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权曹爽有兵为什么不反抗_什么原因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曹魏皇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大将军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趁着这一机会,太傅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中,除了桓范逃出都城,为曹爽通风报信,其他大臣基本上都没有倒向曹爽。甚至连曹爽的表弟夏侯玄,都没有在雍凉起兵反抗。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懿造反时,曹爽无疑遭到了孤立。而这,不仅是因为曹爽嚣张跋扈,更因为他掌权后打压了不少大臣,从而众叛亲离。
一、蒋济
蒋济(?—249年5月18日),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三国后期的曹魏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驾崩,齐王曹芳即位,蒋济转为领军将军,进封昌陵亭侯。对于蒋济担任的领军将军,为执掌禁军的高级武将。不过,曹爽为了夺取禁军的控制权,就将蒋济晋升为太尉,这可以说是明升暗降。
自此之后,曹爽及其兄弟控制了都城洛阳的禁军,而蒋济则没有什么实权了。所以,高平陵之变爆发时,蒋济站到了司马懿这一边,利用其在禁军中的影响力,协助其控制了都城洛阳。
二、王观
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三国时期的魏国大臣。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爽和司马懿辅佐曹芳即位。在架空司马懿后,大将军曹爽生活奢侈,曾命材官张达销毁一些其府中木材和一些私人物品,王观知道后不畏曹爽权势,将张达免职。另少府属下三个尚方御府内有很多珍奇玩物,曹爽常常要求取用,但又害怕王观的守法不阿,最终将王观调任太仆,以方便自己取利。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曾遭受曹爽打压的王观亦被任命为行中领军,占据中领军曹羲的军营并接管其部队。曹爽投降被斩杀后,王观因功爵关内侯,复任尚书,加驸马都尉。
三、孙礼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孙礼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为保护魏明帝曹叡而欲独身搏虎。魏明帝驾崩后,孙礼担任大将军曹爽的长史。对此,在笔者看来,孙礼无疑是曹叡留给曹爽的一位猛将。但是,曹爽却不喜欢孙礼。
不久之后,孙礼就被曹爽外放为扬州刺史,在芍陂抵御东吴大都督全琮,力战破敌。后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得罪曹爽,遭罢官,其后被起用为城门校尉。转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等到司马懿起兵造反时,孙礼自然不会帮助曹爽了。高平陵之变后,孙礼出任司隶校尉,他在所治理过的七郡五州之内皆有威望,不久升任司空,封大利亭侯。
四、卢毓
卢毓(183年-257年),字子家,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大臣,东汉大儒卢植幼子。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曹叡病逝,太子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及太傅司马懿辅政。曹爽独掌大权后,任命何晏代卢毓典选举事,将卢毓调作尚书仆射。后又迁卢毓为廷尉,而当时司隶校尉毕轨又枉奏免官,卢毓和其他人都指责毕轨的行为,于是曹爽又迁卢毓为光禄勋。
在曹爽集团的打压下,卢毓只是担任一个虚职,也即被边缘化了。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司马懿任命卢毓行使司隶校尉的职权,审理曹爽等人的案件。后复任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封高乐亭侯。
五、傅嘏
傅嘏(gǔ)(209年-255年),字兰石(一字昭先),北地郡泥阳县(今甘肃宁县米桥乡)人。曹魏后期的重臣,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之后、曹魏尚书傅巽之侄。
正始(240年—249年)初年,傅嘏迁任黄门侍郎。当时曹爽掌权,何晏为吏部尚书,傅嘏对曹爽之弟曹羲说道:”何晏外表恬静清淡,但是内心险恶阴暗,贪图私利,不考虑立身行事的根本。我断定他一定会先迷惑你们兄弟两个,那时仁人贤士将会疏远你们,而朝政也就会因此日趋衰败了。“
傅嘏的这番言论,本来是替曹爽集团着想的,因为何晏确实是徒有虚名之辈。但是,曹爽却继续重用何晏,而且在不久之后罢免了傅嘏的官职。因此,傅嘏对曹爽集团非常失望,从而倒向了司马懿家族。司马懿诛曹爽后,以傅嘏为河南尹。后来,傅嘏又先后辅佐司马师、司马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立下了不少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