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扫墓时携带的供品有哪些_有什么讲究
今年公历4月5日清明节,也就是农历的闰二月十五,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一个传统祭祀节日,民间也称“鬼节”。虽然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也是唯一的一个以节气命名的节日,而且节日的氛围相当地隆重。
上坟扫墓祭祀先人是清明节的主题,每逢清明节,上坟扫墓的人络绎不绝,其目的就是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就是最好的写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年的清明节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这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风民俗的关照,也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尊重。“百善孝为先”是我国的传统理念,礼敬先人上坟扫墓,这既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活着的人对死者的一种追忆方式,更是一种感恩和传统孝道文化的展现。
上坟扫墓其实只是一种形式和说法,心存孝道、懂得尊重、知道感恩才是目的,上坟扫墓就是要后人明白这些。在一般情况下,上坟扫墓就是去坟前培土、除草、焚香、烧纸、摆供品、敬美酒等等,做出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情,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之情和尊重。那么,上坟祭祀所携带的供品有什么讲究呢?
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香烛是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香”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最初人们用一些香草熏烧,到后来发展出以“沉、檀、龙、麝”为首的用香体系,香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来也发展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信仰寄托。
据《楞严经》记载,“有人通过品沉香水,观想沉香而悟道”,因此,香也被人们认为是“通灵三界”的信息之物,以焚香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虔敬之心。虽然香可以“通灵三界”的说法有些迷信,但在不少人心里却已深信不疑,毕竟人都需要一个精神支柱,这可以说,也是人们的一种信仰。
上坟祭祀所携带的供品,说有讲究也有讲究,说没讲究也没讲究,因为地方习俗不同而不同。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改规矩,这没有明文规定,皆由自己的想法而定。如果要说讲究也有讲究,讲究的是俗信和言词上的忌讳,毕竟我国的纳吉习俗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谁也不喜欢别人说一些不吉利的话,人们都想图个吉利。
比如说、古时候陈旧的跪拜磕头礼,多数人讲究“神三鬼四人一个”,也就是说跪拜神灵磕三个头,和死去的人磕四个头,和人拜年磕一个头。这样的做法是一种俗信,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上坟祭祀的供品也如此,一般来说,上坟祭祀的供品摆单不摆双,民间的人们认为,阴阳两界任何事都是相反的,双数是活着的人的吉利数,单数就是另一个世界的吉利数,因此,上坟祭祀的供品多以单数三、五、七、九。
清明上坟祭祀的供品种类上也不宜鱼、肉、虾等等,在老一辈看来,清明是要清的,以清净素食为主,比如可以选择水果、点心、饼干、干果等等。当然水果要摆一些寓意好的供品,一些带有谐音不好寓意的不要上供祭祀,以免心里隔应,这也是我国纳吉习俗的一种讲究。
祭祀完毕以后,这些供品该怎样处理呢?一些人认为,坟前祭祀过的供品是不能吃的,不吉利,甚至会给人带来霉运,因此,祭祀完毕就放在原地随其自然而去。其实,不吉利的说法也是一种迷信,供品是人们做出的一种象征意义的事情,是完全可以带回家食用的。
相反地,小编倒是还听说有一些地方,有着分食祭祀后供品的习俗,说是吃祭祀后的供品能沾来福气带来好运,老人吃了健康长寿,小孩子吃了不生杂病,还可以避灾去邪。不过,在带回供品食用时,一定要讲究卫生清洗干净,毕竟在野外祭祀后的食物会有灰尘的飘落或烧过纸灰的污染。
总之,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上坟祭祀的主要目的是追忆先人、感恩先人的,供品只是个象征的意义,只要心中有这份孝心也就行了。为了不浪费,小编认为,祭祀完毕,还是把一些东西带回家食用为好,毕竟“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是传统的美德,也是先人所希望的。多数的讲究都是人们的俗信,没有对不对,一个人说对,不见得每个人都认为是对的,只要自己心理平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