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_圣人出现需要几代

时间:2023-04-28 10:58:17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千百年来古人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标准, 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立德立功立言。能同时达到这样三个标准的人,就被称作三立完人。符合这三大标准的人只有三位,诸葛亮、曾国藩、王阳明。

千百年来古人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标准, 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立德"“立功”“立言”。能同时达到这样三个标准的人,就被称作“三立完人”。符合这三大标准的人只有三位,诸葛亮、曾国藩、王阳明。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释道,创立阳明心学,是宋明理学的一座高峰,一位真正的大儒。

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_圣人出现需要几代

他首先是一位大儒,一个标准的文人。他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他还是一个军事家,用兵如神。只用了几个月的功夫,就剿灭了祸害江西十几年的土匪;仅仅四十二天时间,他就平定了一场精心筹划了十几年的叛乱。但是,如果仅仅以“文武双全”来概括王阳明,显然是不够的,他还是一位圣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王阳明去世后,他的心学成为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很多中外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蒋介石,日本的稻盛和夫、东乡平八郎等等,全都是阳明心学的粉丝。蒋介石曾经感慨,日本人只是窃取了王阳明哲学的一小部分,就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成为一个称霸的民族。

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_圣人出现需要几代

培育圣人的土壤,靠的是祖辈的积淀我们通常说,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那么,一个圣人的出现又需要几代呢?事实证明,圣贤是没法培养的,得好几代家族传承与文化熏陶。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看王阳明的祖辈都是什么样的人就明白了。

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_圣人出现需要几代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真的要算起他家的祖宗,那就是王导的堂侄子,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王阳明的六组王纲学问高,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还未发迹之前,跟他私交很不错,彼此赏识。此外,王纲还很有治国之才,洪武四年,受刘伯温举荐,大受朱元璋赏识,被封为兵部郎中。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后人尊称他为“龙山先生”。王华人品好,学问好,名气很大,就连当时臭名昭著的大太监刘瑾也很仰慕他,可王华根本不屑于和他打交道,没有理他。

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_圣人出现需要几代

王阳明出身名门,祖先都是有节操、有品行、有学问的人,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熏陶。尤其是他的祖父和父亲,对他影响非常大。强大的文化基因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为王阳明成为圣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少年王阳明:天下第一等事是成为圣人王阳明打小就有神童的美名。

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_圣人出现需要几代

有一次,王阳明问私塾先生:“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天底下第一等人物?”先生说:“像你父亲那样,高中状元,光宗耀祖,那便是天底下第一等人物。” 王阳明又问:“可是每隔几年就有人中状元,状元哪能算得.上第一等人物呢?”先生被问得哑然失笑,就反问他:“照你这么说,你觉得什么是天下第一等人物呢?”王阳明说:“成为圣人”一个12岁的小娃娃,说他长大后要干什么,说当将军当状元,都在正常范围,就好比今天的小孩说自己长大后要当宇航员当科学家。“当圣人”不是个天大的笑话么?事实:上,做圣贤,才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过去人们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学问道德,今天的人读书完全是为了装点自己,好追名逐利。

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_圣人出现需要几代

宋代以前,儒生参加科举考试都是为了加官晋爵。宋代以来,有人开始反思儒学,比如程朱理学的程颢等人,他们就强调,做学问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要追寻孔孟之道的根本,学圣人之道,才是儒学的最高理想。所以,王阳明12岁就立志当圣人,这不是小孩信口雌黄,而是立志存高远。

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_圣人出现需要几代

格竹子失败,沉溺于五大爱好之中虽然打小就被叮嘱要好好念书,但王阳明并不是一个书呆子,思维很活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所以,他什么书都读。才十四岁就开始看兵法书了。在他转投圣人之学之前,走了不少弯路,按他的好友湛甘泉的说法,是曾经沉溺在五种爱好之中:一是崇尚武力,有任侠之气;二是喜欢骑马射箭;三是写一些辞藻华丽却没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四是求仙问道;五是学习佛教。从正统的儒家看来,这些爱好都不是做圣人的正道,都是误入歧途。

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_圣人出现需要几代

明朝时,朱熹的理学是国家的标准学说,是官学,正统的意识形态,不容反对不许质疑。青年时期,王阳明也把朱熹所有的著作找来读了一遍,然后和一位小伙伴一起热烈地讨论,怎么样才能成为圣人。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要成为圣人就必须掌握朱熹说的“格物穷理”。于是,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就打算从庭院里的竹子下手,从竹子里格出一个天理来。两人对着竹子日思夜想,像老僧参禅般静坐,结果劳累过度病倒了,格竹子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