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晋灭吴之战为什么会发生_吴国为什么打不过晋国

时间:2023-06-09 16:50:44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西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279)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军多路齐发、水陆并进,灭亡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 晋灭吴之战 战争缘由及战前准备 三国曹魏后期,控扼朝政的大将军司马

西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279)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军多路齐发、水陆并进,灭亡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

晋灭吴之战为什么会发生_吴国为什么打不过晋国

战争缘由及战前准备 三国曹魏后期,控扼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提出:先定巴蜀,三年后借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取吴。魏景元四年(263),蜀亡。次年,司马昭致书吴主孙皓,欲逼吴降服,未成。咸熙二年(265),司马昭卒,其长子司马炎嗣晋王位;又代曹奂称帝(是为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形成晋、吴对峙。晋据原魏、蜀之地,吴仍沿江为国,据今长江中、下游及岭南等地区。双方接壤数千里,时有争战。

司马炎称帝后,为实现先辈的统一遗愿,即致力于安定内部,强化皇权统治,修定律令,宽刑轻役,广罗人才,以争取民心,稳定政局。同时,发展农耕,大量积谷,富国强兵,为灭吴创造条件。

任命将帅,调整部署 晋泰始五年(269),以尚书左仆射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征东大将军卫瓘为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菑(今山东淄博临淄市区北);镇东大将军司马伷为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今江苏邳州西南)。咸宁三年(277),又以都督豫州诸军事王浑为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今安徽寿县);以镇南大将军司马亮为都督豫州诸军事,镇项城(今河南沈丘);以左将军胡奋都督江北诸军事。四年,以度支尚书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接替病重的羊祜。

造战舰,治水军 泰始八年,依羊祜之策,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造楼船,治水军,以备顺流直下东吴。王濬以屯田兵及州郡兵合万余人制作舟舰器械,建成强大水师,为攻吴主力军。

安定边防 羊祜戍襄阳,以德信安抚吴人,施计使吴罢除石城(今湖北钟祥)守备,晋军得以腾出半数戍卒屯田积谷。又与吴守边名将陆抗频繁交往,深得吴军民好感,降晋者不绝。羊祜遂训练士卒,积极备战。王浑遣淮南诸军攻破吴皖城(今安徽潜山)基地,焚其粮储及船只600余艘。杜预出镇襄阳后,选精兵袭破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军;又施离间之计,使吴主撤换西陵督张政,削弱其西线守备。咸宁五年,司马炎遣军平定秦、凉一带反晋的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收复凉州(今甘肃武威),使西北边境恢复安宁,得以全力攻吴。

确定方略 咸宁二年,羊祜献平吴方略,认为吴主孙皓残暴,上下离心,国力虚耗;晋兵力强盛,统一时机已经成熟。宜各路兵马水陆俱进,以巴、蜀奇兵出其空虚,使吴国上下震荡。晋武帝欲纳其计,因太尉贾充等大臣反对,未能实施。五年,王濬、杜预及中书令张华等多次上疏,恳请出兵灭吴。武帝遂决定伐吴,并以张华为度支尚书,统筹军运。

在晋筹备攻吴期间,吴主孙皓自恃水军强大,凭借长江天险,疏于戒备。且不时攻略晋地,拒不采纳陆抗等固守西陵、建平(今重庆巫山北)两地的建议。建平太守吾彦于长江三峡险要处置铁锁横断江路,暗沉铁锥于水下,以图阻遏晋水师顺流而下,但未派兵防守。吴凤凰三年(274)陆抗死后,吴主又分散其部众,防备愈弱。

战争进程及结局 咸宁五年十一月,晋武帝依羊祜生前谋略,发兵20余万,自西至东分六路攻吴:王濬及巴东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流而下,杜预自襄阳出江陵,王戎出武昌(今湖北鄂州),胡奋出夏口,司马伷自下邳出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王浑自寿春出江西(今和县地区),上下游会合,直捣吴都建业(今南京)。以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屯襄阳,节度诸军。

