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退避三舍是谁的故事_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3-05-30 10:29:4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退避三舍是指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楚国时,为感谢楚王的善待,作出如果他日两国战场交锋,晋国将退避三舍的承诺。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继承国君之位,晋楚两国也真的发生了战

“退避三舍”是指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楚国时,为感谢楚王的善待,作出如果他日两国战场交锋,晋国将退避三舍的承诺。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继承国君之位,晋楚两国也真的发生了战争,而晋文公则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晋军主动退兵九十里,最终晋国在城濮击败楚军,一举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重耳逃出晋国开始了将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涯。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之外,大部分诸侯国都不怎么待见这位晋国的流亡公子。

退避三舍是谁的故事_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后来重耳来到了当时最强盛的楚国,楚成王甚至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重耳。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地说,如果重耳回到晋国继承君位,会如何报答自己。重耳回答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将为您退避三舍。

 当时楚国的大将子玉听到了重耳的话,他认为重耳出言不逊,我们楚国如此礼遇你,你却想着怎么和我们打仗的事。于是他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结果被楚成王拒绝。

退避三舍是谁的故事_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后来重耳回到了晋国,登上国君之位,他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回到之后的晋文公励精图治,又遵循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寻求称霸中原,由此引发了与楚国的矛盾。

由于晋楚两国都志在中原,那么矛盾就不可避免。在开战之前,面对咄咄逼人的楚军,晋文公以兑现承诺为由,让晋军从陶丘主动后撤九十里。楚军在大将子玉的率领下,继续紧追不舍,双方最终在城濮展开决战。

退避三舍是谁的故事_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在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兑现承诺主动后撤,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报答当年楚国和楚成王对自己的礼遇和恩情,但是背后却隐藏着许多计谋。

如果晋文公为了胜利,不顾当年的承诺,直接与楚军作战,那么晋国和晋军就将陷入道德陷阱。但是在做人做事占据个理字显然是有益无害,尤其是双方实力较为接近的时候。

退避三舍是谁的故事_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晋军的主动后撤,维护了晋文公讲信义的名声,同时让晋军的后撤不会使士气下降,因为这是讲信义知恩图报的表现。而晋军的后撤又给楚军设下了陷阱,如果楚军继续追击,则会陷入道义陷阱,因为晋军已经礼让后撤,楚军再追就是得寸进尺。

由此可见,晋文公的主动后撤,维护了信义之名,而楚国穷追不舍,则是以下克上,不讲道义。这样一来,晋文公的退避三舍在这场战争中使晋国占据了道德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