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不是政治的牺牲品_你怎么看
很少有古代武将能像关公一样,在后世留下如此瞩目的光辉,以至于现代人一旦看到“忠义”二字,首先想到的就是关二爷。
的确,至少在小说中,关公的战绩十分耀眼,颜良文丑这种级别的武将,关公能轻松击败。耀武扬威的华雄,关公只用了几分钟就摘下了他的脑袋。可以说,在当时只要是蜀国的对头,都吃过关二爷的亏。
然而,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大将,怎么就在马忠这个阴沟里翻了船?
马忠是何许人也?东吴的无名末将,估计他在战场上通报姓名时,压根没人听过这号人物。别说马忠本人了,就连他的老大潘璋,以及吕蒙等更大的上司,他们的名声加在一块都比不上关二爷。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就是这样一个比杂兵高不了几个级别的小将,在麦城一战中捡了个大便宜,生擒了令吴、魏胆寒的敌将关云长。
我们知道,虽然从名义上,蜀国的老大是刘备。不过,领兵的关羽、张飞以及主持国政的诸葛亮都是这个国家的顶梁柱。蜀汉之兴起,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力。刘备及其部下用了几十年时间,直到汉中一战中,魏军被全线击溃,刘备锁定了胜局,这才奠定了蜀汉基业。三分天下后,虽然刘备的地盘不大,兵力也与其他两方有很大差距,但由于蜀汉有天生的地理优势,加上刘备手下兵强马壮,人才无数,所以蜀汉足以与其他双方分庭抗礼。
不过,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后的刘备,竟做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那就是将镇守荆州的关羽军团调遣到北方,进攻曹操。
按理说,荆州驻防兹事体大,刘备为何要轻易地将关羽调出呢?
刘备取得荆州付出的代价,相信各位看官都比较清楚,实在无法理解刘备为何做出这番部署。除此之外,刘备将自己的老本赌在北征上,却未给予关羽任何支援。抛开局势不谈,单论刘、关二人的私人关系。
难道刘备没考虑过二弟的安危吗?为何会让他只身犯险孤军深入呢?
结果,年近花甲的关羽,带着一支人马深入北方,先后遭遇了敌方上将曹仁、徐晃、于禁。这场战争耗时三个月,虽说取得了杀庞德、败于禁、水淹七军的战绩,但曹仁仍凭借坚固的襄阳城,拒蜀军于城下,使蜀军未有寸进。
屋漏偏逢连夜雨,趁着关羽与敌军打起了拉锯战,东吴立即参与了这场战争。由于关羽太过深入,所以只能任由吕蒙轻而易举地拿下荆州,进而北上与曹军夹击关羽。值此之际,关羽被逼入绝路,在两军夹击下难以支撑,最终非但军队被全歼,连父子二人的性命也丢掉了。自关羽率兵离开荆州,直到这位名将被杀,仅过了四个月时间。
在这四个月时间里,蜀国一方并未派出支援。按理说,位于上庸的孟达、刘封理应派出一支人马,支援这支王牌军,可这两人并未响应此次北伐。除此之外,张飞、马超、赵云这些大将也没有丝毫动静,仿佛他们根本不知道关羽北征。在这几个月时间里,作为领导人和总理的刘备、诸葛亮,没有发过任何一封“中央电报”,更别说亲临前线犒劳这支精兵了。
在小说整整五章的篇幅中,我们只能看到关二爷在前线上冲杀,与魏吴两路人马玩命,却看不到蜀汉其他将领的身影。且不说擅长用兵的诸葛亮,刘备不是一向仁慈吗?他怎忍心看自己的义兄弟一大把年纪了,仍孤军深入,在战场上拼杀,至死方休呢?
读起关羽的死亡,颇有几分“阴谋论”的意思。明眼人一看便知,蜀国的战略部署就像是把关羽推进了火坑一样。不过,由于小说的论调是“尊蜀贬魏”,所以我们看不到书中有任何指责刘备的地方,反而在关羽死后我们看到书中出现许多关于关公显灵的狗血桥段。人都身首异处了,鬼魂再怎么显灵,再怎么托梦,神像再怎么眨眼,又能改变什么呢?
那么,刘备、诸葛亮安排的,从偷袭樊城乃至后来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究竟是怎样的用意呢?
笔者只能理解为,平日里关羽素来不听丞相的调遣,以至于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想让他吃点亏,却没想到关羽命丧前线——玩砸了。至于刘备,我想他在这起事件中完全是个糊涂蛋罢了。
究竟关羽是不是政治的牺牲品?时至今日,我们已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