突破西线,夺取长江中游重镇 咸宁六年正月,各路晋军全面进击。王濬以唐彬为前锋,自成都出发,水军顺流攻建平不克,弃之东下,被吴军所设拦江铁锁、铁锥所阻。王濬造大筏数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带出铁锥,随筏而去;又以灌满麻油的大火炬置于船前,熔毁铁锁,使水军得以继续前进;王濬另遣部将李毅率步卒经涪陵(今重庆彭水)取武陵(今湖南常德),会师巴陵(今岳阳)。二月初,王濬连克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西陵,杀吴西陵督留宪等。继破荆门(今宜都西北)、夷道(今宜都),杀夷道监陆晏,进逼乐乡(今松滋东北)

在王濬进军的同时,杜预陈兵江陵,围城不攻,扼上游吴军退路,阻中游吴军西援,并遣樊显、周奇等将循江西上,连克城邑,策应王濬出巴、蜀。又遣部将周旨等率奇兵800乘夜渡江,于巴山(今松滋西北)燃火把,张旗帜,迷惑吴守军,并伏兵于乐乡城外。王濬部抵乐乡,吴都督孙歆遣军迎战,大败而还。周旨乘机发伏兵随吴败兵入城,生擒孙歆,王濬部遂克乐乡,杀吴水军都督陆景。

二月十七日,杜预攻占江陵,斩吴守将伍延。胡奋也攻克江安(今公安西北)。于是,沅(水)、湘(江)以南至交、广(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吴属州郡皆望风归晋。十八日,晋武帝调整部署,令王濬与唐彬东下扫除巴丘(即巴陵),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直趋建业;杜预镇抚零陵(今永州)、衡阳、桂阳诸郡,并分兵万人隶属王濬,7000人隶属唐彬;胡奋平定夏口后分兵7000隶属王濬;王戎克武昌后分兵6000隶属唐彬;贾充移屯项城,统率全军。依武帝之命,王濬部顺江而下,攻克夏口,进逼武昌。王戎遣参军罗尚等率军与王濬合攻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率武昌诸军投降。王戎又督大军临江,吴将孟泰以蕲春(今属湖北)、邾(今昔冈西北)两城投降。

至此,长江中、下游战事基本结束,正待向下游发展,贾充等以江、淮地湿,疾疫必起为由,提出召还诸军。晋武帝未纳。当初,武帝曾下诏书使王濬下建平后,受杜预节度;至建业,受王浑节度。在王濬至西陵后,杜预遂致书激励其乘胜径取建业,又与众军会议,指授诸将方略,乘破竹之势进军建业。

水军东下,直取吴都 在晋军突破西线的同时,王浑率军在东线向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进击,遣参军陈慎等攻占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濑乡;又遣殄吴护军李纯夺取高望城(今江苏江浦西南),大破吴军。吴主闻王浑南下,令丞相张悌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众3万渡江迎战。至牛渚(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沈莹认为宜蓄众力以待晋军,张悌不愿坐以待毙,坚持渡江决一死战,围晋将张乔于杨荷(今和县北)。张乔兵仅7000,闭栅请降。诸葛靓欲斩之以除后患。张悌不愿杀降,安抚后仍继续进兵。至杨荷北版桥,与晋扬州刺史周浚对阵。沈莹率丹阳锐卒三冲晋兵不动而退,众乱。晋将薛胜、蒋班乘其乱而攻之,吴兵溃逃不能止,又遭张乔拦截,大败。张悌、沈莹、孙震及士卒7800人被斩,诸葛靓率数百人逃脱。吴国上下大震,呈崩溃之势。此时,王浑未纳部将乘胜渡江径取建业之议,屯军江北,待与王濬合军南渡。

司马伷率众数万进据涂中,令琅邪相刘弘等逼临长江,牵制建业吴军,又令长史王恒率诸部渡江破吴边守,擒吴督蔡机,斩获五六万人。

王濬自武昌顺流疾进,三月十四日至牛渚,距建业仅100多里。孙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师万人抵御,士众望旗而降。吴将陶濬聚兵2万拟于次日乘大船迎战,士卒闻讯连夜逃散。时王浑、王濬、司马伷三路晋军皆逼近吴都,孙皓分遣使者送书请降。十五日,王濬舟师过三山矶(今南京西南),王浑遣使令其过江论事,王濬报称:“风利,不得泊”,挥师8万直进,率先进入建业城西石头城。孙皓至军门投降,吴亡。自东汉末年分裂数十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此战,西晋经10年多准备,周密策划,组建强大水军,善择战机,指挥得当,因机制变,水陆各军配合,战法灵活,直捣吴都,取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长江全线作战的胜利。吴国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终被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