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找工作有多难_古人找工作的难度系数
现在年轻人最焦虑的是什么?当然是想要有一份安稳而且收入还可观的工作,工作有了房子车子自然就有着落了,而且这还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大事。有的年轻人觉得现在找工作难是因为人口众多而工作机会却很少,如果人少一点的话竞争力可能会小很多。
这样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是否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要看一个人的能力,而不是说人口的多少。古代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并不算多,可是那个时候的工作就好找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要不然古代的时候怎么还有那么多的乞丐?
在有了封建制度之后,想当官都是靠推荐的,比如说历史上有名的曹操,就是靠着别人的举荐才能进入朝堂当中。所以说想要当官首先要有背景,其次才是这个人的学识有多少,甚至有些人只是一些绣花枕头,只要有人推荐就能当官。当然这与古代选拔人才机制有关,古代隋唐之前,官员都是靠举荐或者家族庇荫的,名门望族一直不缺差事,而穷人想到朝廷混口饭吃,几率比中彩票都少。
刘备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之所以能够在卢植那里读书,是因为同族当中有人资助他,如果换做别人有这样的读书机会肯定会非常高兴,可是刘备在当时对读书不算太上心,反而对武功更上心一些。
后来也是入军习武的路子,但军工是靠命和运气得来的,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成了战场的白骨,极少数人几次死里逃生才挣得了一些军功,有了军功傍身让他有了当官的资本,最后才能有了如此之高的成就,可见真的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所以说科举制度在武则天当政之前都是摆设,在那些大官僚的眼里,纵横交错的关系网才是令他们在朝中屹立不倒的关键。所以说那个时候的人想当官全靠举荐,被举荐之人也多数是大家出身,寒门子弟简直少之又少。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唐时期,对于那些身后没有巨大家族的读书人来说,这简直是振奋人心的好事,毕竟想要当官不用再上战场拼命了。可是在当时这种制度简直是昙花一现,没过多久,渐渐地就搁置了起来。
直到后来武则天想要重新扶持一股势力,才明确地重视起科举制度来,从这个时候开始寒门子弟出头的机会来了,毕竟怀才不遇之人在当时非常之多,科举考试是他们展现自己才华的一种机会,一旦抓住的话很有可能未来一片光明。
可是科举考试可不那么容易,哪里像现在这样18岁就可以上大学!在古代30岁40岁中举的人都属于年轻人,甚至还有七十岁的秀才80岁的举人。家境殷实的还好说供得起一个读书人,如果是普通老百姓的话,读着读着也就只能回家种地了,毕竟如果不能金榜题名的话,实在没有人在这上面耗得起时间。
有人觉得在古代就算是不能中举又如何?去做别的工作不可以吗?那个时候的工作可不是随便找的,封建时代阶级思想非常严重,所讲究的是士农工商。当官就是上等人,其次的就是种地的农民,而后面的匠户商户几乎就是下等人一样,那些所谓的读书人,根本不屑与这些人为伍。所以说不是逼不得已的时候,古代人绝对不会去做手艺人或者去经商。如此看来的话,在古代找工作一样很难,想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简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