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怎么上皇位的_一文解答
公元1100年,年仅24岁的宋哲宗病逝,因为他并没有留下子嗣,就只能从他的弟弟们中选一个来继承皇位了,哲宗皇帝的父亲是神宗皇帝,神宗皇帝共有14个儿子,老大到老五以及老七、老八、老十这八个儿子全都生下来就夭折了,还剩下六个。哲宗皇帝是老六,也是活下来的这六个皇子中最年长的,所以,神宗皇帝死了后就由哲宗皇帝继承皇位。现在哲宗皇帝死的突然,他又没有儿子,那到底该选哪一个弟弟来继承皇位呢?
神宗的皇后向氏是当时的太后,既然儿子死了,而国又不可一日无君,他在选择继位皇帝的这件事上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向太后并没有自己亲生的儿子,包括哲宗在内的其他皇子都是神宗皇帝其他嫔妃所生,在她看来,由哪一个皇子来继承大统都是无所谓的。
于是她隔着帘子召见大臣问道:“诸位爱卿,大行皇帝驾崩,他没有留下子嗣,应该有他哪个弟弟来继承皇位呢?” 这时候有一个大臣站出来,阴差阳错说错了话,无意中竟然帮了宋徽宗的大忙,这个人就是宰相章惇。
章惇年轻的时候和我们熟悉的大文豪苏东坡是很好的朋友,有一次,这两个人出去游山玩水,走到了一条水流湍急的溪边,溪上有一座独木桥,对面是悬崖峭壁,章惇就对苏轼说,子瞻兄,咱俩文采这么好,去对面峭壁上题诗一首怎么样?苏轼说,子厚兄,这太危险了,我可不敢去。然后章惇若无其事地拽着老藤,荡秋千似的就来到峭壁跟前,大手一挥,写下六个大字“苏轼章惇游此”,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到此一游。然后苏轼撇了一眼章惇说,但愿你今后不要掌权,因为你要是做了官,那肯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啊。章惇问苏轼为什么这么说,苏轼回答,你连自己的命都不当回事,又怎么会在意别人的死活呢。
果然被苏轼言中,章惇在哲宗朝做了宰相,凡是跟他意见不和的人都被驱逐出朝廷,党同伐异的手段用到了极致,还把当年的老朋友苏轼一贬再贬,最后一直流放到了海南去。
向太后问大臣们,哪个皇子可以继承大统啊?宰相章惇首先发言,他说“母以子贵,应立先帝同母弟简王。”向太后听了这句话可就不高兴了,因为哲宗皇帝本来就是朱太妃所生,如果在把朱太妃生的简王立为皇帝,她的地位抬起来了,把哀家置于何地?她反问章惇“宰相你啥意思啊,这六个皇子,难道不都是哀家的儿子吗?”
章惇也后悔,他刚才说的太鲁莽了,于是他又说道:“按照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因为剩下的这位皇子中申王是最年长的。但这话一说出,引得朝堂哄然大笑。因为申王是个瞎子,他怎么可以做皇帝?所以这事根本就不用讨论。
再往下的话,就该十一子端王了,于是章惇马上后悔自己刚才说“长幼之序”的那句话,因为这个端王就知道写诗作画,整天与名妓勾搭在一起,这种人怎么可以做皇帝呢?
果然,向太后隔着帘子问:“按照长幼原则,下一个就该端王了吧。”
这时候不知道章惇脑子发热还是怎么了,他不顾君臣之礼,大声喊道:“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就因为这一句话,导致了他后来的悲惨命运。
太后听了这话十分生气,心想,你想立谁就立谁啊,连君臣之礼都忘了,你越是反对的人,我偏要立他。
有一个人对宰相的位置觊觎已久,他就是枢密使曾布,他心想,你章惇都做了六年宰相了,如果皇帝再由你选出来,我什么时候才能登上相位呀?于是他跳出来指责章惇,说他“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
给章惇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于是章惇再也没法说话了。太后最后说:“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于是太后就决定了,就让端王继承大统,即刻招他入宫继位,就在哲宗皇帝的灵柩前举行登基仪式,他就是宋徽宗,北宋的大好河山最后就是断送在他的手里。
章惇作为一代奸相,只因为头脑发热说错了话,反而“帮忙”宋徽宗做了皇帝,你想,他曾经说过“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样的话,现在端王真的做了皇帝,还有她的好下场吗?最后的结果是章惇被新皇帝一贬再贬,十分凄惨的死在了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