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对中国有何影响_蒙古帝国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四大发明”的火药与活字印刷,因蒙古帝国西征加速传入欧洲,火药改变传统战争方式,印刷记录科学传播文明。
但是,技术失传真的能够改变欧亚格局吗?本文笔者带您剖析,蒙古帝国对欧亚诸国政体的影响。
蒙古帝国的扩张与世界格局的改变!
世人提到“蒙古帝国西征”,皆称颂成吉思汗开拓进取,欲将世界归于蒙古统治,但实际情形却是,西夏内乱与金国交战而衰败,蒙古未能彻底击败西夏接受臣服;金国在“野狐岭之战”损伤惨重,却组建百万规模军队猛烈反击;东方战事受阻促使蒙古帝在公元1219年首次西征。
成吉思汗遗命第三子窝阔台继任,违背蒙古库里勒台认证流程,而蒙古旧俗“幼子守制”,使拖雷获得成吉思汗多数部众与财产,拖雷监国与窝阔台因权势产生嫌隙,窝阔台得知札阑丁重建花剌子模国,公元1235年命拔都与蒙哥率众西征,重塑蒙古帝国威望并欲将征服之地作为拖雷子嗣封国。
蒙古忽里台大会推举蒙哥继承汗位,遭到窝阔台系与察合台系阻挠,蒙哥汗为防范蒙古帝国分裂,公元1253年命其弟旭烈兀为统帅,征伐拒绝称臣朝贡的里海木剌夷国,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需提供补给(每名战士6百斤面粉3百斤酒),削弱两汗国经济实力并军事震慑分裂势力。
蒙古帝国灭亡党项、攻破金国、吞并南宋,蒙古铁骑纵横整个东亚大陆,中原地区从秦朝起便适应君主集权,但北宋是“士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南宋贯彻“士大夫不加刑罚”传统,元朝则倒退回封建奴隶制度,蔑视文人并取消科举制度,中原民众强制接受蒙古文化,矛盾与仇恨逐渐产生。
蒙古四大汗国,波斯与阿拉伯都曾君主集权,当伊尔汗国接受伊斯兰教信仰,民众与蒙古融合障碍消除,伊尔汗国愈加倾向伊斯兰化;曾经强盛的西辽与花剌子模,游牧习性与蒙古民俗较为接近,最先纳入蒙古帝国统治,臣服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为蒙古帝国的开拓与稳定做出贡献;
金帐汗国是第二次西征由拔都建立,蒙古帝国摧毁东欧百余“公国”,推进统治区内相同货币与文化,但金帐汗国沿袭蒙古分封制度,拔都13个兄弟均有世袭封地,使金帐汗国分裂中走向衰败;并授权莫斯科公国代理征税,莫斯科公国崛起脱离蒙古统治,形成君主集权以军事向周边扩张。
欧洲联合民主化与明朝封建集权制!
欧洲因地理条件制约,“大一统王朝”未能建立,王国内部分裂成诸多公国,公国又管辖若干骑士领地,内部税收与军事动员艰难,使欧洲君主对外征战异常谨慎,胜利需犒赏参战公国,若失败王权遭遇危机,而欧洲疆域变动源自联姻,将封地作为嫁妆共同管理,融合成新的王国版图。
蒙古第二次西征期间,波兰与匈牙利遭受重创,蒙古铁骑兵临奥地利,当金帐汗国屹立东方,迫使欧洲走向重组,公元1370年匈牙利国王拉约什大帝,获得波兰国王头衔与传承权,公元1386年立陶宛大公雅盖沃迎娶波兰女王(拉约什大帝之女),使波兰—立陶宛—匈牙利,以血缘缔结利益联盟。
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公元1396年“尼科堡战役”,欧洲十字军损失约1.5万,1526年土耳其吞灭匈牙利,1571年击败沙皇俄国火烧莫斯科,欧洲诸国难以单独对抗奥斯曼土耳其,然而民族矛盾与政体排斥问题,迫使欧洲放弃全面整合,确立军事防御联盟体系,欧洲各国相互竞争走向强盛。
朱元璋总结历代兴衰,开创明代封建皇权专制,却不可避免受到元朝影响,朱元璋认为“元以宽仁失天下”,明朝遂采取“宽猛相济”之道,对宗室诸王封疆且授予兵权,对官员严密监管动则惩处,对民众压榨与思想管控,造成“靖难之役”与阶级矛盾,明王朝最终亦因农民起义而灭亡。
元朝所谓"四等人制",在官吏任免等方面有所体现,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没有差别,但明朝贯彻“驱逐胡虏”思想,报复性打压周边少数民族,导致蒙古朵颜卫、瓦剌部、女真族相继反叛,青藏与西域诸国仍臣服北元,播州土司杨应龙等也叛乱,“唯汉族至上论”打破延续千年的民族融合。
《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唐与北宋科举阐述实用治国之道,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科举法规定仿南宋“有定格律,首有破题,破题之下有接题”,实际是元朝科举制度的延伸,在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颁布八股文固定格律,天下文人将精力倾注书籍,忽视广阔世界的发展与变化,思想家顾炎武便斥责八股文,祸端可比拟“焚书坑儒”。
综述:欧洲合作共赢走向发展,明朝思想禁锢导致衰败!
欧洲诸国对蒙古由毫无招架之力,到联合抵御奥斯曼帝国扩张,凭借科学与武器装备迅猛发展,拉开航海与殖民时代的序幕;
明朝强势北伐将蒙古驱逐出中原,却陷于边境战争的长期消耗,重农抑商与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明朝中期已被欧洲科技超越。
唐末沙陀建立军事统治,辽国割占“燕云十六州”,金国造成“北宋靖康之耻”,蒙古渡江灭亡南宋,汉民族精神世界接连被蹂躏,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古,将民族仇恨融入政治制度,使明朝变得保守极端,远比火药等专利流失,对中国的影响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