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特务机构有哪些_我国著名的八大特务机构
华夏自秦朝大一统以来,总共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史,所谓的帝国,就是加强中央集权,放大皇帝的权力,使得皇权成为至高无上的人间权力顶点,有一种代天巡狩的意味。而皇权过于集中,也会引发很多的不利因素,首先是皇权高高在上,容易引发很多野心家的觊觎。其次,因为皇权过于强势,就导致了皇帝和大臣们天然就处于对立面。
而为了巩固皇权,皇帝肯定会有各种想法,有时候会拉拢宦官制衡皇权,有时候是用内朝制衡外朝,还有时候是采用分封和郡县并举的政治制度,以大臣和宗室之间的矛盾拉扯,来维护皇权的统治地位。但是这些都是政治上的策略,在实际上,历朝历代皇帝其实都有一个共用的招数,那就是培养一批死士,负责监察百官,在暗处为皇帝解决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个机构扩大之后,还可以监察天下,而且谋取敌国情报为我所用,根据现在的话说,我们称这批人为特务机构,这套系统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比如美国就有很多个相关机构,英国也一样。
而在我国历史上,这条隐秘战线几乎也是一直存在的。毕竟任何一位皇帝身处高位之后,都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了维持权力的运行规矩,自然就会打造一批拱卫皇权的相关机构,接下来我们就盘点一下,华夏历史上那些最著名的特务机构。
1、校事府
校事,三国时期的一个特务机构。提起校事,大家可能首先就会想到曹魏,毕竟因为各类电视剧的原因,曹魏的校事在各种场合大放异彩。但是三国时期,校事最典型的,其实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东吴政权。
校事最开始肯定是由曹操创立的,毕竟曹操作为汉末权臣,在主持东汉朝政时,有很多反对势力,还有很多泥古不化的汉室旧臣,曹操一生经历过许多次反叛和刺杀,而为了更好地维持国家的统治,以及保护自己的身份地位,避免成为敌人刀下亡魂,曹操就秘密建立了一个特务机构,就是所谓的校事府。
据记载,曹操在政治生涯末期,因为多疑性格所致,再加上当时局势不稳,所以设置了校事,派遣校事卢洪、赵达等人监察群臣,曹魏前期一直沿用了这一制度,直到曹魏后期,才取消了这个制度。同理,南方的孙权也曾重用校事吕壹监察百官,而吕壹其人残酷无情,还喜欢构陷大臣,惹得东吴群臣人心惶惶,这些校事的权力得不到监督而泛滥,孙权最终取消了这一项制度。
2、锦衣卫
历史上最著名的特区机构,非明代的锦衣卫莫属,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为了拱卫京师安全,于是就设置了亲军十二卫,有的负责禁卫,有的负责布防,有的负责守灵,还有的,充当一些秘密活动的特务,而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锦衣卫,主要是负责搜集一些军政情报。
明太祖朱元璋,因为高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需要以高压姿态对群臣保持着持续压力,特别是在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皇权和文官之间的矛盾直接暴露,这个时候,锦衣卫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之后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很多都是由锦衣卫负责侦办,但是锦衣卫大肆牵连,造成了数万人被株连。
之后朱元璋想过撤除锦衣卫,不过在统治末期,又重新启用,而且更加成熟,设立了镇抚司,镇抚司由卫的下属独立于锦衣卫,权力扩大,可直接向皇帝上奏。而为了监督镇抚司的权力,又分化了镇抚司为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北镇抚司负责所有对外事务还掌管诏御,南镇抚司则负责监察北镇抚司在内的所有锦衣卫,注意,南镇抚司只负责监察锦衣卫。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宣德之后,因为宦官的崛起,锦衣卫逐渐成为了东厂的依附机构,锦衣卫不仅对内地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对外的军事活动,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为李如松和麻贵的战争胜利立下了重要功劳。
3、皇城司
宋代皇城司,其职能和明代的锦衣卫类似,是宋代的特务机构。皇城司其实只是五代以来延续下来的武德司改编而来,五代时期,天下大乱,皇帝为了清理权臣,所以设立了一支专属于皇权的特务机构,更重要的是要牵制五代时期掌握军权的“宿卫诸将”和枢密院。
在北宋统一战争期间,宋太祖赵匡胤都无数次依靠武德司的情报,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将武德司改为皇城司,皇城司主要有两个要务,一掌宫禁宿卫,一掌刺探监察。
