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野战军各个纵队怎么来的_第一野战军各个纵队的来历
第一野战军也就是西北野战军是抗战时期的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发展发展而成,其中主力部队是贺龙的120师与肖劲光的陕甘宁留守兵团。
晋绥解放区是贺龙的120师358旅发展而成的,1945年8月,组建晋绥野战军,下辖部队包括:第358旅、独立第1旅、独立第2旅、独立第3旅,独立第4旅、独立第5旅。1946年9月,中原突围的第359旅回到陕甘宁解放区,归入晋绥野战军建制。
1946年11月,晋绥野战军整编成三个纵队,第1纵队(8300人):第358旅和独立第1旅;第2纵队(8600人):第359旅和独立第4旅;第3纵队(15000人):独立第2旅、第3旅、第5旅,整体整编思路就是老部队带新部队,虽然有第3纵队辖有3个旅,但是战斗力没有第1纵队与第2纵队强。
1947年7月,晋绥野战军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组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担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建制包括:第1纵队,第2纵队,教导旅和新编第4旅,全军共2.6万余人。
1947年10月,晋绥军区的第3纵队与第4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军建制,教导旅与新编第4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西北野战军下辖5个纵队(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第4纵队,第6纵队),全军共8万人左右。
1948年7月,晋绥军区独立第10旅、独立第12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晋绥军区独立第11旅、独立第14旅和骑兵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整编为第一野战军,全军原来7个纵队改编为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军,
晋绥解放区的部队:独立第1旅,第2旅、第3旅,第4旅,第5旅、第10旅,第11旅,第12旅、第14旅,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新编第4旅,警备第1旅,警备第2旅
第1纵队:第358旅和独立第1旅
司令员:张宗逊(上将)/贺炳炎(上将),政委:廖汉生(中将)
第2纵队:第359旅和独立第4旅
司令员兼政委:王震(上将)
第3纵队:独立第2旅、独立第3旅、独立第5旅
司令员:许光达(大将),政委:孙志远(中央财委第二办公厅主任)
第4纵队:警备第1旅,警备第2旅
司令员:王世泰(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委:张仲良(甘肃省委书记)
第6纵队:教导旅与新编第4旅
司令员:罗元发(中将), 政委:徐立清(中将)
第7纵队:独立第10旅、独立第12旅
司令员:彭绍辉(上将),政委:孙志远(兼)
第8纵队:独立第11旅、独立第14旅
司令员:姚喆(中将),政委:王震(兼)
第一野战军实际的核心是红二方面军,主力部队就是120师的385旅与386旅,张宗逊只是代理卢冬生的385旅旅长,后来卢冬生发生意外,张宗逊升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所以原红2军团贺炳炎接任第一纵队司令。
肖克是120师副师长,先是在晋察冀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后来就调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就是一直没有回到老部队,他的老搭挡王震在一野兼了很多职务。
第一野战军组建后,在彭德怀、张宗逊,王震、许光达、贺炳炎、彭绍辉等著名将领的指挥下,历经西北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河西走廊追歼战、宁夏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