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怎么形成的_京剧成为国剧的原因有哪些
经常在网上听人说,京剧之所以成为国剧,那是因为它生在北京,如果我国的首都是其他地方,那国剧指不定就换了呢。其实京剧成为国剧,还真不是因为它生在北京。
我国有三百多个地方剧种,现如今已经受到地方保护的有两百多个,然而这些剧种无论是哪一个单独拿出来,都不能跟跟京剧比高低。在这几百个剧种中,京剧的剧目数量、表演程式、影响、辐射地域都是最大化的。
比如有的人说评剧、越剧、黄梅戏都挺好的,但是这些剧种在过去都叫“半班戏”,意思是它的行当不全,生旦净末丑,它只能演生旦,净末丑基本没有。
比如有人说秦腔、豫剧观众多,的确,秦腔和豫剧观众是挺多的,秦腔在西北五省影响力无与伦比,豫剧则基本上覆盖了全国的范围。但秦腔由于方言原因,出了西北很少有听的,而豫剧则是多在农村,城市里也很少有人听豫剧。
其实京剧之所以能成为国粹,这跟它的璀璨历史是分不开的。
我在前几篇文章中,几次提到“花雅之争”,其实戏曲界的花雅之争结束的标志,就是诞生出了京剧(那时叫皮黄戏)。
京剧是南方剧种到了北方,针对北方人的喜好而开创的,可以说这京剧里头的特色既有南方的温婉,又有北方的豪爽。在它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清朝的一些达官显贵。
在清朝,最喜欢京剧的一个显贵就是慈禧太后。
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对京剧的推动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中,如果说慈禧太后是第二的话,那么没人敢说第一了。
慈禧爱戏到什么地步了呢?她把剧本当史书读,在皇宫里设京剧科班,专门培养一批人给京剧改戏、编剧本。在慈禧太后的带动下,朝廷的文武百官也就跟着研究起戏来。一个王朝的统治阶级都喜欢京剧,京剧能不火吗?
京剧的剧目繁多,行当齐全,唱腔优美,做派规范,并且覆盖全国各省份。前面说豫剧覆盖面广,实际上京剧覆盖面更广,有豫剧的省份一定有京剧,而有京剧的省份不一定会有豫剧,比如上海、浙江、福建等。
京剧并不像一些地方戏那样,只重视生行旦行,而是各个行当都很重视。京剧中有几千出戏,不管是青衣、花旦、老生、小生,还是花脸、丑角,都有很多剧目供他们演出。
京剧名家众多,流派也很多,这也是任何一个剧种都无法比拟的,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四小名旦、四大名伶等,这些都创下了自己的流派。而其他剧种就没有这么多流派了。
尽管京剧只有两百年的历史,还是个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剧种,但它却在这么短时间内,创造了这么多辉煌,并且将这么多地方戏都给比下去,它能够成为国剧也是理所应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