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和班禅有什么不一样_达赖和班禅的区别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 地位最高的两大活佛。
“达赖”为蒙古语音译, 意为“大海”,“喇嘛”是西藏佛教对僧侣的尊称, 意为“上师”;“班禅额尔德尼”的“班”,意为“精通五明的学者”;“禅”意为“大”;“额尔德尼”为满语音译, 意为“宝”。
一、
公元7世纪,佛教由唐朝和尼泊尔传入吐蕃后,渐渐在这一地区取得了统治地位,至公元10世纪末,佛教在结合了西藏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后,形成了带有西藏特色的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
15世纪初,宗喀巴在阐化王札巴坚赞和的支持下﹐在拉萨东北的卓日沃齐山建立甘丹寺,对藏传佛教的一些弊端进行了改革,倡导出家人必须严守佛教戒律,并要求僧人们头戴黄色僧帽,作为严守佛教戒律的标志。
最终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结合了其他各派之长,建立了格鲁派。
宗喀巴有8名弟子,其中以克珠节和根敦朱巴最为著名。
克珠杰22岁时拜宗喀巴为师,之后大力宣传格鲁教派的教义。他经常背着衣钵,步行到前藏、后藏各地,向各寺庙的僧侣讲述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说服他们由其他的教派改奉格鲁派,为格鲁派在西藏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克珠杰在宣讲格鲁派教义时,也曾遇到过不少对此持反对意见的教派人士。
当时的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有位名叫绒青巴的高僧,就曾与克珠杰进行过一场公开、著名的辩论,辩论的结果是绒青巴心悦诚服地认输,并主动皈依了格鲁派。这件事之后,克珠杰声望大振,被推举为甘丹寺第三任赤巴。
克珠杰任甘丹寺赤巴后,做了许多有益于格鲁派发展的举动。在宗喀巴死后,他各方募捐,为存放宗喀巴肉身的银塔建造了一座金顶,并亲自撰写了《宗喀巴传》。藏族群众将他与宗喀巴和嘉曹杰三人合称为"师徒三尊"。
1438 年,克珠节圆寂。两百多年后的1645年,克珠杰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二、
根敦朱巴是宗喀巴另一位著名弟子。他一生广事弘法,弟子众多,为传播格鲁派教义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最大的功绩是在1447年,在日喀则建立了扎什伦布寺。
1474年,根敦朱巴圆寂后,为防止内部分裂,格鲁派借鉴了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转世灵童说,指定根敦嘉措为根敦朱巴的转世。
从这时起,格鲁派达赖喇嘛活佛转世系统正式形成,只不过此时的根敦朱巴和根敦嘉措,还没有得到“达赖喇嘛”的尊号罢了。
1542年,根敦嘉措逝世。经过一系列的寻找,索南嘉措被指认为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并546年,4岁的索南嘉措被迎入根敦嘉措生前所在的哲蚌寺供养。
在哲蚌寺,索南嘉措在名师的指导下,佛学修养突飞猛进。成年后,他多次赴西藏各地讲经说法,收了大量信徒,格鲁派的影响迅速扩大,甚至受到了明朝中央政权的承认。
此时蒙古鞑靼部的俺答汗,屡次侵扰明朝边界,成了明朝的心腹之患。后来俺答汗又攻占了青海,嘉靖帝无奈之下,只得封俺答为顺义王,任其在青海活动。
青海紧邻西藏,俺答汗在这里也接受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影响,成了一名忠实信徒。由于索南嘉措是格鲁派的领袖,因此俺答汗于1576年派使者前往西藏,请索南嘉措到青海传教。
1578年5月,索南嘉措抵达青海,向俺答汗传经说法。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索南嘉措则回赠俺答汗"咱克瓦尔第彻辰汗"的尊号。
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的“达赖喇嘛”尊号,意为"大海一般的上师"。从此以后,西藏格鲁派领袖开始沿用“达赖喇嘛"这一尊号。
后来人们把索南嘉措之前的两代领袖根敦朱巴、根敦嘉措,分别称为一世达赖喇嘛和二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自然就成了为三世达赖喇嘛。
1587年,明朝政府正式承认了索南嘉措的“达赖喇嘛"这一尊号,并派使节加以敕封。
清王朝建立后,五世达赖于1652年来到北京,与顺治帝见面。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地位,并授予金册和金印(金印刻有汉、满、藏三种文字)。
此后历世达赖喇嘛都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才能得以确认,这也成为一项定制。
三、
相对“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这一封号出现得要稍晚一些。公元1582年,札什伦布寺主持、宗喀巴的四传弟子罗桑曲结被推戴为活佛,并被尊称为"班禅"(意为大学者之意)。这也是“班禅”这个称号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中。
1645年,控制西藏的固始汗又赠给罗桑曲结"班禅博克多"的尊号,使其管辖后藏地区。1713年,清政府正式册封宗喀巴的五传弟子罗桑益喜为"班禅额尔德尼",同样赠给金册金印,并追认克珠节、索南乔朗、罗桑敦珠为一、二、三世班禅。
