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什么是孝_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时间:2023-03-29 13:19:4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是我国的传统理念,之所以孝,是人们懂得感恩。水有源,才能源远流长;树有根,才根深叶茂。父母是人之源人之根,没有父母也就没有自己的存在,因此必须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是我国的传统理念,之所以孝,是人们懂得感恩。水有源,才能源远流长;树有根,才根深叶茂。父母是人之源人之根,没有父母也就没有自己的存在,因此必须要孝,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那么,什么是孝呢?

什么是孝_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意思就是说晚辈对长辈的敬与养称为孝,孝是子女的本分。“孝”字的组合上半部分为老,下半部分为子,“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诞生出来的,然后不断接受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成人后应该对父母不断的奉献,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和回报,父母辛辛苦苦养育自己培养长大,做子女的就要无条件地赡养和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并且,生养教育下一代,延续做父母的使命。人都会变老,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一样在一生中不断变换角色,因此,养老育小也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既是一个人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人生大事,也是人的道德根本。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事,比如,一个在外肩负国家使命,不能亲身照顾父母的人,是对父母的不孝吗?再比如,一个常常守在父母身边,却不能让父母感知冷暖之人就是孝顺吗?所以说,孝与不孝并不能一概而论,“讲孝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不是没有道理。

什么是孝_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道出了人的本性,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和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孝也一样,每个人都有孝心,只是因环境因事而异,凡事皆有因。

有一种孝也就是一般人几乎都能做到的,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伦理道德,那就是物质上,生活上孝敬关爱父母。但这是根本上的孝,因此也称“小孝”。

另一种孝叫中孝,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就是能顺父母心意,继承父母意志。广义就是家族,宗族,师门的文化你能延续继承,发扬光大。当然中孝包涵小孝,因为小孝是为人的最低标准。

还有一种孝是大孝,就是按圣贤标准做人,在小孝,中孝,的基础上,努力去效仿圣贤学问,了明人生意义,洞彻生死奥秘,狭义上在父母有不明理的地方上,纠正父母使父母也能走上求索大道之路。

什么是孝_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所以说,孝不见得守着父母就是孝,如果自己贫困潦倒,父母吃不上喝不上,也不为孝。如果自己能发扬光大,既便不能守着,只要能给父母基本生活以补贴,常常有个问候,也不能说不孝。

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父母也期望孩子生活得比自己更好,有一颗孝心就够了,讲孝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但也会是孩子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是一种传统美德,一个人孝顺与否要看这个人心里头有没有孝,而不能看他的行为或者所做多少事情来定义此人是不是孝子。

一个富人,能让自己的父母穿名牌吃好喝好,然后送去养老院,这是一种物质上的孝心。一个穷人,竭尽所能才能给自己的父母吃饱穿暖,但平日里却能全心全意照顾自己的父母,这是一种行为的孝。

如果以行为或所做多少事情来衡量的话,许多贫穷人家就没有孝子了,因为贫穷的确没有多少钱能为自己的父母做出许多需要很多钱的事情来。所以说“讲孝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每个人都有孝心,只不过一些事看得开看不开。

什么是孝_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些老人说孩子不孝,首先也要看一下自己的行为够不够检点,教育是不是到位,做人都要从自身出发。做为年轻人从小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做为老人,树立好家庭形象,有一个良好的品德,要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可现在有一些身为人子的总是习惯于父母的给予,稍不如意就顶撞父母、怨恨父母没能耐,却从来没有想想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之人那就是一错再错,可以说是大大的不孝了。

什么是孝_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的寿命毕竟有限,趁父母健在还是在有生之年多孝敬父母吧,不要等父母撒手而去再谈论孝,到那时悔之晚矣!孝是一颗心,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候,没必要讲究钱不钱的事,“讲孝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不知大家是不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