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时间:2023-04-15 12:40:2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燥意升腾的夏日,敞开胸怀卧在竹藤或木质凉榻上的古人,是我们对盛夏纳凉的初印象,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人纳凉的家具榻。 榻是怎么来的?榻代表着什么?又掀起过何种浪潮? 明

燥意升腾的夏日,敞开胸怀卧在竹藤或木质凉榻上的古人,是我们对盛夏纳凉的初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人纳凉的家具——榻。

榻是怎么来的?榻代表着什么?又掀起过何种浪潮?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最早有名字的家具

榻在《释名》中的解释是:

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

榻同塌,近地之意。即只宜供一人休憩的低矮家具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榻是狭长而较矮的床,面板呈长方形,大多四面无围,有“四面床”的称呼。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榻,是我国最早有名字的家具。我们会在汉代画像石中可以看到它的形象,在那个时候“榻”已经诞生了!,但当时它只作为坐具被使用。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汉代的木榻已经相当发达了,样式不一,身份高的有独坐榻,身份稍低的也有连坐榻。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箱形结构的榻,其中大型木榻可坐多人,在榻上可以侧坐斜倚、品茶饮宴。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早期的榻都特别矮,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床和榻的功能慢慢接近,坐之外还可用于睡觉。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最著名的是宋太相赵匡胤的故事,他的一句名言就是: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段历史我们都知道,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但他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尤其经过中国历史上非常残酷的时期——五代十国,不停地更换君主,所以他对身边的事非常担心。

不过这里的“榻”,显然是用来睡觉的。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上榻 or 下榻

“下榻”这个词我们都听习惯了,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比如常说:“您在哪儿下榻啊?”

一般来说国宾就在钓鱼台国宾馆下榻,这个词很值得探究。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榻是床的一种,是睡觉用的。下榻,就是人住睡觉了,但我们上床就表明要睡觉了,我们说“下床”就是不睡觉了,照这个逻辑——为什么叫“下榻”,而不叫“上榻”呢?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这里有个历史典故。

《后汉书·陈藩列传》记载,东汉时期,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

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

尽管这样,徐稚仍安于清苦的生活,官府召他任职他也总是坚辞不就,当地一些人称他为“南州高士”。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陈蕃听说徐稚的情况后十分重视,诚恳地请他相见,听取他的意见,徐稚来时,陈蕃热情相待,并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

徐稚一来他就把榻从墙上拿下来,让徐稚住宿,以便作长夜之谈,徐稚一走就把榻悬挂起来。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人就把留客住宿叫做“下榻”。

有围子 or 没围子

现在我们管有围子的称为罗汉床,但一些古代记载确管一些有围子的叫“榻”。那么榻究竟是有围子还是没围子呢?

比如在万历年间出版的《三才图会》里,榻是有围子的,而不是没有围子。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关于“榻”曾记载:

“榻,坐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竒,横三尺五寸,周设木格,中贯湘竹,下座不虚,三面靠背,后背与两傍等,此榻之定式也。”

(榻的格式尺寸一般为榻板离地一尺二寸高,围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多,宽三尺五寸,围屏用小木条做成几何状,中间贯插湘妃竹,榻下面可摆放东西,榻摆放一般三面都靠墙,坐北朝南,靠东西两侧墙面。)

“有古断纹者,有元螺钿者,其制自然古雅。忌有四足,或为螳螂腿,下承以板,则可。”

(装饰有旧的断纹,嵌螺钿,形制自然古雅。榻的四条腿不能做成螳螂状,要做成能够承受榻板重量的。)

“近有大理石镶者,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树、以粉填者,有新螺钿者,大非雅器。”

(现在有的榻用大理石镶嵌,有的用漆器工艺,有的用嵌螺钿手法,都不是古雅器型。)

“他如花楠、紫檀、乌木、花棃,照旧式制成,俱可用,一改长大诸式,虽曰美观,俱落俗套。”

(木材如楠木、紫檀、乌木、黄花梨,按照原来的式样做,都比较适用,一旦改变大小式样,虽然很美观,但已经落入俗套了。)

“更见元制榻,有长丈五尺,阔二尺余,上无屏者,盖古人连床夜卧,以足抵足,其制亦古,然今却不适用。”

(另外也见到过元代有种榻,长一丈五尺,宽二尺多,上面没有围屏,可以当床也可作榻,有其他器物做腿部支撑,虽然形制古朴,但到现今却不适用了。)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这里榻有围屏。那么现在我们所称之“罗汉床”是否应依文献所记而改称为“榻”?

再看正统年出版的《对相四言》,罗汉床在这里称床不是榻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提出这些是想表明,从古籍中寻找家具的线索,要“提心吊胆”不可妄作结论。

裸体坐榻醉风流

谈及古代文人的生活,我们常联想到一副画面:一群志趣相投的士大夫凑在一起,在榻上进行“散发裸身之饮”。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这幅古画《北齐校书图》的绘画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使用榻的种种生动场景,这是北齐时代杨子华描绘的公元556年。

几位士大夫在勘校“五经”的场景,一张榻上坐着四个脱衣露头的嬉皮士,吃的、喝的、用的、玩的都在上面。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画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两只凭几,女仆怀抱类似于今天靠垫的隐囊,右边还有一位侧坐在榻上。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高型桌案的出现,使榻的功能逐渐变得单一化了,古时候的家庭住房在防暑降温方面无法和现代相比,因此人们的户外活动非常多,家具也常常搬进搬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榻逐渐变得轻巧起来。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现代人家中有种折叠的弹簧床或者叫行军床,可以供客人留宿时临时使用或带出去郊游 ,其实古人早在几百年前,就已有了这种可以折叠的榻。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达官贵人外出围猎,或者行军打仗的将军们,为了便于携带方便露营时使用,制造出各种巧妙的,可以折叠成一个箱子的行军榻、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这只折叠榻六条腿可以轻易地拆下,而所有的部件可以收进箱体的空间里,折合起来变成一个不大的箱子。

有了这样的榻,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榻清风

清人曹秀有联曰:

“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窗边床沿的明月入怀,抑或庭间榻上的清风拂面,总关乎诗情的想象 。床间榻上一旦成了生活的中心,文人们便置床榻于厅堂上、于书斋内、于竹林间、于槐荫下。

文化生活的养成,使得床榻风雅如斯。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宋 李嵩《听阮图》

树下人士闲坐榻上聆听拨阮演乐

夏风起时,把凉榻搬到宽敞的庭院或四面透风的亭榭,披风听泉入眠,只是纳个凉,古人要比我们在空调房里睡大觉有情调多了。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

熬过了毒辣的日头,几许月光坠在榻上,窗外空净万里,这是沈周文“耽睡”的旧榻,是文征明看见满地参差花影的垂坐的凉榻,亦或是徐熥静听喧嚣松雨的竹榻?

坐落于榻上,我们恍如和传世古画中的文人名士同倚榻边,高谈阔论、点校经史,一派高古风范,恍然,榻上自有清凉。

榻是怎么来的_榻代表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