一动,放弃了讲稿。而是非常轻松的说了以下一句话:“所有演讲,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其他形式的,都离不开标点符号,今天我就充当一个句号好了。”
这场宴会就在大家愉悦而又激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这位前总统的做法可以说是非常讨巧。不仅满足了民众的心理,还用自己的幽默让大家记住了这一刻。
回到教育孩子身上,唠叨也要适可而止。老是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方式重复地对待孩子不同的行为,孩子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
想到小时候我们听多了妈妈的唠叨,也是很怕这种喋喋不休,如今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就有点像是唐僧念经,谁都会头疼。
那么父母该如何恰到好处地教育孩子,才不会让孩子受到超限效应的影响?
(一)减少唠叨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将来有一份好工作,但是也不能太过焦虑心急,对孩子步步紧逼,不给孩子一点放松的机会。一放学就写作业,学了这个又要学那个,业余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孩子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自然而然就会头大,久而久之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想要避免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就要少给压迫,不要给孩子增加太大的心理压力。
(二)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对于孩子的批评教育也不要超限,一次性跟孩子讲清楚其存在的问题,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同样的话不要一直重复。
尽量少用批评指责的方式,用温婉的语言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问题出在哪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也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记要把握好分寸,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