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简历_张云逸生平经历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张云逸,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1892年8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现海南省文昌市)头范区造福乡上僚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022年8月10日,是张云逸大将诞辰130周年纪念日。现把张云逸大将一生所担任的职务概述如下,权当纪念之。
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担任的职务
1908年,16岁的张云逸从海南岛来到广州,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第四期)。次年10月,经教官邓仲元(邓铿,同盟会会员。后曾任广州军政府第1师师长兼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22年3月21日在广州遇害,时年36岁)介绍,张云逸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11年,张云逸离开陆军小学堂,转而投身于辛亥革命,加入了武装推翻清王朝的活动。4月,同盟会领袖、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部长黄兴组建了先锋队(敢死队),张云逸自荐任炸弹队队长。4月27日,黄兴率先锋队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在巷道里展开殊死搏斗。起义军孤军奋战一昼夜后,终因寡不敌众和伤亡过多,张云逸和战友们被迫撤走。后收殓殉难者遗体七十二具,合葬于城郊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东陆军小学堂旧照。
1912年,张云逸进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学习。1914年,毕业后由国民党南方支部派到海南岛,在龙军(桂系龙济光)杨锦隆部任排长、连长。在此期间,张云逸巧妙地利用职务作掩护,发展反袁“三合会”成员80多人。后来,张云逸离开受袁世凯统治的龙军,经时任广东讲武堂提调赵士槐的推荐,进入由反正的清军改编的肇(庆)军讲武堂任教官。
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重组粤军,任命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张云逸由在督军公署任职的赵士槐介绍,进入大元帅府参谋处任上校参谋,与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蒋介石等共事。后张云逸先后在桂系控制的护国军第5军任连长、营长、师部中校参谋等职。
1920年9月,张云逸在粤军第1军第3师任中校参谋。1921年,任粤军广州香山护沙营营长。1923年,张云逸转任文职,担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期间推行三民主义,为政清廉,因此受到广东省省长廖仲恺的称赞。
◆油画《国共第一次合作》(邱瑞敏)。
1924年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张云逸再次从军,担任由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兼军长的第2军某旅旅长。在平定广州商团叛乱时,张云逸率领的旅被称为“胜之旅”(此时张云逸名为“张胜之”)。
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由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在广州成立,8月18日,张云逸所在的建国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张云逸被调入第4军第1独立旅(旅长张发奎)当参谋长。11月,第4军第1独立旅扩编为第4军第12师(师长张发奎),张云逸被任命为第12师参谋处处长。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决定开始北伐,第4军中的第10师、第12师由副军长陈可钰指挥开往前线。第4军所向披靡,在汀泗桥、贺胜桥大胜吴佩孚部,攻下武昌。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汉。同月,张云逸经廖乾五(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和王志(尽)仁(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湖北省农民协会经济干事)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前后担任的职务
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4军扩编后,第10师编为第11军,第12师则编为第4军(军长张发奎),张云逸任第4军第25师少将参谋长。上海“四一二”政变后,张云逸留在第25师继续从事我党的地下工作。7月,张云逸随第25师驻防江西九江后,根据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指示,和李硕勋(时任第25师政治部主任)、周士第(时任第25师第73团团长)等秘密筹划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使第25师73团与75团三个营、74团重机枪连顺利地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未露身份的张云逸仍留在第25师继续做兵运工作。不久,张云逸随第4军军长张发奎南下广州。10月,张发奎为控制海南岛,派张云逸任国民革命军海南岛绥靖司令。张云逸根据我党的指示准备回琼后配合琼崖共产党的武装组织夺取琼崖政权。但驻海南岛的国民革命军第11师第33团代理团长叶肈被桂系军阀收买而叛变,使张云逸率领的数百人队伍一上岛就被包围缴械。留在海船上的张云逸在海南乡亲的救助下脱险后,经香港赴上海找到党组织。
◆张云逸
192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派张云逸到广西开展革命斗争。张云逸从上海到香港时,中共广东省委为他办妥去广西工作的组织介绍信。他在广州又找到了同乡好友陈策(时任国民党广东海军总司令)寻求帮助。陈策只知道张云逸在北伐时是张发奎的部下,但不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因此,陈策为张云逸写了到广西去向俞作柏(时任国民党广西省政府主席)找事做的介绍信。7月,张云逸到达南宁。当时,张云逸共产党员的身份秘而不宣,他直接与中共广西特委联系人陈豪人(公开身份为广西省政府机要秘书兼秘书长)建立了单线组织联系。因张云逸有陈策写的介绍信,即被俞作柏任命为广西军官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警备第四大队队长、南宁市警备司令。张云逸成功地把教导总队和警备第四大队这两支旧式部队改造成了新型人民武装。同年10月,张云逸率部前往右江地区,以右江督办名义积极进行武装起义准备,消灭企图阻止起义的警备第三大队。12月11日,张云逸与邓小平(当时化名邓斌,受中共中央派遣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于9月从上海到达南宁)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按照中共中央的任命,张云逸担任红7军军长,邓小平担任红7军政委。红7军成立后,建立了前敌委员会,中央代表邓小平为书记,张云逸、陈豪人等五人为委员,统一领导部队和地方的工作。
