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什么选择在杭州定都_南宋迁都杭州的原因
宋朝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朝代,你说他是大一统王朝吧,他确实占据了传统的华夏文明圈的大多数地方,甚至可以这么说,除了北方的幽云十六州之外,他所控制的领土面积比过去的大一统王朝所控制的核心区小不到哪里去。
但是,如果把他看作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那就是,在他之前和之后所有的大一统王朝,在建立最初的几十年里都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上升期,文治武功基本上都能做到可圈可点。
汉、唐、明、清就不说了,建立之后的前100年基本上保持对周边的开拓,其武功之盛冠绝一时。
即使是被人广泛诟病的西晋王朝,在建立之后的最初几十年,不仅牢牢控制传统的核心区,依然能够压制住四方各族。直到八王之乱之后,才被内迁的其他民族推翻。
但是,宋朝在建立之后,除了太祖、太宗企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外,到了第3代皇帝身上就开始进入全面的收缩。以至于不要说收复幽云十六州这种开边行为,即使在澶渊之盟中已交纳岁币结束,仍然被他认为是值得称道的大功劳,所以后来宋真宗竟然前往泰山封禅。
要知道,在他之前封禅的人是秦皇、汉武,是位面之子刘秀,是建立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所以,从宋真宗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去封禅泰山了,这个非常劳民伤财的活动从此彻底结束。
宋朝的特殊性,总体上来说其实就是保守和不自信。
所以,当北宋灭亡南宋初建立的时候,南宋的建立者宋高宗赵构在定都的时候,把都城选在了杭州。
在当时看,南宋定都杭州不是一个最佳的方案。
杭州位于钱塘江入海口附近,周边无险可守,唯一的好处就是金国军队打过来之后,能够立马麻溜的坐船跑到海上去。
所以,在历史上不管是偏居一隅的小朝廷,还是大一统王朝,除了五代十国期间的吴越国和南宋之外,几乎都没有把杭州作为都城的想法。
而在当时看来,如果把都城设在杭州,对于广袤的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统治也是非常不利的。南宋定都的时候,最好的选址应该是今天的武汉,也就是当时的鄂州地区。
鄂州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周边群山环抱,水系发达,交通便利,所以有九省通衢之称。即使今天,从武汉出发到我国任意一个省,中间最多跨越两个省。
所以,如果定都武汉,既可以依靠周边的发达水系来抵御来自北方金国的进攻,同时又能够依靠宋朝水军的优势联系长江上下,对于四川盆地到长江三角洲一带如臂使指,大大提高南宋王朝的统治效率。
因此,早在南宋初期,面对北方的金国的南下,当时宋朝建立了三条防线:吴氏兄弟构筑的川陕防线,张俊、韩世忠、刘世光等人构筑的江淮防线,连接这两道防线的以鄂州为中心,由岳飞率领岳家军为主力防守的荆襄防线,而荆襄防线的核心就是鄂州,也就是今天的武汉。
所以,如果以武汉为首都,不仅能够起到对南宋三大防线的衔接作用,也能大大加强抵御北方敌人的能力。
如果南宋的皇帝有进取心,必要的时候可以从武汉发兵北上,经孝感、信阳、驻马店向北1千里,直取开封旧都,这比从临安出发近了500多里地。
而且,以武汉为首都的话,也非常便于对江西到云贵一带的南宋腹地实施开拓。
以当时南宋的综合国力,完全有条件在蒙古大军南下之前拿下云贵高原,那么蒙古灭宋就没有办法绕到大理帝国在背后偷袭了。
如果蒙古帝国和南宋正面对决,南宋就可以和蒙古帝国进行更长时间的周旋,只要再坚持个二三十年,忽必烈孙子元成宗继位后,以他保守内敛的性格,双方就会和谈,从而再次进入南北朝并立时期,为宋朝再续个大几十年没问题。
为什么赵构首都选址临安,而不是武汉?
第一,便于自保。 宋高宗建立南宋乃至于把杭州命名为临安,并无意收复失地一雪前耻,他的目的只是生存。
所以,不会选择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区作为首都,这种地方只能作为南宋防御北方强敌的根据地。
在定都的时候,赵构甚至否定了把国都设在南京的建议,而是向南后退500里将国都定在了杭州。
而且,如果金军南下,即使跨过长江流域在向杭州进攻的时候,也需要绕过跨过长江三角洲一带的水网道路,不仅能够迟滞金军进攻的速度,而且也给了宋高宗从杭州撤走的时间。
宋高宗只需在杭州上船顺江而下,不出半天就能逃到海上,届时金军只能望洋兴叹了。
如果定都武汉地区,如果防线被突破,想跑到海上躲金国人就没这么方便了。
第二,当地资源丰富。 秦朝的时候,杭州周边也就几千家人口,到了隋朝才初具规模达到15000户。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到了宋朝时期杭州周边早已经从老少边穷地区变成了鱼米之乡。
欧阳修曾经写过一篇《有美堂记》,在这篇文章中他把杭州好一顿夸,称之为“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物盛人众为一都会又能兼有山水之美。……盖10万余家。”
可见,在北宋年间当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大都会,而且人口高达数十万。
所以,虽然南宋初经过大战之后杭州一带也遭到了破坏,不过仍然具备建立首都的规模。
而且,杭州周边有大片平原,能给首都提供充足的粮食补给。就算粮食不够,也可以通过发达的水系从整个长三角地区调运粮食。
相对来说,武汉地区曾经长期作为前线,当地人口损失过大,建都的基础比不上杭州。
最终,武汉没有被作为首都的选项,而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