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怎么繁殖_黄鳝发育繁殖的过程
黄鳝是亚热带的鱼类,在农村又被称为鳝鱼、田鳝、长鱼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有很大的养殖密度,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鳝的整个生活都在水中完成,因此,水环境对黄鳝的生长、发育、繁殖有很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生态可以促进黄鳝的生长繁殖。
一、黄鳝的繁殖习性
1、黄鳝的性逆转时间不固定
黄鳝从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都为雌性,产卵以后,左侧的卵巢逐渐退化,而精巢开始发育,此为间性阶段,之后为终身雄性。黄鳝的性逆转从何时开始不是统一的,性逆转是在完成1个或1个以上生殖周期的产卵后的转变并不一致。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长24厘米以下的个体全为雌性;全长24~30厘米的之间的雄性占5.2%;全长30~36厘米的个体雄性占41.3%;全长36~42厘米的个体雄性占90.7%;全长42厘米以上的全为雄性。 2、成熟年龄和产卵的季节
雌性黄鳝通常1年的体长在20厘米左右,就代表已成熟。但要在完成1个或1个以上的生殖周期后经过性逆转才能转变成雄性黄鳝。繁殖季节在5~9月,以6~7月最旺盛。
产卵时,雌鳝先吐泡沫在洞口堆积,形成浮巢,然后将卵产于泡沫中,受精卵借助泡沫的浮力就会浮出水面。雌性黄鳝有护卵的行为,但在养殖过程中发现雄性也有护卵行为。
二、黄鳝的发育分期
黄鳝的怀卵量较小,产卵量也很少;由于收集到天然水域的新鱼性腺发育不同步,催产操作时比较困难,剂量大,效应时间长而且不一致,较难掌握采卵时机,产后亲鳝损失大。因此,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很难达到规模化的养殖要求。而通过人工催产、自然产卵或调控生态因子,控制放养密度和强化培育,黄鳝也能自然产卵繁殖,在养殖上是获得种苗较好的途径。
黄鳝的繁殖习性很特殊,它的生殖腺左侧发达,但右侧已退化,卵巢和精巢各个时期的发育状况也不一样。
1、卵巢的发育分期
1期:卵巢乳白色,透明,细长,肉眼看不到卵粒,还不能分辨雌雄,用解剖镜观察可见透明细小的卵母细胞,卵径有0.08~0.12毫米。当黄鳝长6厘米时,可以看到卵巢。 2期:卵巢仍为白色透明,但比1期要粗,肉眼看不到卵粒,解剖镜下可见到0.15毫米左右的卵母细胞。体长约15厘米左右的黄鳝体内可以看到卵巢。 3期:卵巢变为淡黄色,肉眼可以看到卵粒,解剖镜下可见圆形或不规则的卵母细胞中充满了黄颗粒,卵径为0.15~2.2毫米,此时的黄鳝体长达到了15~25厘米。 4期:卵巢明显粗大,卵粒明显增大,大小不一,颜色也由原来的淡黄转变为橘黄色,解剖镜观察可以看到卵母细胞中充满了卵黄颗粒,核已逐渐边移,卵径达到了2.2~3.4毫米,此时的黄鳝体长为15~30厘米。 5期:卵巢粗大,里面充满了橘黄色的圆形卵粒,卵粒内有游离状的卵黄球,卵径达3.4~3.7毫米,此时卵已成熟。 6期:成熟卵已排出,卵母细胞开始退化,卵黄颗粒胶液化,卵膜上产生皱折、断裂,与滤泡区脱离,滤泡膜增厚。 2、精巢的发育分期
三、黄鳝的性周期和生殖力
黄鳝的成熟期为1冬龄,这一次成熟的个体是雌性。从黄鳝的性腺发育来看,黄鳝可以多次产卵。从年龄结构来看,1、2龄鱼的雌性多于雄性,3龄鱼的雌雄比例接近,4、5龄鱼的雌性明显少于雄性,6龄鱼基本为雄性,雌性个体极少。
从全年各个季节来看,1~7月份由于上一年繁殖的黄鳝达到成熟成为新的生殖群体,因此,雌性较多。到了8月份产卵过后,间性和雄性居多,9~12月份雌雄个体各占50%左右。根据在养殖中的观察,一部份个体一年能产两次卵,而大部分个体一年仅产一次卵,黄鳝即使在同一水域中性逆转年龄和产卵次数都不一致。
怀卵量的大小决定了黄鳝的繁殖能力,全长在20厘米时,怀卵量约200~400粒,全长在40厘米时,约为400~800粒,黄鳝的产卵量和怀卵量有较大的差异。
四、环境因素对黄鳝的发育产生的影响
黄鳝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生态条件。在性腺发育、成熟、产卵的过程中,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如果缺少了某些条件,就会导致性腺发育受到抑制或阻碍,甚至停止产卵。因此,在发育阶段,内外在因素必须连续协调作用下才能顺利完成繁殖过程,而不是某一个因素单独起到作用。外在因素主要是和环境有关,包括营养、密度、温度、光照、水流、盐度、溶解氧和卵的附着物等。
小结:黄鳝具有极为罕见的性逆转生理现象,从孵出到产卵都是雌性个体,但产卵以后,卵巢就会慢慢转化为精巢,以后就变为了雄性。几乎所有的雌性黄鳝到了成熟期开始产卵,无一例外的变成了终身雄性,因此黄鳝只能从雌性转变为雄性,而不能从雄性转化成雌性。若是在繁殖季节到来,同批黄鳝中没有雄鳝,便有部份雌性黄鳝会提前转变成雄鳝,以完成繁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