1931年1月2日,红7军占领广西全州县城后,前敌委员会召开会议,在讨论攻打大城市的问题上,由于张云逸和邓小平的坚持和斗争,决定放弃攻打桂林、柳州等大城市的计划,沿湘赣边界去同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会合。红7军离开全州后,经湖南的道州、江华到达湘桂边界的桂岭。在这里,红7军缩编为55、58两个团。2月底(邓小平已于2月中旬返回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和请示工作),张云逸率红7军58团在湖南省江华县水口镇和王震领导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独立第1师第3团会合。3月下旬,张云逸同王震率部在永新城与红20军会合。为了统一指挥赣江以西的红军部队,中共湘赣省委决定成立“河西总指挥部”,由张云逸任总指挥。4月初,为配合中央红军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张云逸等指挥红7军、独立1师和红20军进攻敌人盘踞的吉安县水阳镇,歼灭了大量敌军。随后,经中共湘赣省委同意,张云逸带领红7军58团南下寻找李明瑞(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任红7军、红8军总指挥。193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0月23日,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党中央,搞肃反扩大化,不幸在江西省雩都县被残酷迫害含冤而死,年仅35岁)率领的红7军55团。4月上旬,两个团在永新县重新会合。5月,红20师编入红7军,张云逸患了重病,随军治疗和休息,6月,红7军前委接到中共中央5月14日写给红7军的信。中央决定李明瑞为红7军军长、张云逸改任参谋长。7月22日,红7军奉命渡过赣江,在雩都县(今于都县)与第一方面军会师。从此红7军成为第一方面军的组成部分,编入第3军团建制。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工农兵大会在瑞金叶坪村举行,在大会上,张云逸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组成,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委兼方面军政委,叶剑英、张云逸分任方面军参谋长、副参谋长。5月8日,在瑞金沙洲坝乌石垅村另行组建了一个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的军事指挥机关,称为中革军委总司令部。叶剑英为中革军委总司令部总参谋长,张云逸为副总参谋长兼第一局(作战)局长。11月20日,驻福建省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在福州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反蒋(介石)抗日。12月,中共中央派张云逸到福州,担任中共驻十九路军的军事联络员。同年,张云逸还曾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34年1月,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合并于中革军委,方面军所属部队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第一方面军称“中央红军”。这时,中革军委和红军总部的领导成员是:朱德任中革军委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任副主席,刘伯承任总参谋长,叶剑英、张云逸任副总参谋长(兼红军总部作战部部长)。
参加长征后和在新四军工作战斗期间担任的职务
1934年10月,张云逸随中央红军长征,任红8军团参谋长。12月18日,在黎平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决定取消红8军团建制和番号,并入红5军团。随后张云逸复任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并任中央军委纵队先遣队司令员。
1935年9月18日,根据俄界会议的决定,北上的中央红军第1军、第3军和军委纵队在哈达铺正式改编为红军北上先遣支队(陕甘支队),彭德怀为支队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张云逸出任副参谋长。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会议,讨论对外名义和组织分工问题。会议决定,对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同时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936年12月撤销),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叶剑英任参谋长,聂洪钧(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粮食部副部长等职)、张云逸任副参谋长。同时决定恢复第一方面军番号,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叶剑英为参谋长,张云逸为副参谋长。11月5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瓦窑堡成立后方办事处,周恩来兼主任,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兼后方办事处参谋长。
◆1937年,张云逸在延安。
1936年2月,第一方面军名义称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5月此番号撤销)渡河东征,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参谋长兼渡河司令员。12月,张云逸任中革军委委员、红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
1937年3月,中革军委成立军委后方司令部,刘伯承任司令员,张云逸任参谋长(刘伯承因事不在期间张云逸代理司令员)。4月,张云逸奉命到香港开展华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6月,奉命从香港抵达广西桂林,同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会谈,使李、白接受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团结御敌。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的协议,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八省境内15块游击区(广东省琼崖地区除外)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于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移驻江西南昌,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下辖四个支队,张云逸兼第3支队司令员。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严家松园(第4支队驻地)组建,张云逸任指挥(后由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主持新四军参谋部工作)。11月,张云逸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
◆1939年,在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九团驻地骑马合影。左起:叶挺、赖传珠、罗炳辉、张云逸。
1940年春,张云逸等领导淮南军民英勇作战,粉碎了安徽李品仙、江苏韩德勤等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巩固了淮南抗日根据地。11月,张云逸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九千余人由皖南泾县的云岭镇出发。6日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了国民党军八万余人的伏击。新四军指战员奋战七天七夜,弹尽粮绝,除约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分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1月20日,毛泽东发布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25日下午,新四军在苏北重镇盐城隆重集会,庆祝重建军部。新四军新军部正式成立。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其所属部队编为新四军第2师,张云逸兼任第2师师长、师军政委员会书记。5月4日,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在安徽省天长县张公铺正式成立,校长由张云逸兼任。5月20日,中共中央又发布重建新四军军分会(又称“中央军委华中军分会”。是中央军委在新四军中建立的派出领导机构,也是新四军最高决策机构。1937年12月组成,项英为主席)的命令,由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组成,刘少奇任书记。
1942年2月,张云逸兼任淮南军区司令员。同年夏,张云逸奉命专任新四军副军长。1943年11月,陈毅代军长去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和参加党的七大筹备期间,张云逸主持全军军事工作。
