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古人为什么十分忌惮霾的发生_什么原因

时间:2023-05-01 11:24:56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现代人谈霾色变,殊不知在古代,雾霾同样不遭人待见。尤其是迷信的古代皇帝,更是十分忌惮雾霾。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尤以北京为甚。有人根据史料的记载推断,在明清以

现代人“谈霾色变”,殊不知在古代,雾霾同样不遭人待见。尤其是迷信的古代皇帝,更是十分忌惮雾霾。

古人为什么十分忌惮霾的发生_什么原因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尤以北京为甚。有人根据史料的记载推断,在明清以前中国很少有雾霾天气,原因有二:

一是明清之前的城市规模不大,雾霾的成因较少;

二是明朝正处于“小冰河时期”,这种自然原因导致雾霾越来越多。

笔者认为,这个推断是缺乏说服力的,推断者未免有些想当然了。

虽然史料中很少出现“雾霾”这两个字,但这并不证明古代雾霾天气较少。由于古代的科学体系不完善,所以各式各样的气候仅会出现在一些卦书、相书中,如《五行志》。此外,“霾”这个字被应用的时间较晚,首次出现是在《新唐史》中。在此之前,雾霾这种现象也发生过,不过时人并不将其称作“霾”,而是用“夜妖、恒阴、晦暝”这些比较有玄幻色彩的称呼。

古人为什么十分忌惮霾的发生_什么原因

《汉书》中记载了发生在汉宣帝时期的一起雾霾事件:

刘贺登基后不久,出现了持续多日的阴天,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人们都无法看见日月。在此期间,刘贺想要离开皇宫,正当他的龙辇驶出宫城时,大臣夏侯胜拦在车驾前,对刘贺说道:“陛下万万不能外出,天久阴而不雨,这就是大臣谋反的征兆啊!”刘贺根本没当回事,反倒说夏侯胜妖言惑众,把他关了起来。

无独有偶,大将军霍光当时正有谋反的打算,听说了这件事后被吓得面如土色,以为是自己的盟友张安世泄密。为了查清真相,他亲自见了夏侯胜一面,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夏侯胜解释道:“在《洪范五行传》这本书里,有常阴天气里皇道有变,会有人以下犯上的说法。当着陛下的面,这话我不敢明说,只能旁敲侧击说有大臣要谋反。”

霍光听完这番话后,十分惊讶,从这以后他非常笃信术士。没过几天,霍光等人果然废黜了昏君刘贺,正应了“常阴”的预言。

古人为什么十分忌惮霾的发生_什么原因

为了证实夏侯胜所言非虚,《汉书》的作者还引用了《易传》里关于三种异常天气的解释。

这三种异常天气,分别为:蜺、雾、蒙。

对应现在的天气,蜺是彩虹,雾就是雾,蒙就是霾。古代术士认为,“蒙”有许多种,不同的“蒙”预示着不同的事件。例如,出现普通的“蒙”,说明有大臣以下乱上;出现“上蒙下雾”的天气,说明君臣相互猜忌,唯有起风三次才能化解这场危机;出现“白蒙”,说明大臣无功受禄;出现“黄蒙”,说明大臣抢功;出现“赤色蒙”,说明大臣向皇帝邀功请赏。

古人为什么十分忌惮霾的发生_什么原因

在古代发生在雾霾天气的怪事数不胜数:

例如,唐天宝年间,虢州地区在一场大雨后出现了雾霾,雾霾散去后,人们发现当地的女娲墓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直到七年后的某个晚上,濒河地区的老百姓听到风雷之声,早上起来发现空地上出现一座女娲墓。在古代占卜中有“冢墓自移,天下破”的说法。不过,以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无限接近于零,基本可以断定这是好事者杜撰的。

总而言之,在古人眼中,雾霾是一种大凶之兆。《后汉书》称,在光武中兴以后,这种天气就不再出现了。实则不然,在汉顺帝时期就曾出现雾霾,当时有大臣向朝廷汇报了雾霾情况:“正月以来,阴闇连日。久阴不雨,乱气也。得贤不用,犹久阴不雨也。”

古人为什么十分忌惮霾的发生_什么原因

相传,金哀宗登基时,也出现过雾霾天气。当时,金国刮起了飓风,将民房上的瓦片都掀飞了,紧接着天空中出现黄色的雾霾,人们连太阳都看不到了。当天晚上,太后便做了一个怪梦,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跟在她的身后,向她乞食,太后十分厌恶。为了解梦,太后找到了相师,相师称:“太后是一国之母,老百姓有诉求,当然会对太后倾诉。”听完这番话后,太后立即命人在京城摆设粥棚,向老百姓施粥。

在明清两朝,雾霾天气出现得比较频繁。每次出现雾霾天气,皇帝都会让百官斋戒三天,并禁止民间屠宰牲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感动上天,让上苍降下雨水驱散雾霾。毕竟,史料中的描述太过骇人,雾霾一旦出现就会出现各种政治风波,为了让雾霾早日散去,明清皇帝只能寄希望于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