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京海之争是怎么回事_京海之争的历史事件

时间:2023-04-30 09:59:34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前几年,周立波和郭德纲曾发生过咖啡与大蒜的争论。 其实类似这类争论和争议,由来已久,发生过多次,这些争论中,数1933年由沈从文发文引起的那次南北文学之争最为著名,因为

前几年,周立波和郭德纲曾发生过“咖啡”与“大蒜”的争论。

其实类似这类争论和争议,由来已久,发生过多次,这些争论中,数1933年由沈从文发文引起的那次南北文学之争最为著名,因为上海和北京是南北方的代表城市,加上论争的双方大都生活在这两个城市,所以,这次争论冠以了“京海之争”,“京海之争”,即可以解读为上海和北京文学之争,也可能诠释为海派和京派之争。

京海之争是怎么回事_京海之争的历史事件

事情的脉络是这样的……

1933年10月18日,已发表《石子船》等多篇小说、与张兆和已结婚,在山东大学任教的沈从文发表了《文学者的态度》一文,文章中,他把上海那些寄生于书店、报馆、官办的杂志的作家,和北京那些寄生于大学、中学,以及种种教育机关中的作家,称为“玩票白相的文学家”,他认为:作者的态度,若永远是票友与白相人态度,则对中国文学理想的伟大作品之产生将毫无帮助。

沈从文本意以及文章思想的表达,均无褒抑哪方,更无挑起南北争斗的意愿,但好事者还是从语气和指代中发现了差别,认为沈从文《文学者的态度》一文就是指向海派的发难之作,至此“京海之争”战火燃起。

1933 年 12 月 1 日,笔名为苏汶、杜衡的作家戴克崇针对沈从文的文章,发表了《文人在上海》的短文,文中对沈从文将上海文人称为“海派”表示了不满(说明:那时,海派一词还未脱敏,确实有歧视的意思),同时为上海作家进行了辩护。

针对戴克崇的指责,沈从文有些生气,不久就又发了一篇驳斥戴克崇观点的《论“海派”》的文章,这篇文章不像第一篇那样还有所顾忌和保留,压抑着情绪,这篇文章火力全开,毫不客气的历数了海派文人的所谓秽行,并将这些行为指责为“玩票白相”。

此后,京沪两地许多文学大家也都参与其中,鲁迅、曹聚仁、师陀、徐懋庸等均发文表达观点,一向说话犀利的鲁迅认为“‘京派’是官的帮闲,而‘海派’则是商的帮忙”。

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的这段文学公案,别的成果难以量化和显现,但有一个突出的成果就是将“海派”一词脱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