掌宫城宿卫很好理解,主要就是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然后就是宿卫和巡逻,主要职责就是保卫皇宫。其二就是刺探和监察,刺探主要是对外活动,在战争阶段,皇城司主要负责刺探军情,然后为战争提供便利;而监察就更好理解了,就是帮助皇帝监察百官,协助皇帝维持统治,在宋高宗朝,“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 。”
4、察事
察事,是唐朝中期,建立的一个特务机构,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秘密警察组织。是唐肃宗时期,崛起的宦官李辅国所创立,察事又称“察事听子”或“察事听儿”。主要任务就是去探听官员们的是非。
毕竟唐肃宗时期,处于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乱之中,双方态势不明,所以这时候有一个监察军官和臣属的机构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因为权力没有得到监督,所以察事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李辅国的私人武器。李辅国胡作非为,最终导致了皇权的反噬,最终被唐代宗所诛杀,察事也随着李辅国的死,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5、三厂:东厂、西厂、内行厂
三厂,也就是大明的三个宦官组织,最开始,由明成祖朱棣设立东厂,扶持宦官势力以对抗文官集团,同时也起到了牵制锦衣卫的作用,到了宣德时期,宦官势力渐渐做大,从宣德朝开始,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成为了三厂的核心。
而西厂则是由明宪宗时期创办,主要是为了限制东厂一家独大,由明宪宗授意,宦官汪直所创立,西厂在创立之初,因为得到了皇权的绝对信任,所以很多时候能够压过东厂一头,不过因为西厂过于跋扈,所以设立时间并不长,后期随着汪直的失势而被裁撤。
内行厂是由明代著名宦官刘瑾所设立,明武宗时期,因为不太喜欢朝政,喜欢玩新鲜的事务,喜欢打仗,所以在与文官集团的钩心斗角上,并没有太多作为,将内朝的大权都交给了近臣和宦官,刘瑾因此权势滔天,不仅重开西厂,还设立了内行厂,监察锦衣卫和东西厂,将我国特务机构的历史推向了最高峰。
6、汉代诏狱、绣衣御史
诏狱,历史上总共出现了两次,最著名的自然是明代锦衣卫辖下北镇抚司所执掌的北镇抚司监狱,是明代官员谈之色变的一个地方。而让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西汉时期,也有一个诏狱,而且这个诏狱的名头更加响亮,那就是皇帝所安排开的监狱,不仅是个监狱,更有追查和执法权。
西汉在吕后去世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乱政,周勃等人扶持没有什么实力的汉文帝上位,自此掌握了朝政大权,但是也引发了皇权的猜忌,最终在罢官之后被诬陷,下了一趟诏狱,九死一生才出来的。诏狱就是一个以皇帝意志为主的特务机构,负责执行皇帝的意愿,对皇帝猜疑的大臣进行一些特殊手段。
汉代除了首开诏狱之外,还有一个特别恐怖的秘密警察制度,那就是绣衣使者,后世称为绣衣御史。是由重用酷吏掌权的汉武帝所设立,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负责帮助皇帝监管亲贵和臣属,同时还监管刑狱和讨奸,负责侦办特殊案件。
7、南齐典签
南齐时期,为了避免刘宋时期那样频繁的皇室内讧,于是设置了一个小官委以重任的监察制度,那就是典签。其实典签这个职位一直以来都有,主要是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政绩,刘宋时期被宋武帝重视,到了南齐时代,尤为被倚重。
原本负责监督官吏政务的典签,在南齐时代成为皇权的附庸,南齐加强了典签的权力,一个典签的参奏就可以决定一方封疆大吏的生死,由此帮助皇帝暗中监督着天下各级官员。但是随着典签权力的扩大,却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典签开始胡作非为,滥用职权,反而削弱了皇权的影响力,最终被齐明帝所削弱。
8、清朝粘杆处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为统治阶层的王朝,为了控制占据帝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其他各民族,所以虽然明面上舍弃了明朝的特务政治,但是实际上也继承了一部分明朝的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十三衙门这个机构,是清朝重要的内廷机构,一般由宦官负责统领,这些宦官专门服务于皇权,并接受皇权指派,到各府去做暗探。不过十三衙门是个统称,指内廷各个衙门总称,并不是专属的特务机构。
清代最著名的特务机构还是由雍正皇帝一手创办的粘杆处,康熙后期,为了在九子夺嫡的政治态势下抢占先机,四皇子胤慎创办了这么个特务组织,招募了很多武术高超的人,而且还训练自己的家丁,主要任务就是收集情报、传递信息、铲除异己,是雍正最终成功夺嫡的重要支撑。
在继位之后,雍正为了从严治政,进一步扩大了粘杆处的规模,对天下百官就行了监管,以重压肃贪腐,扭转了清朝在康熙后期走向混乱的局面。不过相比于明朝的特务政治,粘杆处的权力很小,主要就负责收集情报,提供给皇帝决策,其并没有执法权,影响不大,所以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