从此,“班禅额尔德尼”也和“达赖喇嘛”一样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也标志着在“达赖喇嘛”被承认了136年后,几乎能与其平起平坐的“班禅喇嘛”得到了确认。
从此之后,清政府不断加强达赖和班禅在西藏政治上宗教上的地位,颁布了《酌定西藏善后章程》13条,西藏开始受达赖与驻藏大臣领导,开始了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1792年,乾隆帝派福康安与达赖、班禅的代表再次拟定了《钦定章程》,内容包括对达赖、班禅灵童转世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西藏所有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共同协商处理等等。
达赖和班禅均采用独特的活佛转世制度。藏传佛教认为活佛是永恒的,通过连续不断的“转世”来到世间生活。
因此一位活佛圆寂时,就要根据种种“征兆”和“启示”,来确定活佛转世的方向和地点,然后再派人沿着一定方向寻找被认为是活佛化身的“转世灵童”。
如果找来的“灵童”不止一个,出现纠纷和争执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乾隆帝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乾隆于乾隆五十七年设置了两个金瓶,一个放在北京雍和宫,一个放在拉萨大昭寺。
遇到达赖、班禅转世时,须将寻得的“灵童”的名字写在象牙签上,置于金瓶中,由理藩院尚书或驻藏大臣掣签确定,之后经过“坐床”仪式,才能正式被承认为“转世活佛”。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系统虽然不同,但两人之间互为师徒,关系颇为密切。如一世班禅为一世达赖之师;四世班禅为四世、五世达赖之师;五世达赖为五世班禅之师;七世达赖为六世班禅之师等等。
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转世系统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如十二世达赖圆寂时面向东方,因此他的转世灵童便被认为诞生在东方。因此在他圆寂后,其近侍弟子在闭关静修后,朝着东方去寻访灵童。
一旦发现了候选灵童,首先便要进行遗物验证程序,就是将圆寂的达赖或者班禅生前用过的法器,与其他法器放在一起,让候选灵童从中挑选。只有拿对的,才能成为候选灵童,带回拉萨参加金瓶掣签。
如果一个家庭出了一个达赖或班禅,这家人马上就会大富大贵;
如果一个农奴主控制的地方出了一个达赖或班禅,他的权势有所增长,所以历史上便出现过达赖死后,在寻找转世灵童的时候,一些大农奴主都说自己领地里的候选灵童,才是各真正的转世灵童,甚至还发生过刀兵相见的事。
自从采取“金瓶掣签”这个办法之后,这种械斗才渐渐消失。
四、
从四世开始,“达赖”和“班禅”间,便形成了一种互为师徒的关系。
前文已经说过,“一世班禅”和“一世达赖”同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二者之间是师兄弟的关系。
但后来继承他们衣钵的“二世班禅”和“二世达赖”、“三世班禅”和“三世达赖”,年龄上却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二世班禅”和“二世达赖”相差36岁,“三世班禅”和“三世达赖”年龄相差38岁,且分处不同寺庙,所以之间的交集并不多。
四世班禅洛桑曲吉坚赞,是一位谦逊祥和的高僧。他在世时,俺答汗的曾孙云丹嘉措,被认定是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未来的四世达赖喇嘛。
云丹嘉措长大后,于1607年前往扎什伦布寺,向四世班禅请教经文。之后云丹嘉措感觉四世班禅精通佛学且在格鲁派中深受众僧信任与推崇,于是邀请四世班禅担任自己的经师。
1614年,四世班禅前往西藏热振寺,正式收四世达赖喇嘛为徒弟。自此,“达赖”和“班禅”之间开始形成了正式的“师徒关系”。
从此以后,历代“达赖”和“班禅”之间,便产生了相互拜师,以年长者为师,年幼者为徒的传统。
1616年12月15日,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突然去世,时年二十八岁。云丹嘉措死后,有人说是对黄教抱有敌对态度的藏巴汗彭措南杰派人刺死的。
藏巴汗得知消息后大怒,一度不许为四世达赖寻找灵童。后经四世班禅一再要求,才改变了想法,准许替四世达赖寻找五世灵童。
1622年,在四世班禅的认定和主持下,六岁的阿旺罗桑嘉措才被确定为五世达赖,迎入哲蚌寺供养。三年后,阿旺罗桑嘉措拜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为师,受了沙弥戒。就这样,四世班禅先是成为四世达赖的师父,又在此时成了五世达赖的师父。
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这对师徒的关系很好。五世达赖执政后,对四世班禅非常尊重,曾两次亲往扎什伦布看望,还花费了大量金银,在后藏新建了十三座黄教寺院,称为“黄教十三林”。
五、
在西藏历任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中,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个。这位达赖喇嘛对权力并不感兴趣,但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写了很多情感细腻真挚的诗歌,为后人留下了独具一格的“仓央嘉措情歌”。
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一个信奉佛教的门巴族农奴家庭。他出生的前一年,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圆寂,掌握西藏实权的弟子桑结嘉措一边秘不发丧,一边派人寻找转世灵童。仓央嘉措就这样被选中,成了转世灵童。
