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是怎么回事_魏国从哪里打进蜀国的
在曹魏与蜀汉的战争当中,曹魏虽然国力更强大,但是往往是被进攻的一方。诸葛亮、姜维执政时期频繁进行北伐,甚至鸽派人物费祎执政时期,姜维都能够进行小规模的北伐。相比之下,曹魏在与蜀汉的战争当中,只有三次主动进行的大规模的战役。两次失败一次成功。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曹真伐蜀
在曹魏初期,边镇主将基本上还是延续曹操时期的"任人唯亲"的策略,大多由曹氏、夏侯氏子弟担任。早先混得比较好的是曹操的族子曹休,是曹魏在东线战区的主将,官职是武官最高级别的大司马。曹操另外一个族子曹真混得也不差。曹真是西线战区的主将,官职是大将军,低于曹休的大司马。不过这一点也并不耽误二者的权重。
曹休相信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进攻东吴中伏战败,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在战后曹休愤懑而死,于是大将军曹真进位为大司马,权重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在此之前,蜀汉已经对曹魏发动三次北伐,都是由诸葛亮发起。其中第三次北伐还攻取了名义上由曹魏控制的武都郡、阴平郡,对蜀汉来说意义重大。面对蜀汉的频繁北伐,曹魏做出回应,令曹真等人进攻蜀汉。
这次进攻以曹真、张郃为主,从关中经由褒斜道、子午道进攻汉中;郭淮、费曜从陇右地区进攻汉中;司马懿从宛城沿汉水进攻汉中。司马懿是曹魏的中线战区的主将,算是配合西线战区的活动。
蜀汉面对曹魏的反扑,态度也是非常谨慎。诸葛亮本身坐镇汉中指挥战斗,为了加强汉中的军力,诸葛亮还令江州都督李严率领两万军队进驻汉中。另外诸葛亮还令魏延、吴懿率领军队深入陇右,应对郭淮、费曜的军队。
这场战争双方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很有可能是一场重要的战役,如果它成功打响的话。但是由于连天霪雨的天气,加上褒斜道栈道在诸葛亮一伐时被赵云烧毁,曹魏大军困在山谷当中。魏明帝曹叡下令曹真撤军,曹真撤军后司马懿也撤退。本来作为奇兵的陇右地区倒是有交手,魏延、吴懿在阳溪击溃郭淮、费曜,整体上算是蜀汉小胜一局。
曹真提议进攻蜀汉,官方的旗号是对蜀汉三次北伐的报复性反击。于曹真个人而言,曹真刚刚进位大司马就请求发动战争,小编个人认为有可能是希望凭借军功,或者扭转魏、蜀战争中的攻防局势来帮助自己树立威望、巩固地位。虽然这次伐蜀以失败告终,但是大部分原因是天气原因,自身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无论是对曹真个人还是对曹魏、蜀汉两国都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只有魏延和吴懿成为受益者,在郭淮身上好好地刷了一笔经验。
"兴势之战"
曹真伐蜀的动机是否是为自己树立威望还在两可之间,而"兴势之战"确实是曹爽为自己造势贸然发动的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至少在史料记载中是这样的。在曹丕、曹叡时期,司马懿虽然作为辅政大臣,但是并没有被留在朝中,而是长期坐镇荆、豫或者雍、凉。作为一方重镇,但是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有限。
曹叡去世之前,在孙资、刘放等人的干扰下,以曹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曹爽算是曹魏宗室,他正是曹真的儿子,深受曹叡的信任。但是曹爽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不足以与司马懿抗衡。
司马懿作为曹魏三代元勋,消灭孟达、抵抗诸葛亮两次北伐、消灭辽东公孙氏、挫败东吴北伐、逼退诸葛恪,可以说是功勋赫赫。曹爽名望远远低于司马懿,但是地位还要高于司马懿,这让曹爽以及曹爽的党羽感到很不踏实。
那么何以迅速提升自己的名望呢?无疑是对蜀汉或者东吴发动一场战争并且取胜。曹爽选择了蜀汉,或许有其父曹真抵抗蜀汉,并且主动进攻蜀汉的缘故。在曹魏正始五年、蜀汉延熙七年(即公元244年),曹爽发动大军进攻汉中,蜀汉方面的史料是十余万,曹魏方面的史料是六、七万。
而蜀汉的当权人物蒋琬身在涪县,汉中的兵力只有三万,由汉中都督王平镇守。王平利用魏延时期订立的"实兵诸围"、御敌于外的战略,挫败曹爽的攻势。曹魏军队士气低落,粮道运输耗费巨大,在撤军的过程中又遭遇费祎的截击,蒙受巨大的损失。"兴势之战"可以说是曹魏的一次彻头彻尾的败仗。在这场战争之后,曹爽的名望更加低落,也加重对曹魏政权的把控和对司马懿的排挤、打击。或许也是"高平陵之变"的诱因。
"魏灭蜀之战"
在"兴势之战"之后,曹魏几乎没有再对蜀汉发动大规模进攻,对蜀汉的北伐采取守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曹魏的内部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曹魏正始十年(即公元249年),司马懿对曹爽兄弟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初步控制曹魏政权。而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加强对曹魏的控制,期间平复各个政变、兵变,无暇顾及对外的战争。
在曹魏甘露五年(即公元260年),曹髦不甘于继续被司马昭控制,试图发动政变。然而曹髦的力量实在太过于弱小,还没出宫就被司马昭的党羽消灭。虽然曹髦对司马昭的反击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是他的死亡终究还是给司马昭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就是弑君带来的道德危机。
那么该如何洗刷弑君的影响,并且获取足够的名望推动自己登上帝位呢?仍然是通过对外战争的手段。司马昭企图使用刺客刺杀姜维,但是被荀勖反对,认为不是正道。而此时蜀汉内部也面临着斗争内耗的危机,由于宦官黄皓,以及诸葛瞻、董厥、樊建等反战派的针对,姜维在沓中屯田避祸。司马昭敏锐地察觉到蜀汉的内部问题,坚决对蜀汉发动战争。
曹魏大军共有三路,兵力至少超过十八万。其中司马昭的心腹钟会率领十二万大军进攻关中,邓艾、诸葛绪各自率领三万军队牵制、夹击屯田沓中的姜维。姜维顺利晃飞邓艾、诸葛绪,但是由于阳安关口守军蒋舒投降,钟会已经攻入汉中。姜维赶紧进驻剑阁抵挡钟会。双方僵持不下的同时,邓艾从阴平直插蜀汉腹地,逼迫刘禅投降,导致蜀汉灭亡。
原本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很有可能是为政治服务,但是由于蜀汉内部的问题,加上邓艾的拼死一搏,直接攻灭蜀汉这个国祚四十二年的政权。这也是从东汉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9年)"荆州之战"之后,三方格局的第一次剧变,从此西晋与东吴南北对峙,最终西晋凭借巨大的优势碾压东吴,终结了三国的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