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不结婚会如何_古代大龄不结婚怎么处罚
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古代,结婚不仅是父母的要求,更是国家的要求。
这是因为,古代的男婚女嫁不像如今这样,只代表着一个家庭的传宗接代,在当时,它关乎着国家社会的稳定与人口的发展。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是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古人对农耕的重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荀子·王篇志》,其中便有“春耕,夏酝,秋收,冬藏”的说法,人们也普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四者不失,五谷不绝”。
而人丁兴旺便是促进农耕生产力、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古代儿女的婚事通常由父母操办,那便是我们常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总有的“叛逆”的儿女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不想成婚。这个时候,国家便会“出手相助”。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间的婚嫁之事,国家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女婚嫁的职司,各朝各代也不尽相同。
例如,周朝时期,婚嫁之事主要是官方议程,其作为礼仪创建的时代,更是为婚姻制定了一项严格的制度,庶民平民主要实行一夫一妻制,而贵族男子则有可能会迎娶妾室;到了三国时期,国家则在交趾、九真等边疆地区设“媒官”,以便促进当地人口的发展;元朝时,政府还会专门任命媒人并给他们发放执照。
除了以上行为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婚嫁之事,国家还会规定男女的嫁娶年龄,根据朝代的不同嫁娶年龄也有所不同。
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社会动乱,人口急剧减少,可作战时最需要的便是人,为此,越王勾践便专门规定,女子在15岁时必须嫁人,如果到了17岁还不嫁的话,父母便跟着一起有罪,而男子若到了20岁还不娶妻,父母也一样有罪;唐朝更是将男子的娶妻年龄提早到了15岁以上,女子嫁人年龄提早到了13岁以上;到了明清时,则规定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以上,需嫁娶。
但即便这样,全国人口的增长也趋于缓慢,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人口的发展,政府便开始了征收“单身税”与其他的一些惩罚,这一规定在汉朝时首次实行。
汉代政府规定,十五岁以上到三十岁以内未婚嫁的女子,需要罚款600钱,这600钱如换成粮食大概可以买到600斤,约是一个成年人整整一年的口粮。
唐代属于民风较为开放的时代,男女可以大胆追求自由的婚姻,而政府对于未得家长同意而建立起的婚姻关系,也予以承认。只不过,男子在二十岁以上、女子在十五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政府也还是会有相应处罚。
宋代对于男婚女嫁之事较为严格,其规定女子到了十五岁若还没有嫁人,不仅自己要接受惩罚,连同自己的家人也会面临被判入狱的惩罚。
在这一规定下,这个时候的大多数女子则会为了保护家人免受牢狱之灾,而匆匆的找一个人结婚生子。
所以说,古代的男女不是你不想结婚就可以不结的,一旦有人不结婚,不仅需要遭受钱财的处罚、内心的折磨,还会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伤害,在这样的重压下,古代便很少有大龄单身男女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