仓央嘉措虽然成为六世达赖喇嘛,但并没有实权,大权依然被桑结嘉措牢牢控制。为了缓解内心的抑郁,仓央嘉措只好纵情声色。传说他经常在晚上溜上拉萨街头,化名为达桑旺波的贵公子,在酒楼流连忘返,甚至留宿在女子家中。
康熙四十四年,拉藏汗杀死桑结嘉措,并向清政府奏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请清庭废掉六世达赖喇嘛。康熙皇帝于是下旨将六世达赖押送到北京。在押解途中,仓央嘉措于青海湖滨圆寂。
仓央嘉措一生虽然短暂,但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唱至今的情歌。比如“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比如“住在布达拉宫中,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萨的大街上流浪,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当然,人们对仓央嘉措最为熟悉的一首诗,便是那首著名的“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了。
有人说,仓央嘉措的人生,一开始就铺上了凄惨的底色。十五岁那年,仓央嘉措被接到拉萨时,他已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但被选为达赖转世灵童,他只能与心上人分开,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在桑结嘉措的监督下开始学经活动。
仓央嘉措这个达赖喇嘛,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领袖。活佛生活,也许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快乐。他的众多诗歌,便写于这个时期。
所以他会做出在布达拉宫内“身穿绸缎便装,手戴戒指,头蓄长发,醉心歌舞游宴”的事,他会在巡游日喀则时,向师傅退回僧衣,表示自己相退戒还俗。
他的一生到底为谁钟情,最后又到底终于何处,都像他诗歌的真正含义一样,成为无人知晓的疑团。
六、
“达赖”和“班禅”制度形成后,两位宗教领袖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坚持爱国,维护西藏主权,与分裂西藏的势力做斗争。
1774年,六世班禅在接见英属东印度公司代表波格尔时,说向其强调西藏是中国的领土,坚决反对英人在拉萨建立"使馆"。
1876年,英国人奥斯图凯企图进入西藏“讲学”,同样遭到当时的十三世达赖、八世班禅的强烈反对。他们表示: “如善言劝阻无果,即以唐古忒之众,拼命相敌"。
1890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十三世达赖便上书光绪帝,表示坚决反对。
1913年10月,英国胁迫民国政府召开西姆拉会议,提出了"西藏独立"等要求,13世达赖得知后,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西藏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等6项方案,拒绝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并对西藏人民说:“英国人对吾确有诱惑之念,但吾知主权不可失,故未尝予以分厘权利。中国只须内部巩固,康藏问题不难定于樽俎。”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九世班禅通过驻南京办事处,积极组织"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并发出《告全国同胞书》,表达了西藏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表示“宁为刀下之鬼,不作亡国之奴。”
九世班禅去世后,他的继承者十世班禅,同样为维护国家领士完整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9月西宁解放后,十世班禅立即派人同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表示:"西藏是中国领土,全藏人民亦自认为中华民族之一,谨代表西藏人民,恭请速发义师,解放西藏,肃清反动分子,巩固西南国防,解放西藏人民。”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了十七条协议,承认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地位及职权,得到了广大西藏群众的拥护。
1953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叛乱后,十世班禅又坚定地站在党中央一边,强调:“我维护祖国统一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对于分裂祖国的行径,我过去反对,现在反对,将来也反对,我愿为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做出最大的牺牲。”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达赖和班禅的地位确定后,稳定了西藏政局, 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 对西藏地区的发展,以及保证西藏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