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攻南京之役有多惨烈_太平军攻南京之役的惨烈概况
南京城在我国的位置非常重要,除了人文价值外,其军事价值也不容忽视。
作为曾经的明朝古都,南京城在明清时期一直保持着军事重镇的角色,可以说凭借南京城就可以以十分之一的势力与敌人抗衡,因此南京城也成为了太平军的重要战略目标。
在太平军攻下武汉三镇后,立刻集结所有兵力向南京城(清朝改名为江宁)进攻,可此时的南京城,却处于一片悲伤的气氛当中。
双方无论是士气还是实力都不在一个档次,这也注定南京城中的守军将会迎来悲惨的结局。
太平军的准备
太平军是清朝乃在整个封建时期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因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外加出色的战略指挥。
从金田起义开始,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可想要完成最后的目标:推翻清王朝,必须以“国家”的形式进行抗衡。
这也意味着太平军必须定都,以此和清朝分庭抗礼,经过选择,太平军将目标放在了南京城。
古代意义上的南京并不是现在的南京城,那时的南京意味南方的京城。
例如在东汉时期,南京的位置是现在的南阳,而唐代时期的南京则是现在的成都。
我们所熟悉的南京城,是在明朝时期正式确定的,南京城始建于元朝,在洪武26年正式完工,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一个都城,也是一个规模非常大的战略城市。
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城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独立的防御能力和建筑布局,是标准的战略性城市。
同时,南京城在我国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相当于某种程度上的南北分割线,占领南京,可以威慑整个南方地区。
因此由南方起家的太平军,在第一时间将定都的目标放在的南京。
对于太平军来说,占领南京有三大好处。
第一点自然是有一个相对坚固的根据地,可以帮助太平军进行更好的发展,即使面对清军的进攻也可以保证后方的安全性。
第二点则是威慑力,在占领南京后,正式代表天平军可以和清朝南北分治,相当于直接划走清朝一半的人口、土地、资源等。
并且是较为富饶的南方地区,这对于太平天国来说至关重要。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身份问题。
南京曾是明朝的都城,是我国封建时期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时代,太平军占领南京,相当于汉人政权再一次建立。
通过血统的影响,可以对清朝进行不断的蚕食,最终像明朝一样,将清朝赶回草原地区。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太平军将南京当做自己的进攻目标都是正确的选择。
为了达到这一步,太平军也付出了不小的努力,接连攻下周边区域,使太平军可以将势力范围连成一片的同时,对南京形成合围之势。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是对南京的最后进攻了,不过太平军没有想到,进攻南京要比他们想象中简单的多。
南京守军的劣势
从太平军的一系列准备来看,他们对进攻南京这件事非常的慎重,此时太平军的部队经过多次战斗和不断整合,整体的数量与质量早已今非昔比。
不仅可以分为陆师与水师两大部队,整体战斗人员也接近30万人(对外号称50万)。
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军,清朝方面自然也不会马虎,从武昌到南京先后布置了多条防线。
可遗憾的是这些防线对太平军的因影响微乎其微,不仅没有限制太平军的脚步,还间接帮助太平军更加的壮大。
在一系列的战斗中,太平军缴获了大量的金银、枪炮、粮草,士兵数量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来到南京城外时,太平军的整体数量已经超过了70万,可谓来势汹汹。
而反观此时的南京城,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如果太平军提前得知南京城内部的情况,或许不会选择强攻,仅仅是围困就能拿下南京城。
当时南京城的最高负责人是两江总督陆建瀛,这位仁兄虽然官职不小,可却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
他来到这里的原因是前线一路溃败,才退回这里进行防守,而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威风凛凛的两江总督,只是一个被吓破胆的胆小鬼。
根据记载,他在来到南京城后,立刻部署重兵将自己的府邸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只不过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谋划南京城的防守。
在自己的府邸当中,这位两江总督一心不闻窗外事,对于南京城的防守、政务等一概不管,拒绝见任何人,仿佛诺大的南京城与他没有一点关系。
南京城职位最高的官员却是如此表现,让整个南京城的守军都生出了怯战之意,江苏巡抚甚至干脆逃离的南京城。
