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如何流传下来的_孙子兵法怎么产生的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程中一直被世人称颂。近代以来,孙子兵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拿破仑兵败被囚禁蛇岛曾经感慨道,如果早点读到此书也不至于失败。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大大小小的指挥官人手一本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除了军事上得到推崇之外,也不断的影响各行各业。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正在探索孙子兵法在管理、运营、营销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这么著名的一部兵书,很难想象居然是出自战争经验并不太丰富的孙武之手。不过,孙武的家族一直崇尚军事,自从齐桓公之后陈完的后代就不断的壮大,成为齐国政治军事的重要力量。后来陈完的后代改姓田,家族日盛,成为齐国姜氏政权的威胁。孙武的爷爷本来叫田书,是齐国著名的将领,因为战功被齐景公赐姓孙。
孙武的父亲孙凭在历史上没有建树,相当于一个富二代,在朝廷挂了一个卿职。但是孙武性格特点显然不随他父亲,而随他的爷爷孙书。所以孙书非常喜欢这个孙子,决定重点培养。
据说孙武在八岁的时候就讲家族珍藏的各类军事理论书籍学完了。那个年代书籍就是刻在竹简上的,笨重而且携带也不方便。孙武这么小就学完了所有的珍藏,自然有点志得意满。
这个时候孙书深深的忧患,他知道赵国的赵奢儿子赵括当年也是非常的聪明,也是将兵书学习的滚瓜烂熟,可是一场长平之战,损失了赵国军队四十万。
所以每次出征打仗,孙书也带着这个聪明的孙子,算是历练吧。孙武也果然没有令爷爷失望,在攻打莒国的时候,就提出了关键性的决胜之术。
理论加实践的反复学习,孙武很快成为一名成熟的军事理论家。孙书培养孙子的本意是保家卫国,不过这个时候齐国政坛却发生了变化。同宗的田氏篡位夺权,为了避免同室操戈的灾难,孙书将孙武送到了南方的吴国。
孙武在吴国只是一介布衣,不过生活无忧,来吴国的时候就携带了不少金银珠宝。想到自己这辈子可能与军事无缘了,他更加埋头苦读,仔细揣摩,开始勾勒兵书。他在想,既然可能与军事无缘,那么写个兵书证明自己存在过。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用在孙武身上非常恰当。孙武除了写兵书,还打算成立一个军事学校,因为那个年代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搞的,比如春秋时期的孔子。
但是事情进展并不顺利,一来孙武当时没有名气,二来他也没有可以说服别人的实战案例。不过这件事却引起了当时一个著名人物的注意,那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他本人也爱国,但是当时那个楚平王听信小人的蛊惑,杀死了他的父亲、哥哥,总而言之他是唯一的活口。侥幸逃难到吴国,他为吴王阖闾出谋划策,成为阖闾的重要谋臣。
伍子装扮布衣的模样前来报名,他设想如果此人浪得虚名,当场就擒获,如果真的有才学,也要一定向国家举荐。
孙武好不容易招到一个学生,并不觉得沮丧,而是侃侃而谈,对答如流,伍子胥当场大惊,惊叹发现了人才。之后向吴王举荐,可惜吴王觉得一个齐国的异乡人,且毫无战争实战经验,每次都顾左右而言他。伍子胥并不气馁,总是抓住一切机会举荐孙武。
后来吴王终于给了伍子胥一个面子,孙武写的十三篇兵法我已经看完,的确很精彩,不过重要的还是看实战能力。
孙武得到应招,不过吴王还是决定刁难一下他,提议他在王宫中就地摆阵。孙武令宫女们分为两队,吴王的两个嫔妃作为领队,结果吴王的嫔妃故意不听话,现场闹哄哄的。吴王阖闾也是戏谑的望着孙武。
不料孙武却一本正经的道,怪我没有说清楚,我再重申一遍军法。宫女们听了几乎笑弯了腰,还是故伎重演。这一次孙武严肃道,军法官在否?违背军纪当如何处置?
军法官回答道,当斩。孙武当下厉声道,斩!这一次连吴王阖闾都没有想到,赶紧的起身高呼道,先生不要下手,我已经知道你的真本领了,寡人请求放过我的两位爱妃。
孙武面不改色,回敬道,大王是想缩在这方寸之地,没有了雄霸天下之志了吗?今日既然是我作为主帅,那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国有利则行,于国不利则止。如果大王执意干涉军法,我请求当吴国一介布衣。
此时伍子胥也向吴王阖闾奏请道,大王,尽管这只是演习,可是却会影响吴国的军队,如果大家都传大王私爱女人,却不爱国家,谁会卖命呢?
吴王阖闾默然,掩面而泣道,也罢也罢。
后来孙武、伍子胥珠联璧合,指挥吴国的军队灭亡了楚国,孙武自从指挥军队以来从未有败绩。如果不是吴国王室内乱,楚国能否复国还是一个未知数。
孙武由此成为兵家传奇,被后世一直称颂。尤其是他见微知著,在吴王夫差误国之时,孙武料到吴国早晚必亡,渐渐交出兵权,淡出吴国政坛。
孙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他的一生是睿智的,也是励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