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古代考试怎么称呼_古代人考试的别称

时间:2023-05-22 10:56:24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随着高考分数出炉,各省的状元也陆续冒头。状元既让人羡慕,又让人好奇。状元一词古已有之,榜眼、探花等词也流传下来,成为读书人最喜欢的称呼。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称呼吗?

随着高考分数出炉,各省的状元也陆续冒头。状元既让人羡慕,又让人好奇。“状元”一词古已有之,“榜眼”、“探花”等词也流传下来,成为读书人最喜欢的称呼。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称呼吗?什么是“秀才”,“举人”又是什么水平呢?

古代考试怎么称呼_古代人考试的别称

自唐代至明清,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选拔官吏和人才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就是“分科取士,择优录取“之意,”科“就是”考试科目,”举“就是”推举,选举“。

唐代科举考试分为两级,即地方州县的“发解试“和中央尚书省礼部的”省试“。所谓发解,就是应贡举合格者,由所在的州县向京师进贡的粮税特产一起发遣解送至朝廷参加礼部考试的过程。州县发解试第一名叫”解元“。省试第一名叫”状元“,唐朝考试之前考生要投”文解“和”家状“,就是现在说的介绍信和身份信息,第一名的投状在皇榜首部,故称“状头”,因“元”有“头,首,始”之意,所以遂称“状元”。

古代考试怎么称呼_古代人考试的别称

宋代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科举制度,考试分为三级,即发解试、省试和殿试。州县发解试第一名自唐以来即称“解元”,中央省试第一名宋代改称“省元”,殿试第一名方才称“状元。“连中三元”遂成为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愿望,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共有17位,其中文状元14位,武状元3位,可见连中三元真是难如登天!

古代考试怎么称呼_古代人考试的别称

元代因为搞种族歧视,不提也罢。

明清两代科举成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考试时间长,次数也多,分为五级,即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我们知道明清的基本行政单位是省、府、县。因此参加县、府两次考试,合格者称为“童生”,这里的童生不是指儿童,而是指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的人。童生再参加州府学院举行的“岁试”,合格者被称为“生员”,就是书本和影视剧里常说的“秀才”,生员再参加学院举行的“科试”,合格者才能参加乡试,不合格者要受处罚甚至取消生员资格。有的人一生都在这两级门槛里徘徊,可谓“皓首穷经”,青春作古!

古代考试怎么称呼_古代人考试的别称

乡试,又称大比,就是大考的意思,也叫秋闱。三年一次,考试三场,各省组织,分别在当年的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考试合格被录取者称为“举人”,考中举人即具备做官资格,所以乡试在明清时期是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关。举人第一名被称为“解元”。

会试,又称春闱、礼闱,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举行。三年一次,考试三场,分别在当年的二月初九、十二、十五开始。考试合格被录取者称为“贡士”,俗称“中进士”,贡士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会试后一个月即三月举行。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名词。前三名为头甲,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第二甲若干名,成为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叫法和宋代一样,录取的人数也较多。

古代考试怎么称呼_古代人考试的别称

“榜眼”称呼最早始于北宋太宗时期,金榜上第一名在第一行为状元,二、三名在第二行,看上去好像在第一名左右,故称“榜眼”。“探花”称呼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并不是用来称呼第三名。新科进士放榜都在第二年的春天,此时正值京城长安杏花盛开,新科进士为了庆祝自己中第,要举办一场游园盛会,称为“杏园宴”。此时会挑选两名少年英俊的进士为“探花使”,负责去各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而这两个人就被称为“探花郎”。也就是说,“探花”只表示两榜进士中年龄最小长相最好的两个人,而非考试名次。据清代赵翼的《陔馀丛考》推测,大约从明代开始,“探花”专指科举考试头甲第三名。

古代考试怎么称呼_古代人考试的别称

到这里,你弄明白了这些有趣的称呼吗?哎,读书难,古代读书人更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