◆1945年,张云逸在山东临沂与新四军部分领导人合影。左起:舒同、张凯、黎玉、胡立教、陈毅、石文、薛丹洗、张云逸。
1945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新四军军分会,将中共中央华中局扩大为十二人组成,以陈毅、饶漱石、张云逸、曾山、赖传珠五人为常委,直接实施对新四军的领导。同月,新四军转归中共中央华中局领导。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张云逸作为七大正式代表虽然因战事繁忙未参加此次大会,但却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0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和新四军军部转移至山东临沂,新四军机关和一部分山东军区机关合并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由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饶漱石兼山东军区政委,张云逸兼山东军区副司令。12月28日,中共山东分局和北上的华中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中央华东局在山东临沂成立。原中共华中局书记饶漱石任书记,陈毅、黎玉任副书记,张云逸、舒同为常委,统一领导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党政工作。
1946年1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张云逸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主持新四军军部和军区工作(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前线指挥作战)。11月25日,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在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成立,中央军委任命张云逸兼任校长。
解放战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的职务
1947年1月23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华中军区番号撤销,改编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张云逸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主持日常工作。8月,华东局机关和华东军区机关移至渤海区,成立了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张云逸兼任书记,领导华东地区的土改、支前、整风和地方武装、民兵建设等工作,为华东野战军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1949年2月中旬,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决定重建山东军区,任命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8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新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建。叶剑英任第一书记,张云逸任第二书记。
◆张云逸作为华南解放军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1949年9月22日,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广西省委,张云逸任书记(至1956年6月)。这时张云逸正以华南解放区首席代表的身份参加21日至30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在30日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会议任命张云逸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2月初,张云逸带领一批干部从广州进入广西梧州,不久到达南宁(12月4日解放),加紧筹建广西的领导机构。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任命张云逸为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12月3日,中共广西省委在桂林原德智中学旧址创办了广西人民革命大学,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张云逸兼任校长。12月9日,广西军区在南宁市成立,张云逸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至1951年4月,后李天佑任司令员)兼政委(至1955年)。12月底,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中央华中局改为中共中央中南局,张云逸任中南局委员。
1950年1月15日,华中军政大学广西分校改称中南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张云逸兼任校长。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在南宁成立,张云逸任省人民政府主席(至1955年2月)。10月23日至11月2日,广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南宁召开。经过选举,会议产生了广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张云逸当选为主席(即省政协主席)。
长期的艰苦奋斗生活和紧张的工作,使张云逸积劳成疾,身体状况日趋恶化。1951年1月2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张云逸先后到广州、杭州等地治病和疗养(1951年2月至11月,由陶铸担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1952年10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张云逸前往苏联治疗。
1953年1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改变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机构与任务的决定》,中南军政委员会撤销,中南行政委员会成立,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的派出机构。林彪任主席,邓子恢、张云逸等八人任副主席。4月,病情稍有好转的张云逸从苏联启程回国。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张云逸留在中央工作,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职务均保留,由陈漫远代理省委书记和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张云逸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9月,张云逸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云逸(左一)参观连队荣誉室。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大会上,张云逸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9年4月18日至28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张云逸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2年3月,张云逸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力量委员会副主任。10月,张云逸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张云逸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大会上,张云逸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大会上,张云逸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