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姓什么_祥林嫂的悲惨一生
鲁迅的《祝福》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必修课文。鲁迅用他的如椽巨笔给我们塑造了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形象:祥林嫂。
可我一直有个问题,祥林嫂姓什么?有人会不假思索地说祥林嫂姓祥啊。可祥林嫂真的是姓祥么?
当我们仔细阅读文本的时候,却发现,祥林嫂并不姓祥,祥林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名字,大家称她祥林嫂是对她的尊敬。
她第一次来到鲁镇,是因为她死了丈夫,偷偷跑了出来,由卫老婆子介绍到鲁四老爷家打短工。卫老婆子说,祥林嫂是她娘家卫家山人,和她娘家是邻居,所以人们认为祥林嫂大概姓卫。
再仔细一想,祥林嫂,好像也没有名字。我们称一个人为嫂,是对人的敬称,不是说这个人的名字为嫂。
鲁迅写这样一个姓不确定,没有名字的人,是有深意的。
《祝福》是围绕祥林嫂两次来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打工,来描写来祥林嫂不幸的悲惨一生的。
祥林嫂究竟有哪些不幸呢?
我们先来简单梳理一下情节。
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打工三个半月。(有人会说,你怎么就知道是三个半月啊?作品中只说,“新年才过”。我是从祥林嫂的工钱算出来的。祥林嫂的工钱是每月500文,后来工钱被她婆婆拿走了,共是1750文。)就被她的婆婆,也就是祥林的妈妈带人捆了回去,强行嫁给深山里坳的贺老六。越是深山娶媳妇越不容易,出的彩礼才会越高。她婆婆把祥林嫂嫁到深山便能得更多的彩礼。说是嫁,其实是卖,她婆婆,用祥林嫂的彩礼给自己的小儿子娶了亲,还有剩余。
嫁给贺老刘,祥林嫂是拼死命地反抗,一路地号哭,几个男人,按着都拜不成亲,最后一头撞在香案角上,把头撞了个大窟窿。可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阿毛,脸上渐渐有了笑影。这可以说是祥林嫂人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光。当她后来和柳妈谈论起这次改嫁,她难得一次地笑了。当阿毛被狼吃了以后,她不断地向人诉说我们的阿毛。是“我们”的阿毛,不是“我”的阿毛。“我们”的当然是指“我”和贺老六的。嫁给贺老六生了阿毛成了祥林嫂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但这时刻如此短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贺老六年纪轻轻便死在伤寒上。更不幸的是她的唯一的精神依靠阿毛,不幸遭了狼。
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每次读到这里我都认为鲁迅是有深意的。按理说,祥林嫂重新嫁人,人家应该叫她贺六嫂。仍然叫她祥林嫂,说明她周围的人们不认同她改嫁。
鲁四老爷因为祥林嫂改嫁,认为她是不洁净的,年终祝福祭祀的时候,不让祥林嫂去动祭品。后来在鲁妈的建议下,把自己两年来积攒的工钱去土地庙捐了门槛。她认为自己赎了罪,就洁净了。后来在四婶“放着吧,祥林嫂!”的两声断喝下,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祥林嫂的悲剧: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每次读祥林嫂,都对祥林嫂的不幸深感同情。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所有的不幸都发生在春天,春天没了丈夫,在春天被迫改嫁,暮春之时痛失爱子,在春天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她的这些不幸有天灾也有人祸。天灾放一边,我们来看看人祸。看看祥林嫂周围的人,发现她竟然生活在一个冷酷的社会。
首先,我们来看看她的婆婆。
她把祥林嫂卖到深山里坳的贺家坳,在婆婆眼里祥林嫂完全成了商品,卖了八十千,给自己的小儿子娶了亲,彩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至于祥林嫂幸福不幸福完全不在她考虑范围。
再看祥林嫂的大伯。
祥林嫂的丈夫贺老六和她的孩子阿毛死后,她的大伯就来收屋,把祥林嫂从自家屋子里赶走。
再看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死了丈夫,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个寡妇。祥林嫂死了第二任丈夫,第二次开到鲁镇,鲁四老爷照例皱了皱眉头。祥林嫂的不幸,没有博得鲁四老爷丝毫的同情。甚至祥林嫂的死都没有搏得他的同情,当祥林嫂的死讯传来“只有鲁四老爷且走而且高声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可见就是一个谬种!”死换来了一声骂,因为祥林嫂死在大家都在祝福的时候,她死的时间不对。
鲁四老爷家里的短工。祥林嫂的死讯传来,短工骂祥林嫂:“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
鲁镇上的人们,听说祥林嫂的阿毛被狼吃了,特意寻来,听祥林嫂一番哭诉,然后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祥林嫂的不幸,只不过是鲁镇上的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生活太乏味了,需要这个来调剂。
最后,再看柳妈。
柳妈是个善女人,不杀生,可祥林嫂头上的伤疤仍然是她嘲笑的对象。
纵观祥林嫂的周围,没有一个人真正地同情她,每次读到这里我都脊背发凉,鲁迅的批判是如此地深入骨髓,远远地超越了他的那个时代。鲁迅写这部作品已经过去了100年,看看我们现在的周围,这种看客现象、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却依然存在。不能不说鲁迅的伟大。
祥林嫂,不姓祥,大概姓卫,没有名字,这是一个地位极其低下的人物。
祥林嫂,一个旧中国最好的女人,亦是一个最苦的女人,有着最悲惨的命运。
祥林嫂,一个最好的女人,亦是一个最苦的女人,最终死在周围人的冷漠中。
我自然想到鲁迅笔下的另一个人物——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没有考取科举的读书人,姓孔,“乙己”却不是他的名字。是人们从描红中“上大人孔乙己”给他取的绰号。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孔乙己一到酒店,所有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在的时候,人们仍然快乐。他脸上的伤痕,成了人们快乐的源泉,所有的人都看着他笑:“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孔乙己因为偷了丁举人家里的书,被打断了腿,用手走到咸亨酒店,酒店掌柜仍然取笑他:“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孔乙己很久没来咸亨酒店了,没有人记得他,不,有一个人经常提起他,咸亨酒店的老板,因为孔乙己还欠他十九个铜板。
孔乙己和祥林嫂一样,是生活在一个周围很冷酷的社会。
我又想到了阿Q。阿Q,姓赵,应该叫赵Q,可Q不是他名字啊。Q是阿quei或者阿桂的首字母。即使是姓赵,后来被赵老太爷狠狠地打了一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从此阿Q姓赵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鲁迅笔下的人物,有的有姓无名,有的有名无姓,有的无名无姓。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所以我的取材,多取自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我们的社会物质已经极大的丰富了,可我们的精神呢?强大了么?
我想起了先生的一句话:“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100年后,再读先生的这句话,仍然如芒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