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鞋子是怎样的_古代鞋子的发展史
我们现在出门,都是要简单的有个服饰鞋帽的搭配,这些都是大家生活中的必需品。
鞋子可以追溯到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那时候就出现了用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穿在脚上的它,看起来不起眼,常常被忽略。
但其实鞋文化在我国地位还是蛮高的。从古典经籍对鞋的规定特别严肃而认真可以看出。沈德潜《古诗源》载:"行必履正,无怀侥幸。
鞋子的产生最初的目的肯定是保护双脚。我们按达尔文的进化论,人们是从猿猴进化而来,逐渐是双脚直立行走。
在最古老的时期,人们从事生活生产,免不了长途跋涉,与艰苦的环境作斗争,脚上便会磨起厚厚的茧。古人充满了智慧,为了保护双脚,开始用动物的皮毛和植物根茎裹脚,既坚韧耐磨又可以御寒保暖。这是最初的原型。
夏商周时期,中国处于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所穿的鞋子大多是用动物皮或者丝缕制成的,而奴隶的鞋则是用粗糙的麻、树皮或者干草制成的。
在3000多年前编写的《周易》上已出现了代表鞋的"履"字。战国时的孙膑因为被宠涓敲碎了膝盖骨,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发明了高皮绚,即后来的靴子,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一双2000多年前的皮绚。
汉代布锦鞋慢慢流行起来,鞋底鞋帮分明,鞋尖上翘,魏晋时期的布锦鞋开始出现花纹,更具观赏性。
到了隋唐时期,鞋子第一次被允许出现在朝堂之上,并且鞋子走向市场化,制鞋业开始出现。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方便管理,还给鞋子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足衣。
宋代亦普遍流行皮制的皮鞋,男性多穿小头皮鞋,女性多为圆头、平头或翘头,上面也饰各式花鸟图纹。
辽朝时期,女真族等入侵中原,所以鞋服都渗透着游牧民族草原文化,鞋头高跷,鞋底扁平,不少女性穿起来还有增高的作用,显得更加苗条。
清朝时,由于满族属于北方游牧民族,靴子被定为官鞋。满族女子喜欢穿一种带高底的"旗鞋",人们习惯称其为"花盆鞋"或者"马蹄鞋"。当然大部分汉族人在穿鞋方面一直保持原有的风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鞋子发展到现在不只是满足基本需求,开始关注健康穿鞋问题。因为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也会有损健康,甚至会引发多种疾病。
所以要注意:鞋的后跟高度要合适,鞋的松紧要恰当,鞋的用料要讲究透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脚下,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