如果不是南京城的守城将军还在坚守,南京城可能会被百姓主动打开城门投降。
除了士气之外,南京城的守城战士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由于清朝在其他防线布置了很多兵力,南京城并没有多少守军,真正具有战斗力的,不过几千八旗兵而已。
如果不是守城将军拼命招揽壮勇,或许整个南京城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守军,可由于守城将军的职位不够高,再加上南京城内人心惶恐,不管如何招揽,壮勇的数量始终不够。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军发动了进攻。
第一次战斗属于双方的试探性攻击,太平军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只是对南京城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
因此在试探过后,太平军选择用智取的方式进行进攻,他们扮成清军的样子来喊城门,希望可以短时间内打开城门,给大军开辟通道。
不过由于太平军早已开始不留辫子,发型方面很难完全遮盖,因此计谋被识破。
看到这一幕,负责战斗总指挥的杨秀清也不想了,立刻发动大军对南京城进行强攻,这也成为了南京城历史上最惨烈一幕的开始。
血腥的南京城
在上一次“智取”失败后,杨秀清痛定思痛,他意识到想要通过计谋攻下南京城并不简单。
可一味的强攻也不是办法,即使太平天国人多,也不能白白消耗,因此他选择了“暗度陈仓”。
一方面,他派遣大军从多个方向对南京城发动进攻,不过攻击力度并不大,只求鏖战,不求胜利,所有这次进攻虽然声势浩大,可实际损伤并不大。
而在另一方面,他派遣了一部分由矿工组成的队伍朝着南京城发现挖掘地道。
由于天平军不断进攻,挖掘地道的行为并没有被南京城的守军发现,直到这只队伍将地道挖到了南京城脚下,用炸药在城墙上炸开了足足两丈宽的缺口,南京城的守军才发掘大事不妙。
此时,固若金汤的南京城,出现了一个足以通过的缺口,这让太平军看到了希望。
经过不断的厮杀,太平军直接杀入了南京城当中,而其他将领也增加了进攻力度,南京城外墙彻底失守。
南京守城将军只能带着一部分剩余的八旗兵进入宫城继续防守。
此时南京城内早已乱作一团,随处可见残缺的尸体,血液几乎染红了南京城中的每一块地砖。
南京城内的平民死的死、逃的逃,太平军长驱直入,将剩余的守城士兵团团围住,接下来就是最后的决战了。
由于剩下的都是精锐士兵,这场战斗打的无比艰难,最后还是太平军还是靠着城墙下死伤的尸体不断增高,才踏上了城墙,将这些八旗兵斩杀殆尽。
这一战,虽然有诸多优势,可太平军还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仅仅战死的士兵几乎达到了十万人,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整体的伤亡比至少是南京城守军的三倍以上。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
由于太平军在战斗过程中很有针对性,在攻入南京城后,太平军将所有的旗人斩杀殆尽。
无论是战斗战斗的士兵,还是具有旗人血统的普通居民,全部死于刀口之下。
不过最惨的还是参与守城的那些八旗兵,几乎没有完整的尸体,受伤和被活捉的八旗兵,都被处以残忍的刑罚来威慑众人,死状凄惨。
除了旗人外,南京城内的普通居民也不好过,他们虽然没有被直接杀害,可他们的财产、粮食、房屋等全部消失。
不是成为太平军的收获,就是被太平军焚毁,曾经十分热闹的南京城,此刻除了残垣断壁,便只有血流成河。
如果不是这里会成为太平军未来的都城,南京很有可能会不复存在。
南京城的结局虽然十分凄惨,可在战争当中,这就是宿命,大战在即,不是获胜就是失败。
清朝与太平军两虎相争,必然会以一方的彻底失败而结束,只不过在结束之前,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命赴黄泉。
而南京城的失守,也只能怪当时清朝的军事布置错误,让南京城陷入了绝境。
按照南京城的防守能力来看,如果南京城的守军超过十万,且火炮武器与粮草充足,太平军想要攻克南京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毕竟太平军虽然人数众多,可军事素养较低,个体战斗力非常差,而反观清朝的军队。
虽然八旗兵此时早已被大量腐化,可真正能够走上战场的八旗兵确实非常厉害。
例如当时的守将祥厚,关于他的记载中曾描述:“祥厚手刃数贼,身被数十创,死之”,说明他在各种绝境下,依然可以发挥出以一当十的战斗力。
无独有偶,江南提督福珠洪阿的记载中也写到:“巷战两日,杀贼甚多”,不过可惜的是,如此勇猛的将士终究抵不过数之不尽的太平军。
对待这些敌人,太平军显然也不会客气,当时南京城中的所有旗人都没有好下场。
,在战斗爆发阶段,每一个旗人几乎都被砍成碎尸,而那些被俘的旗人,大部分都遭到了肢解等酷刑,可见当时战斗的残酷。
结语:
太平军攻占天津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将太平天国运动推向了高潮。
在那之后,太平军已经不是单纯的农民起义,而是相当于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
在后续的战斗中,由于内部出现了问题,太平军节节败退,遭到了清朝血腥的屠杀,与之相比,南京城的惨状或许只是一个“小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