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被司马懿杀了吗_王凌讨伐司马懿为何会失败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嘉平元年(249年),王凌代蒋济为太尉。嘉平三年(251年),王凌不满太傅司马懿篡夺大权,联合兖州刺史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为帝,事泄自尽,时年八十岁,夷灭三族。对此,在笔者看来,王凌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
就第一点来说,是因为王凌不应该提出废立皇帝曹芳的打算。太和六年(232年),曹芳生于任城王府。青龙三年(235年),曹芳被选为魏明帝曹叡养子,册封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芳被立为皇太子,同日魏明帝曹叡病死,曹芳正式即位,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由此,对于曹芳来说,皇帝之位是名正言顺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王凌废立皇帝的行为,显然得不到曹魏文武百官的支持。和司马懿比起来,王凌谋立楚王曹彪为帝,反而像是在造反。于是,等到司马懿先发制人的时候,王凌几乎是孤立无援的,只能无奈的放弃抵抗。
二
就第二点来说,则是因为兖州刺史令狐愚病死,让王凌失去了一个有力的支持者,从而孤掌难鸣。令狐愚(?-249年),字公治,太原人。曹魏时期的将领,原名浚。令狐愚是太尉王凌的外甥,弘农太守令狐邵之侄。黄初年间出任和戎护军,后任曹爽府长史、兖州刺史。
由此,对于令狐愚来说,和王凌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牢固的,再加上他当时担任兖州刺史,能够为王凌带来更多的支持者。不过,在令狐愚去世后,王凌自然缺乏可靠的盟友了。进一步来说,这也说明王凌在讨伐司马懿的时候,没能发动更多的曹魏将领。因为单靠王凌自己,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51年,在兖州刺史令狐愚去世后,派心腹杨弘说服新任兖州刺史黄华相约共同举事。没想到杨弘和黄华联名上奏司马懿,告知王凌即将叛变。同年四月,司马懿见时机成熟,调集数万人马,从水路南下,下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后写信晓谕王凌。对此,王凌自知难以抵抗,所以向司马懿投降。
三
最后,就第三点来说,则是因为王凌准备讨伐司马懿的计划,轻易外泄,这给了司马懿先发制人的机会。正所谓事以密成,纵观封建王朝下的兵变,只要提前走漏消息,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比如公元200年,汉献帝刘协为了夺回大权,所以策划了衣带诏。但是,消息泄漏后,曹操主动出击,基本上清除了围绕在汉献帝身边的反抗势力。
同样的道理,保密工作没做好,这是王凌的一大疏忽,促使其很难成功。公元251年,面对司马懿的大军,王凌认为自己已被赦免,于是乘小船前去拜见司马懿,却被司马懿派遣的部下扣押。司马懿派步骑六百送王凌从陆路到洛阳。行到项城时,王凌知道死期必至,在贾逵庙前大呼:“贾梁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
当夜,王凌把以前的掾属都找来,说道:“我都快八十了,竟然身败名裂了啊!”于是,服毒自尽。王凌自尽后,司马懿还不满足,把王凌和令狐愚暴尸三日,参与兵变者均诛杀三族。楚王曹彪也被迫自杀,其亲属都远放平原郡,曹魏后期“淮南三叛”的第一叛就这么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