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首次授衔的标准是什么_55年授衔的基本标准
众所周知,1955年解放军部队第一次对有功人员进行授衔与授勋,其中授衔问题一直是军迷爱好者热议的话题。本文主要是参照相关资料对55年授衔的标准进行一定的探讨。
先说说授勋的问题,
授勋是对有功人员授予勋章或奖章,因为当时很多将领已经脱离军队调地方工作没有被授予军衔,但是他们依然被授予勋章或者奖章。55年勋章或奖章分为三种(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八一勋章是表彰红军时期的贡献,独立自由勋章是表彰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解放勋章是表彰解放战争时期的贡献。勋章级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奖章,级别是根据军事职务而定的。一级八一勋章是指红军时期师级及以上干部,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是八路军旅级或新四军师级以上干部,一级解放勋章是解放军军级及以上干部。其中能够拿到三个一级勋章都是应该能够授衔上将军衔。比如:东北抗联的周保中,海南琼崖纵队冯白驹都拿到了三个一级勋章,二人因为地方工作没有授予军衔。
下面主要说说授衔的问题,
授衔是参照1952年部队评级职务进行划分的,也就是1952年评级时的职务相当重要。比如:倪志亮中将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抗战时期是129师参谋长,建国后担任中国驻朝鲜大使,1952年回国担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评级为正军级,所以55年授衔中将。
再比如:王近山中将原本是第3兵团副司令员,1950年担任川东军区司令员,川东军区属于二级军区是正兵团级,王近山理应评级为正兵团级,但是1952年10月1日,川东军区被撤销,结果王近山1952年评级为副兵团级,55年授衔中将。
55年授衔基本标准如下:
元帅:红军时期的军团级,抗战时期八路军副师级及新四军副军级,解放军野战军大战区或总部正职
朱德(红军总司令)、彭德怀(红3军团军团长)、林彪(红1军团军团长)、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贺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陈毅(江西军区总指挥)、罗荣桓(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聂荣臻(红1军团政委)、叶剑英(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朱德(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八路军副总指挥)、林彪(八路军115师师长)、刘伯承(八路军129师师长)、贺龙(八路军120师师长)、陈毅(新四军军长)、罗荣桓(八路军115师师长)、徐向前(八路军129师副师长)、聂荣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叶剑英(八路军参谋长)
朱德(解放军总司令)、彭德怀(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西北军区司令员)、陈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首任政治部主任)、徐向前(首任总参谋长)、聂荣臻(华北野战军司令员)、叶剑英(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大将:55年总部正职或者兵种司令
粟裕(总参谋长)、徐海东(第15军团军团长)、黄克诚(总后勤部部长)、陈赓(解放军工程学院院长)、谭政(总政治部主任)、萧劲光(海军司令员)、张云逸(新四军副军长)、罗瑞卿(公安军司令员)、王树声(总军械部部长)、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
上将:正兵团级干部
中将:副、准兵团级干部
少将:正、副、准军级干部
大校:正师级干部
上校:副师、准师级干部
中校:正团级干部
少校:副团、准团级干部,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大尉:正营,副营级干部
上尉:正连级干部
中尉:副连级干部
少尉:正排级干部
准尉:副排长干部,正班级干部
授衔标准是达到标准就应该授予相应的军衔,元帅与大将因为名额有限,所以出现达到标准而没有授予对应的军衔。上将的标准是正兵团级,只要是52年评级为正兵团级就一定会授予上将军衔,至于副兵团级或者准兵团级就属于可授与不可授之间。比如王近山如果52年评级为正兵团级,那么就铁定是上将,但是作为副兵团级要授衔上将相对又差了点。
上将军衔有一个规则是红军时期的师级干部,也就是理论上的上将军衔应该要拿到三个一级勋章。55年授衔上将没有拿到三个一级勋章的共10人:韦国清,苏振华,唐亮,吕正操,乌兰夫,李天佑,杨至成,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其中:韦国清,苏振华,唐亮是因为红军时期只是团级,只有二级八一勋章,52年评级属于正兵团级,所以必须授衔上将。李天佑与杨至成是因为抗日战争期间去苏联学习没有一级独立自由勋章。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属于起义将领,只有一级解放勋章。吕正操因为早期在东北军中任职所以没有八一勋章。
说起上将要求红军时期师级干部是为了给大家解释五大野战军参谋长中为何一野参谋长阎揆要与三野参谋长张震授衔中将的问题,阎揆要是因为抗战前才加入八路军的,而张震是因为红军时期只是团参谋长,所以才授衔中将。
55年授衔中还有一个标准是“红军不下校、八路不上将”,“红军不下校”也就是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55年授衔最低是少校军衔。“八路不上将”也就是从37年才参军的,原则上不授予将级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