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_是替天行道还是谋权夺位
据《史记》记载,帝辛(即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其“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意思是:“帝辛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和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
帝辛即位后,面对日渐衰败的商朝开始改革,大规模整顿与扩充军队,提拔非世官大族的人员,加强对外的控制,举行军事演习等举措,他的种种改革措施使商朝的军事实力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增强。
由此可见,帝辛是个有志向和作为的君主。
帝辛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讨,据记载,殷商多次征讨东夷使得自己元气大伤,最终被周趁机灭国。
这个周朝本是商朝的诸侯,封西伯。西伯昌修养德行,推行仁政,得各路诸侯拥护,其表面臣服于商,暗地里却广纳贤才为伐商做准备。
周灭商,需要名正言顺,于是为了灭商大业奠定思想基础,周人到处说商王无德,西伯有德,说天命已经转移到了姬昌身上。于是周灭商便成了顺应天意。
武王姬发继位后,利用商朝主力征讨东夷无暇西顾的良机,与各路诸侯联军攻陷商朝都城朝歌。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牧野之战被杀的商人有十八万之多,被掳为奴隶的有三十三万,这么大数量的不都是军人,还有大量的平民,周人还在商人的国土上大肆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仅在武王名下就被猎杀了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
牧野之战在当时的记录是“帝辛尚不失为一个有严重缺陷的英雄人物。”然而到了后世,纣王却成了荒淫无耻、残暴不仁的代名词,与之相应,牧野之战这场“血流成河”的征服战争,竟成了讨伐有罪统治者以抚慰百姓的正义之战。
在后世的儒家传说中:“周军没有杀一个人,没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溃,在人民的拥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从此刀枪入库,天下太平。”
当然,这样的“神话”,在后世仍然一场又一场的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