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怎么死的_秋瑾死得有多惨
鲁迅的《药》里提到“人血馒头”的烈士,即是夏瑜,据说原型就是秋瑾,夏对应秋,瑜对应(公)瑾。
秋瑾18岁作诗云:“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馀红。”毫无疑问,她所歌颂的心中偶像正是周瑜。
同盟会重要组成部分之光复会不少都是绍兴人,如陶成章、秋瑾、徐锡麟,据说鲁迅在加入同盟会前也加入过光复会。
而王金发也是在绍兴出生的,鲁迅在《阿Q正传》里也影射了王金发的事迹。
鲁迅的名著文集《呐喊》有不少故事都是来自这些浙江的革命先烈,可见鲁迅的痛有多深,血的教训使鲁迅发出了呐喊。
说实话,不管是谭嗣同等六君子,还是邹容陈天华,有些本不必死,如陈天华即是主动蹈海,而谭嗣同本可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流亡海外的,但他们都慨然赴死。
如谭嗣同所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他们的鲜血激励了更多人发出“呐喊”,并最终埋葬了满清王朝,并推动了中国的新生。
谭嗣同没有逃走的很重要原因其实很可能还是考虑其家族,其父谭继洵时为湖北巡抚,谭嗣同为了不连累父亲和家人,在其被捕前在寓所仿其父之笔迹写了一封与他自己恩断义绝的信,得以保全其家人。
一人做事一人当,这就是担当。
当然,其父谭继洵仍然被革职,三年后忧惧而死。
秋瑾本来也是可以逃走的,可是,为什么她也不走呢?
或许,也有周全家属方面的考虑。
秋瑾早早就进入了封建婚姻,和那时的先进妇女一样,她历经千辛万苦走出了婚姻,远赴海外求学。
她在北京枯居之时,写下的《满江红·小住京华》,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豪情,此篇也入选教材。
窃以为疑似岳飞所作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即使不能完全肯定是岳飞所作,但是还是可以和秋瑾之词合并学习,佚名也可,因为那首词真的太经典了!
秋瑾以东晋谢道韫为榜样,她的好友都是一代名媛,如吕碧城、陈撷芬、葛健豪、吴芝瑛等等。
秋瑾故居题为“和畅堂”三字,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惠风和畅”之意,葛健豪的儿子即为蔡和森,女儿即为蔡畅,或心有灵犀。
虽然丈夫步步高升,但是秋瑾看不惯旧官场的腐朽,为了追求光明,秋瑾毅然逼其丈夫王廷钧协助其赴日本留学,懦弱的王廷钧只好照办。
1905年,日本政府限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
秋瑾主张全体留学生回国实行革命。
但是,以鲁迅、许寿裳为首的一部分留学生主张留在日本忍辱负重,办学救国。
秋瑾对鲁迅等人的主张大为不满,认为他们是贪生怕死,她从靴筒取出一把利刀,“抛在桌上,以示威吓”。
她回到了湘潭婆家后,向公公王黻臣勒索了一笔经费,并声称要脱离家庭骨肉关系。
秋瑾此举,可谓用心良苦,她是不愿自己的反清之举株连到家庭。
我们知道,当时的革命党人革命采取的主要是刺杀满清精英和组织精英起义的方式,这种脱离群众的冒险以失败居多,如广州黄花岗起义。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作为安徽巡抚恩铭的亲信将其刺杀,发动起义失败。
继任巡抚冯煦在审问徐锡麟时问:“恩铭是你恩师……你为什么这样毫无心肝?”
徐锡麟严正回答:“恩铭对我的确好,但那是私惠。而我杀他,是为天下的公愤。”
徐锡麟遂被破腹挖心而死。
事发后,秋瑾本可逃走,为何不走?
从秋瑾的遗照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美貌的贵族女子,追求者甚众,其夫王廷钧就是风度翩翩的高富帅二代。
秋瑾是一位很有主见的女子,她既已做好避免牵连家属的准备,那么也不是那么甘于束手就擒的,但其慨然赴死,莫不是想追随徐锡麟而去?
秋瑾走上革命道路就是徐锡麟的功劳,徐锡麟也是秋瑾加入光复会的介绍人,有说法,徐锡麟和秋瑾相互倾慕。当然,这一点,徐锡麟家属予以否认,但个人认为,徐锡麟和秋瑾同为革命党人,又是同乡,志同道合,产生感情是很自然的事。
窃以为,二人很可能有海誓山盟,约定同生共死,既然徐锡麟如此英勇,她秋瑾又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同样,失去了知己,秋瑾更不愿独活。
据说,得知徐锡麟的死讯,秋瑾悲痛异常。
其遗言“秋风秋雨秋煞人”听起来并无激昂之感,更像是一种感情重挫、心灰意冷、萧条消沉之语。
在下以为,如果二位先烈果然有情,也是一段佳话。
秋瑾作为中国现代第一女烈士,称:“浙江革命党就是我秋瑾一人,其余的事,我全不知道!”
这个比起出卖他的徐锡麟之弟徐伟要刚烈百倍!
秋瑾向监斩官山阴县令李钟岳提出三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不要剥去衣服,在李钟岳的帮助下总算达成所愿。
换一个人监斩恐怕都不成,李钟岳也是一位义士啊。
李钟岳声泪俱下地对带上堂的秋瑾说:“我位卑言轻,很惭愧不能保全你。请你原谅我。”说完,泣不成声。
秋瑾遂引颈就戮,时年32岁。
事后李钟岳亦以“庇护女罪犯”罪名牵连革职,李钟岳反复念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整天饮泣,多次自杀未遂,后李钟岳乘家人不备,在寓所悬梁自缢,年仅53岁。
这李钟岳的异常表现也是让人很难理解,难不成他也倾慕秋瑾?
秋瑾的丈夫王廷钧更是哀痛欲绝,他日夜哀号,锤心泣血,一病不起,最终殁于1909年。
杀害秋瑾的绍兴知府贵福后来化名赵景琪逃亡东北,惶惶不可终日,自己不死也必会被揪出杀掉。
今时今日,秋瑾长眠在杭州西湖畔,她和岳飞坟、张煌言墓是唯三能够保留在西湖边的名人墓葬,共同点都是爱国和牺牲。
秋瑾作为第一女烈士,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是众多革命女前辈的偶像,也是所有有为女性的楷模,必将世世代代被中华儿女敬仰和献祭。